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急先鋒》犀利逼問觀眾新聞良知
從總統大選、賓拉登被擊斃到華爾街占領行動,《新聞急先鋒》透過每集情節、每位角色之間邏輯清晰一針見血的對話,帶領觀眾重新檢視、分析這些現實新聞……思辯過程屢屢逼得觀眾對社會價值進行重新建構與反思。
* * *
新聞急先鋒(The Newsroom)
頻道:HBO
類型:劇情片
製作、編劇:艾倫‧索金(Aaron Sorkin)
主演:傑夫‧丹尼爾(Jeff Daniels)、艾蜜莉‧莫特摩(Emily Mortimer)
集數:3季共25集
首播:2012年6月24日(美國)
────────────────
劇情:4顆星 ★★★★☆
演技:5顆星 ★★★★★
拍攝手法:4顆星 ★★★★☆
社會意義:5顆星 ★★★★★
《新聞急先鋒》(The Newsroom)絕對不是一部讓你下班回家可以窩在沙發上「放鬆一下」的影集,相反地,本劇的門檻高得嚇人。
看點1:
奧斯卡獎編劇操刀 犀利台詞震撼人心
這部由金獎編劇艾倫‧索金(Aaron Sorkin)打造的影集(編按:美國知名編劇,2011年以電影《社群網戰》獲頒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著名作品有電影《魔球》、電視影集《白宮風雲》),劇情描述亞特蘭提斯電視台(Atlantis Cable News,簡稱ACN,劇中虛構)黃金檔節目《晚間新聞》幕前幕後的新聞從業人員,在處理新聞事件時所發生的大小事。
《新聞急先鋒》於2012年6月24日在美國HBO電視台首播,即創下210萬收視觀眾的佳績,是近年來HBO最好的成績。隨著網路口碑的分享,網友逐漸注意到這齣影集,全劇收視率最後估計超過六百七十萬人次。
尤其本劇的開頭5分鐘相當精采,堪稱經典。劇情描述當紅主播威爾麥卡沃伊(傑夫丹尼爾飾)在一場演講中,當學生提問「是甚麼讓美國成為一個偉大國家」時,一向兩面討好觀眾、不輕易表態政治立場、給人溫和形象的他忽然情緒失控,大聲飆罵,因為他認為「美國已經不是一個偉大的國家」!
一連串爆炸性的發言後,最後他丟下一句:「解決任何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認清這是一個問題。」叫大家看清美國現狀,不要再自以為是,給在場所有聽講者一個大大的棒喝。
這段鏗鏘有聲的開場,台詞精彩深富思考性,既有戲劇性又給觀眾耳目一新之感,隨之迅速在臉書引起廣大迴響。台灣HBO也於2012年11月15日開始播送。
看點2:
結合時事 不斷挑戰大眾新聞價值
本劇最精彩之處在於看這群自嘲是「唐吉軻德」(著名小說主角,如今被用來指堅持自己理想,敢於挑戰社會不合理現象、不顧眾人嘲笑仍堅持一己信念之人物)的新聞從業人員,如何在新聞價值、商業需求及新聞人良知操守之間,不斷重覆上演拉鋸戰,彰顯媒體身為「第四權」的力量。
編劇艾倫索金向來擅長透過咄咄逼人、針鋒相對的對白來營造劇情氣勢。為符合新聞人特性,他寫起《新聞急先鋒》劇本來,更是毫不手軟,三句台詞有兩句暗藏幽默及反諷,反應不夠快的人還看不懂;加上豐富的時事議題,其龐大的訊息量幾乎可說是一部近年美國時事政局教科書。雖然劇中也有不少愛情戲分,藉此稍稍緩和高腎上腺素的劇情節奏,但與嚴肅的辦公室對話相比顯得略為突兀且不自然,大部分時間觀眾看劇時腦袋或許還是得運轉得比工作時還快。
從總統大選、賓拉登被擊斃到華爾街占領行動,透過每集情節、每位角色之間邏輯清晰一針見血的對話,帶領觀眾重新檢視、分析這些現實新聞,並不斷挑戰觀者的價值觀,不斷質問自己和大眾:何謂真正的新聞?甚麼樣的新聞才是大眾需要的?好看的新聞是否等於好新聞?新聞自由與隱私保護間孰輕孰重?其思辯過程屢屢逼得觀眾對社會價值進行重新建構與反思。
