期許巴西人人吃飽穿暖 18歲Bruno立志當總統
當巴西多數年輕人夢想成為足球明星時,從巴西來台灣當交換學生、年僅18歲的Bruno,已經非常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成為巴西總統。因為他希望所有的巴西百姓都能夠吃得飽、穿得暖。他正一步步朝著這個目標邁進……
當巴西多數年輕人夢想成為足球明星、當台灣多數年輕人擔憂著22K以及社會的失業率時,年僅18歲,從巴西來台灣當交換學生的Bruno Santos de Carvalho,已經非常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同時也正一步步地朝著這個目標邁進。
Bruno的目標是要成為巴西總統,因為他希望所有的巴西百姓都能夠擁有吃得飽、穿得暖的生活!
很難想像眼前這個身高約175公分、西裝筆挺的青年只有18歲。合身的灰色西裝、深棕色的短髮梳得整齊服貼、笑彎了的細長眼睛流露出他的自信。靦腆的微笑、白白淨淨的皮膚、乾淨的指甲,每個小細節都透露著眼前這個巴西青年,有著良好且規律的生活習慣。
「我不是喜歡,我愛台灣!」
2013年9月初,Bruno透過扶輪社青年交換學生計畫來到台灣。外表年輕卻有著成熟心態的他,當被問到喜不喜歡台灣時,總是這樣回答:「我不是喜歡,我愛台灣!」
母語是葡萄牙文的Bruno,從小學習英文、法文,因此當得到交換學生的機會時,即毫不猶豫選擇了世界第二大語言──中文,作為篩選的第一個條件。而在中國及台灣的選擇上,他表示自己不想過著不自由的生活。上網處處被封鎖、言論不能涉及敏感議題的中國因此被Bruno淘汰。
在抵達台灣前,Bruno問了許多朋友對台灣的看法,大都說台灣風景漂亮、經濟實力強。因此行前Bruno對台灣就滿懷興趣。訪問中,Bruno靦腆地停頓了一下,坦承一開始非常擔心食物的適應狀況。因為他聽聞華人嗜吃各種奇怪的東西,像是狗肉、很臭的食物(臭豆腐)、動物內臟等等,不過後來他發現所有的憂心都是多餘的。
Bruno如數家珍地點名各種食物:煎餃、小籠包、火鍋、臭豆腐……滿臉幸福地告訴記者,台灣的每一餐都好豐盛、有好多道菜可以選擇。他並以難以置信的表情表示,台灣一餐飯的菜色種類大概等於巴西人一星期的菜色種類數量。
「台灣最好的,是人,是人情味溫暖。」Bruno興奮地分享一次參加騎腳踏車活動的經驗,活動當日路上忽遇大雨,被迫在鄉間人家的屋簷下躲雨。當時大家穿著貼身的運動型衣、褲,冷得直打哆嗦。想不到,屋內的主人打開門,招呼大家進屋喝熱茶躲雨。Bruno說:「這在巴西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我們都是陌生人,他卻讓我們進他的家裡!」
在巴西時,Bruno告訴朋友他想做總統,朋友總是將之視為玩笑話。不過在台灣,Bruno發現很多人都願意仔細聽他的想法,並且鼓勵他朝著目標邁進。
8歲立志當總統 至今未改變
「我的夢很簡單,我想要有個悠閒舒適的生活,但我無法這麼做。當我知道外面還有人吃不飽、喝不到乾淨的水,當外面還有戰爭,我無法這麼做。」Bruno的心態展現了他的仁心,隱隱透露著兼善天下的想法。
出生在巴西最大城市聖保羅旁的小城鎮──莫日達斯克魯濟斯(Mogi das Cruzes),生長在大家庭的Bruno,從小的生活環境純樸而簡單,他說:「學校教我們知識,但是最珍貴的學做人,都是在家庭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而成。」儘管不愁吃穿,Bruno的媽媽在週末時,總會帶著他和哥哥到鄉村分送食物給窮困的人,爸媽總是告訴他們兄弟:「如果我們擁有得足夠,那我們應該分享給那些不足夠的人。」雖然只是很簡單的小活動,卻讓年幼的Bruno明白了社會上還有許多不同於自己家庭狀況的人們。
