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為何工作時間那麼長?

由於工時太長有眾多原因,而且和整體經濟升級發展的速度相關,因此單一的對策都只能降低一部分的問題,所以各種對策須同時努力,不能只靠單一對策來解決。

全台上萬名勞工2015年5月1日在台北遊行抗議,提出「縮工時、反過勞、要加薪、禁派遣」4項訴求。周博晨攝影


台灣這幾年不只經濟沒甚麼成長,實質工資倒退回十多年前,而且工作時間也幾乎比所有主要國家都長。而由於很多人的超時工作並未被據實申報,所以實際上的工作時間應遠高於統計資料。台灣人好像很苦命。工時太長的原因簡單想到的可能是人民太認真或太愛賺錢,以及老闆對員工的剝削,但仔細分析仍有一些更複雜的原因,因此須有更多更深層的對策才能降低台灣人民的辛苦。

台灣人勞碌命第一個原因:

勤奮努力之傳統美德

早期台灣人民很勤奮,所得也仍低而很想努力多賺點錢,所以四十年以前招募勞工的廣告常寫說「加班機會多」,和現在有些廣告強調絕不加班真不可同日而語。很多人也同時兼不只一個工作,或者下班了還要參加家裡的生意或生產。這種努力工作的美德至今仍有一部分人保留著,這是工時長的第一個理由,也可能是唯一較不令人難過的理由。

不過,這樣努力工作的人仍應想想,為了多賺一點錢而犧牲健康、休閒、家庭生活以及對子女的教育是否值得。我國許多家庭夫妻同時上班並長時間工作的現象,很可能已對家庭和社會價值以及下一代的素質造成一些傷害。

台灣人勞碌命第二個原因:

財富分配惡化、房價高漲

我們長時間工作的第二個原因是我國逐漸失去一些競爭力而無法維持薪資的成長,但高房價和教育費用,以及其他泡沫經濟造成的貧富差距,使很多人為了維持實質所得和相對財富,甚至為了維持起碼的生活,而不得不超時工作。

依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估算的購買力平價每人所得,我國的平均所得水準早已超過3萬美元而不輸給一些先進國家,很多人辛苦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要買房子或繳房貸。而要買房子的原因,則是因為沒房子的人在房價飆漲時會相對變成窮人,或者是因為租房子時受到房東不公平或不愉快的對待。所以要改變工時太長的現象,除了提高薪資和平均所得之外,平抑房價和改善租屋條件及減少使財富分配惡化的泡沫經濟等現象或許更為重要。

台灣人勞碌命第三個原因:

產業升級不足造成就業環境差

老闆的剝削或企業只提供太差的就業環境,是工時太長的第三個原因。老闆剝削雖然確實存在,但並非多數老闆都想剝削勞工,更多情況可能是我們的產業發展不足而造成這麼差的就業環境。

在全球化競爭下,我國很多產業因升級不足而漸失去競爭力,出口品價格呈下降的趨勢,有些企業利潤下降甚至常常虧損。不加薪甚至反而增加工時是企業這種情況下很可能的一種反應。而許多廠商減產停工或外移使勞工過剩、失業增加,又使仍有工作的勞工被迫接受這種勞動條件。大量的超時工作又使全社會勞工過剩的問題更嚴重,而缺少迫使企業改善的市場力量。產業升級當然是這種情況正確但不是喊口號就可以做到的對策。

有些產業並沒有競爭力不足的問題,特別是有些產業如內需型服務業,應該具有將勞動成本轉嫁到產品售價的能力,但市場情況卻也使它們加入高工時的行列。這些產業,包括甚高階的專門職業,其中只要有一部分企業看到可以要求員工長時間工作以提高利潤或降低價格的機會,它們延長工時而降低成本競爭的結果就會迫使其他企業跟進。

在整個產業市場有限甚至幾乎固定的情況下,這種經營方式使產業人力更為過剩,使有工作之員工更被迫接受過長的工作時間,甚至使整個產業的產品或服務品質惡化,而形成惡性循環。這種惡性循環可能是我國近年經濟發展停滯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產業和勞工領袖們應該檢討有哪些產業陷入這種惡性循環。而政府、產業公會和工會若用具體的方法禁止這種工時太長的現象,應可以停止惡性循環而走向不剝削壓榨員工的良性發展。

台灣人勞碌命第四個原因:

研發偏重短期 忽視長期

上述三種工時太長的情況之對策都包括產業升級。若產業能升級,售價、獲利、和就業都可提高,低薪資而高工時的現象都會減少。然而我國的高科技產業以及其研發部門也常有工時太長、工作到半夜的現象,甚至因而導致員工沒時間找結婚對象等問題。這類長工時現象也許有部分是前三種原因所造成,也可能是因為研究人員熱衷得到成就,但有不少應是我們的研發太偏重短期效益所造成。這是工時太長的第四個原因。

我國雖已有很多企業重視研發創新,但不少企業的研發都只是在別人的新技術和產品上再附加一點東西,以爭取到短期的訂單或市場,而不是做更根本改變現有產品的新技術或新產品。這種小研發創新很多人都會做,而且很快就會因別人進一步的創新而失去市場。

所以研發時一定要爭取時間,務必比競爭者更早把產品做出來。而比別人早做出來的方法之一就是研究人員花更長的工作時間。人家一天工作8小時要半年才做出來,我們爆肝式的研發一天工作16小時只需3個月就做出來,我們就得到訂單,但馬上又要為3個月後別人趕上來時需要的更新設計而加班。

如果我們能夠做出能在技術上取得較大控制生產鏈和市場之能力的新技術(請參閱陳博志,《台經月刊》,〈微笑曲線更精細的思考〉,36卷第1期,2013年1月),或者能做出和現在產品很不一樣的新產品(請參閱陳博志,〈全產品創新之路〉,《看》雜誌,129期,2013年2月),則研發工作就比較不會那麼緊張而須常加班。

那些比較突破性而有較長時間效益的創新,反而常是在較輕鬆的情況下較能產生。愛因斯坦和一些大學者想問題時並不一定急著得到答案,常常是想想之後又擺著一段時間,答案的方向才忽然浮現。蘋果和Google把研發工作環境弄得很舒適,也是著重更需思考和靈感的突破性研發。我國雖然因為技術不足、基本技術被外國控制、資金和企業規模不夠,以及企業家眼界或能力有限等等因素(請參閱陳博志,〈台灣最缺的其實是企業家精神〉,《看》雜誌,159期,2015年9月),並不容易全面走向這種努力方向,但至少有些企業應可更朝這方向努力。而改善朝這方向努力的條件,也是政府該有的策略。

除了這些,我們也還有其他工作時間太長的原因,例如領導人無能而使方向不對或一再亂變,所謂「將帥無能累死三軍」,或者一部分人怠惰無能而使能者多勞,也是一些大機構特別是政府中常見的情況。由於工時太長有眾多原因,而且和整體經濟升級發展的速度相關,因此單一的對策都只能降低一部分的問題,所以各種對策須同時努力,不能只靠單一對策來解決。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163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163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