看點3:
為人類社會建構高道德理想的「正氣」
其中有個橋段可以明確感受到本劇想傳達的「正氣」。當劇中一名女議員遭受槍擊,所有新聞台都搶先宣布議員死亡的消息時,只有主角威爾堅持不肯播報該新聞。這讓電視台老闆簡直氣瘋,直接衝進演播室破口大罵,因為收視率正急速下滑,觀眾都轉到別台去看新聞了。此時面對老闆的命令,團隊成員不為所動,並平靜地回應老闆:「她是個人,只有醫生才能宣告她死亡,新聞不能。」看到這段,全身起雞皮疙瘩。
然而劇仍然是劇,如此高道德理想的新聞團隊在現實中幾乎是不可能存在,該劇也因此被許多觀眾抨擊不夠現實。對此艾倫索金並不否認,他表示《新聞急先鋒》註定是一個幻想,但他也認為,如果這幻想能讓人們重拾對新聞應有的信心與期待,那麼他在該劇的理想主義便是對現實社會的最好貢獻。
從觀眾反應來看,艾倫索金做到了。該劇播出後回響熱烈,之後HBO一年推出一季,全劇共三季,台灣HBO於2014年12月15日全劇播畢。播出期間收視率屢創新高,即使播完了,大家的討論仍在持續。
“It’s not, but it can be.” 這是女主角麥肯茲(艾蜜莉莫特摩飾)聽到大學生提問「美國為何是個偉大國家」時,特地寫在提字板上提示威爾的句子。而這也是該劇的另一動人之處,即使美國已不偉大,但美國人仍相信正義與公理的力量、仍相信民主與自由的強大。回過頭來,或許現在的媒體環境糟糕,新聞的公信力沉淪,但只要我們願意付出、願意去追求,好媒體就永遠存在我們的心中。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152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152期)謝謝!
* * *
新聞急先鋒(The Newsroom)
頻道:HBO
類型:劇情片
製作、編劇:艾倫‧索金(Aaron Sorkin)
主演:傑夫‧丹尼爾(Jeff Daniels)、艾蜜莉‧莫特摩(Emily Mortimer)
集數:3季共25集
首播:2012年6月24日(美國)
────────────────
劇情:4顆星 ★★★★☆
演技:5顆星 ★★★★★
拍攝手法:4顆星 ★★★★☆
社會意義:5顆星 ★★★★★
《新聞急先鋒》(The Newsroom)絕對不是一部讓你下班回家可以窩在沙發上「放鬆一下」的影集,相反地,本劇的門檻高得嚇人。
看點1:
奧斯卡獎編劇操刀 犀利台詞震撼人心
這部由金獎編劇艾倫‧索金(Aaron Sorkin)打造的影集(編按:美國知名編劇,2011年以電影《社群網戰》獲頒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著名作品有電影《魔球》、電視影集《白宮風雲》),劇情描述亞特蘭提斯電視台(Atlantis Cable News,簡稱ACN,劇中虛構)黃金檔節目《晚間新聞》幕前幕後的新聞從業人員,在處理新聞事件時所發生的大小事。
《新聞急先鋒》於2012年6月24日在美國HBO電視台首播,即創下210萬收視觀眾的佳績,是近年來HBO最好的成績。隨著網路口碑的分享,網友逐漸注意到這齣影集,全劇收視率最後估計超過六百七十萬人次。
尤其本劇的開頭5分鐘相當精采,堪稱經典。劇情描述當紅主播威爾麥卡沃伊(傑夫丹尼爾飾)在一場演講中,當學生提問「是甚麼讓美國成為一個偉大國家」時,一向兩面討好觀眾、不輕易表態政治立場、給人溫和形象的他忽然情緒失控,大聲飆罵,因為他認為「美國已經不是一個偉大的國家」!