巴西的政治貪腐嚴重、百姓貧富差距大、失業率高。看在自小就懂得分享的Bruno眼裡,除了感到難過,也因此立下志願希望百姓能夠生活在一個充滿愛與和平的社會。「我媽告訴我,當我8歲時,我就說要做總統,而我從未改變過。」
Bruno開玩笑說,自己成為總統比成為比爾蓋茲更有機會,「因為改變社會最快的方式有兩個,一個是成為很有錢的有錢人,另一個就是當政治人物。」
同理心強 正面態度對待挫折
台北東南扶輪社的副社長王麗淑,因為女兒也參加了扶輪社2013-2014年度的交換學生計畫,而成為Bruno在台灣的接待家庭媽媽。王麗淑表示,身邊的親戚、朋友都很喜歡Bruno,有位親戚還因為Bruno,走出了心靈的陰霾。這位親戚因為日前生意失敗導致憂鬱症,總有尋短的念頭。Bruno知道後,自告奮勇要去陪伴這位親戚幾天。想不到幾天過後,王麗淑接到這位親戚的電話,開心地表示再也不會想不開了。
王麗淑表示,Bruno的同理心強、會傾聽,還很喜歡哲學。應該是因為他的真誠溝通,才解開了這位親戚的心結。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Bruno在巴西時就曾經擔任過類似心理輔導的志工。
才18歲的年紀,就能夠以成熟的心態去幫助別人,Bruno面露羞澀說,小時候看到朋友有甚麼新奇的玩具,總會吵著父母要,當媽媽問他為甚麼想要,而當他回答「因為所有人都有」時,媽媽總會以“You are not everybody”(你不是所有人)這句話回應他。
當時,Bruno不懂這句話的意思,但漸漸長大,他懂了自己應該要有自己的想法、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也因為這樣,Bruno表示,自己更能夠以正面態度對待很多挫折,同時也懂得去體諒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帶著援助海地的計畫來台
2010年海地發生大地震,災後重建的新聞以及聯合國不斷發出需要外界幫助的訊息,讓Bruno很想為當地的災民做點甚麼。他發現巴西當地的扶輪社,雖然有心想做點對社會有益的事,但很多實際執行的計畫,影響面都相對的小。Bruno認為,以扶輪社在世界的影響力,是有能力可以做更大的計畫的。因此,以巴西與海地良好的邦交關係為基礎,Bruno開始了他援助海地乾淨飲用水的計畫。
帶著援助海地的計畫來到台灣,Bruno透過扶輪社的活動,不斷講述自己的計畫,期望獲得支持。雖然這個援助海地的計畫,最後因為台灣與海地沒有邦交,且地緣性太遠而沒有結果,不過Bruno並沒有因此而灰心,他說:「重要的是過程,我讓更多人知道這個世界還有那樣一群辛苦生活的人民,我得先點亮一盞燈,然後才能散播出去。」
「我學到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內在成長、堅強,因為我的心越茁壯,我更有力量對抗外面的挑戰。」來到台灣,Bruno表示最大的收獲是意志力更堅強了。在台灣,許多扶輪社的社友在認識Bruno之後,都很樂於幫助他,有人邀請他演講、訴說理念,有人帶他去騎160公里的腳踏車鍛鍊意志力。Bruno開心地表示,自己來台灣前像個孩子,來台灣後,因為內心的成長,漸漸地成為了一個男人。
接待家庭媽媽王麗淑也曾對Bruno說過,在成為政治人物之後,很多好的事、壞的事都會衝著來,如果自己的內心夠堅定,就不會被外在的環境所影響。Bruno因為受邀參加很多演講,曾經在學校引起非議,被批評為問題學生,造成自身與接待家庭的困擾。但王麗淑面對校方質疑並沒有直接反駁,反而表示可能是自己哪裡處理不好。想不到,當他們退一步去檢視自己時,學校的聲音反而轉為體諒,這也讓Bruno學到,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是境隨心轉,只要時時臉上掛著笑容、內心常常充滿了愛,那麼所發生的事情也都不會是壞事。
雖然海地的援助計畫暫時停擺,但Bruno從未停止關心世界。在台灣的這一年裡,菲律賓發生了風災,感性的他看到傷亡慘重的新聞馬上流下淚來,並且表示希望能為菲律賓的災民提供幫助。在與接待家庭的爸媽及扶輪社的社友討論後,雖然因為兩國無邦交關係,無法直接提供救援計畫,但Bruno沒有就此放棄,他徹夜在網路上聯繫,終於找到了菲律賓的扶輪社窗口,即時連線公布菲律賓災區當地所需的物資清單。
17歲創立兩個扶青團 在台灣一年演講23場
Bruno表示:「只是一個人,很難做甚麼特別的事,但扶輪社做為一個國際性的團體,我們可以做點大事,我們無法改變全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世界。」
從小就希望能夠做點大事,與扶輪社改變世界的目的相符,因此Bruno很喜歡與扶輪社的朋友在一起。由於他所在的城市有四個扶輪社,卻沒有扶青團,一次因緣際會之下,一個朋友邀請Bruno共同在他們的城市創立扶青團,四個月後,另一個扶輪社又邀請他創了另一個扶青團。他帶著些許驕傲半開玩笑說,自己是創社社長(Charter President)也是瘋狂的社長(Crazy President),做了許多瘋狂的事。
17歲就在巴西創立了兩個扶青團,創下了全世界扶輪社的紀錄。在扶青團努力將想法訴諸實現的同時,Bruno也希望能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在一次與扶輪社社友交談的時候,Bruno驚覺17歲的自己,已經快過了扶輪社交換學生計畫的18歲年限了,因此火速準備資料,並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測驗,開始了他在台灣的一年交換計畫。
在台灣僅有一年的時間,因此Bruno非常珍惜每一天,他說:「我現在的每時每刻,都是在為我的目標──成為巴西總統而努力。」接待家庭媽媽王麗淑也說,Bruno價值觀清楚,永遠知道自己要做甚麼,這點可以從他用錢的態度上發現。
從小,Bruno的父母規定他得在叔叔的比薩店餐廳工作賺取自己的零用錢。Bruno想出去玩,但是出去玩就沒有時間工作、出去玩就會花錢。不工作又沒有錢,這個難題著實困擾了他一陣子,不過這也讓他學到了將錢花在刀口上的重要態度。不只將這個態度運用在花錢上,Bruno更是珍惜自己的每分每秒,他說:「生命不會重來(life is a one way go),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我們必須小心地選擇我們要做的事情。」
也因為這個態度,Bruno在台灣的一年中,就做了23場演講,平均兩個禮拜一場。除了學校的學業外,他還參加許多扶輪社的活動,同時關注國際上的事件,隨時想著該如何幫助更多人。
「我每天早上起來都會想著,要如何離我的目標更進一步。」保持著正向、積極的態度,Bruno以他仁愛的性格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他計畫回到巴西的兩年後(2016年),要參加家鄉市議員的選舉,懷抱著讓每個人吃飽穿暖的理想,朝向總統這個目標邁進。
Bruno Santos de Carvalho小檔案
國籍:巴西
年齡:18歲
經歷:
參加2013-2014年度扶輪社青年交換學生計畫,於2013年9月初抵達台灣,2014年6月底返回巴西。
17歲在巴西創立了兩個扶青團。
王麗淑小檔案
台北東南扶輪社,國際扶輪3520地區第六分區,2013-2014年度副社長暨節目主委。
因女兒參加2013-2014年度扶輪社青年交換學生計畫往美國,得以成為接待家庭,並作為Bruno在台灣的接待家庭媽媽。
【本文摘自《看》雜誌 第148期】更多內容: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148期)謝謝!