一連串爆炸性的發言後,最後他丟下一句:「解決任何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認清這是一個問題。」叫大家看清美國現狀,不要再自以為是,給在場所有聽講者一個大大的棒喝。
這段鏗鏘有聲的開場,台詞精彩深富思考性,既有戲劇性又給觀眾耳目一新之感,隨之迅速在臉書引起廣大迴響。台灣HBO也於2012年11月15日開始播送。
看點2:
結合時事 不斷挑戰大眾新聞價值
本劇最精彩之處在於看這群自嘲是「唐吉軻德」(著名小說主角,如今被用來指堅持自己理想,敢於挑戰社會不合理現象、不顧眾人嘲笑仍堅持一己信念之人物)的新聞從業人員,如何在新聞價值、商業需求及新聞人良知操守之間,不斷重覆上演拉鋸戰,彰顯媒體身為「第四權」的力量。
編劇艾倫索金向來擅長透過咄咄逼人、針鋒相對的對白來營造劇情氣勢。為符合新聞人特性,他寫起《新聞急先鋒》劇本來,更是毫不手軟,三句台詞有兩句暗藏幽默及反諷,反應不夠快的人還看不懂;加上豐富的時事議題,其龐大的訊息量幾乎可說是一部近年美國時事政局教科書。雖然劇中也有不少愛情戲分,藉此稍稍緩和高腎上腺素的劇情節奏,但與嚴肅的辦公室對話相比顯得略為突兀且不自然,大部分時間觀眾看劇時腦袋或許還是得運轉得比工作時還快。
從總統大選、賓拉登被擊斃到華爾街占領行動,透過每集情節、每位角色之間邏輯清晰一針見血的對話,帶領觀眾重新檢視、分析這些現實新聞,並不斷挑戰觀者的價值觀,不斷質問自己和大眾:何謂真正的新聞?甚麼樣的新聞才是大眾需要的?好看的新聞是否等於好新聞?新聞自由與隱私保護間孰輕孰重?其思辯過程屢屢逼得觀眾對社會價值進行重新建構與反思。
看點3:
為人類社會建構高道德理想的「正氣」
其中有個橋段可以明確感受到本劇想傳達的「正氣」。當劇中一名女議員遭受槍擊,所有新聞台都搶先宣布議員死亡的消息時,只有主角威爾堅持不肯播報該新聞。這讓電視台老闆簡直氣瘋,直接衝進演播室破口大罵,因為收視率正急速下滑,觀眾都轉到別台去看新聞了。此時面對老闆的命令,團隊成員不為所動,並平靜地回應老闆:「她是個人,只有醫生才能宣告她死亡,新聞不能。」看到這段,全身起雞皮疙瘩。
然而劇仍然是劇,如此高道德理想的新聞團隊在現實中幾乎是不可能存在,該劇也因此被許多觀眾抨擊不夠現實。對此艾倫索金並不否認,他表示《新聞急先鋒》註定是一個幻想,但他也認為,如果這幻想能讓人們重拾對新聞應有的信心與期待,那麼他在該劇的理想主義便是對現實社會的最好貢獻。
從觀眾反應來看,艾倫索金做到了。該劇播出後回響熱烈,之後HBO一年推出一季,全劇共三季,台灣HBO於2014年12月15日全劇播畢。播出期間收視率屢創新高,即使播完了,大家的討論仍在持續。
“It’s not, but it can be.” 這是女主角麥肯茲(艾蜜莉莫特摩飾)聽到大學生提問「美國為何是個偉大國家」時,特地寫在提字板上提示威爾的句子。而這也是該劇的另一動人之處,即使美國已不偉大,但美國人仍相信正義與公理的力量、仍相信民主與自由的強大。回過頭來,或許現在的媒體環境糟糕,新聞的公信力沉淪,但只要我們願意付出、願意去追求,好媒體就永遠存在我們的心中。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152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152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