年僅18歲、從巴西來台的交換學生Bruno,8歲時就立定自己的人生目標──成為巴西總統。
當巴西多數年輕人夢想成為足球明星、當台灣多數年輕人擔憂著22K以及社會的失業率時,年僅18歲,從巴西來台灣當交換學生的Bruno Santos de Carvalho,已經非常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同時也正一步步地朝著這個目標邁進。
Bruno的目標是要成為巴西總統,因為他希望所有的巴西百姓都能夠擁有吃得飽、穿得暖的生活!
很難想像眼前這個身高約175公分、西裝筆挺的青年只有18歲。合身的灰色西裝、深棕色的短髮梳得整齊服貼、笑彎了的細長眼睛流露出他的自信。靦腆的微笑、白白淨淨的皮膚、乾淨的指甲,每個小細節都透露著眼前這個巴西青年,有著良好且規律的生活習慣。
「我不是喜歡,我愛台灣!」
2013年9月初,Bruno透過扶輪社青年交換學生計畫來到台灣。外表年輕卻有著成熟心態的他,當被問到喜不喜歡台灣時,總是這樣回答:「我不是喜歡,我愛台灣!」
母語是葡萄牙文的Bruno,從小學習英文、法文,因此當得到交換學生的機會時,即毫不猶豫選擇了世界第二大語言──中文,作為篩選的第一個條件。而在中國及台灣的選擇上,他表示自己不想過著不自由的生活。上網處處被封鎖、言論不能涉及敏感議題的中國因此被Bruno淘汰。
在抵達台灣前,Bruno問了許多朋友對台灣的看法,大都說台灣風景漂亮、經濟實力強。因此行前Bruno對台灣就滿懷興趣。訪問中,Bruno靦腆地停頓了一下,坦承一開始非常擔心食物的適應狀況。因為他聽聞華人嗜吃各種奇怪的東西,像是狗肉、很臭的食物(臭豆腐)、動物內臟等等,不過後來他發現所有的憂心都是多餘的。
Bruno如數家珍地點名各種食物:煎餃、小籠包、火鍋、臭豆腐……滿臉幸福地告訴記者,台灣的每一餐都好豐盛、有好多道菜可以選擇。他並以難以置信的表情表示,台灣一餐飯的菜色種類大概等於巴西人一星期的菜色種類數量。
「台灣最好的,是人,是人情味溫暖。」Bruno興奮地分享一次參加騎腳踏車活動的經驗,活動當日路上忽遇大雨,被迫在鄉間人家的屋簷下躲雨。當時大家穿著貼身的運動型衣、褲,冷得直打哆嗦。想不到,屋內的主人打開門,招呼大家進屋喝熱茶躲雨。Bruno說:「這在巴西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我們都是陌生人,他卻讓我們進他的家裡!」
在巴西時,Bruno告訴朋友他想做總統,朋友總是將之視為玩笑話。不過在台灣,Bruno發現很多人都願意仔細聽他的想法,並且鼓勵他朝著目標邁進。
Bruno和扶輪社顧問參加自行車160公里比賽。Bruno提供
8歲立志當總統 至今未改變
「我的夢很簡單,我想要有個悠閒舒適的生活,但我無法這麼做。當我知道外面還有人吃不飽、喝不到乾淨的水,當外面還有戰爭,我無法這麼做。」Bruno的心態展現了他的仁心,隱隱透露著兼善天下的想法。
出生在巴西最大城市聖保羅旁的小城鎮──莫日達斯克魯濟斯(Mogi das Cruzes),生長在大家庭的Bruno,從小的生活環境純樸而簡單,他說:「學校教我們知識,但是最珍貴的學做人,都是在家庭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而成。」儘管不愁吃穿,Bruno的媽媽在週末時,總會帶著他和哥哥到鄉村分送食物給窮困的人,爸媽總是告訴他們兄弟:「如果我們擁有得足夠,那我們應該分享給那些不足夠的人。」雖然只是很簡單的小活動,卻讓年幼的Bruno明白了社會上還有許多不同於自己家庭狀況的人們。
巴西的政治貪腐嚴重、百姓貧富差距大、失業率高。看在自小就懂得分享的Bruno眼裡,除了感到難過,也因此立下志願希望百姓能夠生活在一個充滿愛與和平的社會。「我媽告訴我,當我8歲時,我就說要做總統,而我從未改變過。」
Bruno開玩笑說,自己成為總統比成為比爾蓋茲更有機會,「因為改變社會最快的方式有兩個,一個是成為很有錢的有錢人,另一個就是當政治人物。」
同理心強 正面態度對待挫折
台北東南扶輪社的副社長王麗淑,因為女兒也參加了扶輪社2013-2014年度的交換學生計畫,而成為Bruno在台灣的接待家庭媽媽。王麗淑表示,身邊的親戚、朋友都很喜歡Bruno,有位親戚還因為Bruno,走出了心靈的陰霾。這位親戚因為日前生意失敗導致憂鬱症,總有尋短的念頭。Bruno知道後,自告奮勇要去陪伴這位親戚幾天。想不到幾天過後,王麗淑接到這位親戚的電話,開心地表示再也不會想不開了。
王麗淑表示,Bruno的同理心強、會傾聽,還很喜歡哲學。應該是因為他的真誠溝通,才解開了這位親戚的心結。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Bruno在巴西時就曾經擔任過類似心理輔導的志工。
才18歲的年紀,就能夠以成熟的心態去幫助別人,Bruno面露羞澀說,小時候看到朋友有甚麼新奇的玩具,總會吵著父母要,當媽媽問他為甚麼想要,而當他回答「因為所有人都有」時,媽媽總會以“You are not everybody”(你不是所有人)這句話回應他。
當時,Bruno不懂這句話的意思,但漸漸長大,他懂了自己應該要有自己的想法、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也因為這樣,Bruno表示,自己更能夠以正面態度對待很多挫折,同時也懂得去體諒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帶著援助海地的計畫來台
2010年海地發生大地震,災後重建的新聞以及聯合國不斷發出需要外界幫助的訊息,讓Bruno很想為當地的災民做點甚麼。他發現巴西當地的扶輪社,雖然有心想做點對社會有益的事,但很多實際執行的計畫,影響面都相對的小。Bruno認為,以扶輪社在世界的影響力,是有能力可以做更大的計畫的。因此,以巴西與海地良好的邦交關係為基礎,Bruno開始了他援助海地乾淨飲用水的計畫。
帶著援助海地的計畫來到台灣,Bruno透過扶輪社的活動,不斷講述自己的計畫,期望獲得支持。雖然這個援助海地的計畫,最後因為台灣與海地沒有邦交,且地緣性太遠而沒有結果,不過Bruno並沒有因此而灰心,他說:「重要的是過程,我讓更多人知道這個世界還有那樣一群辛苦生活的人民,我得先點亮一盞燈,然後才能散播出去。」
「我學到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內在成長、堅強,因為我的心越茁壯,我更有力量對抗外面的挑戰。」來到台灣,Bruno表示最大的收獲是意志力更堅強了。在台灣,許多扶輪社的社友在認識Bruno之後,都很樂於幫助他,有人邀請他演講、訴說理念,有人帶他去騎160公里的腳踏車鍛鍊意志力。Bruno開心地表示,自己來台灣前像個孩子,來台灣後,因為內心的成長,漸漸地成為了一個男人。
接待家庭媽媽王麗淑也曾對Bruno說過,在成為政治人物之後,很多好的事、壞的事都會衝著來,如果自己的內心夠堅定,就不會被外在的環境所影響。Bruno因為受邀參加很多演講,曾經在學校引起非議,被批評為問題學生,造成自身與接待家庭的困擾。但王麗淑面對校方質疑並沒有直接反駁,反而表示可能是自己哪裡處理不好。想不到,當他們退一步去檢視自己時,學校的聲音反而轉為體諒,這也讓Bruno學到,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是境隨心轉,只要時時臉上掛著笑容、內心常常充滿了愛,那麼所發生的事情也都不會是壞事。
雖然海地的援助計畫暫時停擺,但Bruno從未停止關心世界。在台灣的這一年裡,菲律賓發生了風災,感性的他看到傷亡慘重的新聞馬上流下淚來,並且表示希望能為菲律賓的災民提供幫助。在與接待家庭的爸媽及扶輪社的社友討論後,雖然因為兩國無邦交關係,無法直接提供救援計畫,但Bruno沒有就此放棄,他徹夜在網路上聯繫,終於找到了菲律賓的扶輪社窗口,即時連線公布菲律賓災區當地所需的物資清單。
Bruno到台北陽明扶輪社演講。Bruno提供
17歲創立兩個扶青團 在台灣一年演講23場
Bruno表示:「只是一個人,很難做甚麼特別的事,但扶輪社做為一個國際性的團體,我們可以做點大事,我們無法改變全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世界。」
從小就希望能夠做點大事,與扶輪社改變世界的目的相符,因此Bruno很喜歡與扶輪社的朋友在一起。由於他所在的城市有四個扶輪社,卻沒有扶青團,一次因緣際會之下,一個朋友邀請Bruno共同在他們的城市創立扶青團,四個月後,另一個扶輪社又邀請他創了另一個扶青團。他帶著些許驕傲半開玩笑說,自己是創社社長(Charter President)也是瘋狂的社長(Crazy President),做了許多瘋狂的事。
17歲就在巴西創立了兩個扶青團,創下了全世界扶輪社的紀錄。在扶青團努力將想法訴諸實現的同時,Bruno也希望能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在一次與扶輪社社友交談的時候,Bruno驚覺17歲的自己,已經快過了扶輪社交換學生計畫的18歲年限了,因此火速準備資料,並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測驗,開始了他在台灣的一年交換計畫。
在台灣僅有一年的時間,因此Bruno非常珍惜每一天,他說:「我現在的每時每刻,都是在為我的目標──成為巴西總統而努力。」接待家庭媽媽王麗淑也說,Bruno價值觀清楚,永遠知道自己要做甚麼,這點可以從他用錢的態度上發現。
從小,Bruno的父母規定他得在叔叔的比薩店餐廳工作賺取自己的零用錢。Bruno想出去玩,但是出去玩就沒有時間工作、出去玩就會花錢。不工作又沒有錢,這個難題著實困擾了他一陣子,不過這也讓他學到了將錢花在刀口上的重要態度。不只將這個態度運用在花錢上,Bruno更是珍惜自己的每分每秒,他說:「生命不會重來(life is a one way go),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我們必須小心地選擇我們要做的事情。」
也因為這個態度,Bruno在台灣的一年中,就做了23場演講,平均兩個禮拜一場。除了學校的學業外,他還參加許多扶輪社的活動,同時關注國際上的事件,隨時想著該如何幫助更多人。
「我每天早上起來都會想著,要如何離我的目標更進一步。」保持著正向、積極的態度,Bruno以他仁愛的性格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他計畫回到巴西的兩年後(2016年),要參加家鄉市議員的選舉,懷抱著讓每個人吃飽穿暖的理想,朝向總統這個目標邁進。
Bruno Santos de Carvalho小檔案
國籍:巴西
年齡:18歲
經歷:
參加2013-2014年度扶輪社青年交換學生計畫,於2013年9月初抵達台灣,2014年6月底返回巴西。
17歲在巴西創立了兩個扶青團。
王麗淑小檔案
台北東南扶輪社,國際扶輪3520地區第六分區,2013-2014年度副社長暨節目主委。
因女兒參加2013-2014年度扶輪社青年交換學生計畫往美國,得以成為接待家庭,並作為Bruno在台灣的接待家庭媽媽。
【本文摘自《看》雜誌 第148期】更多內容: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148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