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衰退對全球的影響

在中國躍升為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總量排名第二的這個過程中,中國像一隻巨獸,吞食著全世界的各種金屬、燃料與農作物,從非洲、南美到澳洲,許多國家都將自己的繁榮夢奠基於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之上。中國經濟的衰退,殃及的不只有中國人自身,還殃及幾十個正在準備將各種資源礦產賣給中國的發展中國家,以及全球尋找資本市場的發達國家投資行業。

中國的「角色變換」

二十年間,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經歷了反差巨大的角色變換,說得具體一點,所謂中國的「角色變換」,其實經歷了兩度,第一度是指中國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兼人口大國,成為一個為世界提供廉價工業品的「世界工廠」;與此同時,也漸漸變成一個世界上最大的資源與農產品買家,好些國家過去依靠中國的龐大需求而發展經濟並促進就業。目前,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正在迅速衰落,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急劇下降,這些向中國出口原油、鐵礦石及各種礦產的國家,如今正面臨經濟發展衰退、就業萎縮的困境。只要看看中國曾有多大的「胃口」,就會知道這種影響將有多深。

2013年10月,中國正式超過美國的每日624萬桶,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淨進口國。2015年中國的《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石油淨進口約為3.08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59.5%。

此外,全球的豬肉,有一半進了中國民眾的肚子裡,2014年歐盟對中國的豬肉出口略有增長,增至368,700噸,占中國進口市場的65%。歐盟中向中國出口豬肉的主要國家是西班牙、丹麥、德國以及英國。

中國從澳洲、美國和加拿大等三個國家進口大量小麥。美國農業部此前資料顯示,1998年中國是世界第四大的稻米出口國,出口量占全球市場的14%。然而在過去三年裡,中國變成了稻米淨進口國,積極從越南、巴基斯坦和緬甸等國進口水稻。

大豆是中國植物油的主要來源,中國對大豆的消耗量占全世界消耗總量的22%。目前中國的大豆進口主要來自美國、巴西、阿根廷等三個國家。

中國購買力全面降低

中國經濟衰退的必然結果是購買力降低,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受影響的可不只限於本國商家,還有更多的供應商,即提供資源與農產品的國家。

在房地產及基礎建設高峰時期,中國對鐵礦石的龐大需求導致多國增加鐵礦石生產。中國《2014-2018年全球鐵礦石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前瞻》顯示,自2002年中國鐵礦石進口突破1億噸,達到1.11億噸之後,接連幾年中國鐵礦石進口年增長率都在30%以上,直至2010年增勢才有所放緩,但還保持緩步上升。2012年中國全年進口鐵礦石7.44億噸,創下新高。

毫無疑問,中國早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鐵礦石的採購來自18個國家,其中80%以上來自澳洲、印度和巴西。因此,說中國是這三國鐵礦石生產的引擎並不誇張。

除此以外,近十多年以來,中國資本進軍非洲,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很大。全世界對美國的投資總量是對非洲投資的6倍,這反映了大多數外商選擇直接投資到發達經濟體。但是,中國卻對非洲青睞有加,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在美國投資為220億美元,但在非洲的投資卻高達260億美元。

無論是澳洲還是非洲國家,它們至今還在寄希望於中國經濟回暖,它們不清楚的是,中國經濟面臨幾重困難:舊的增長動力消失,新的動力機制不知何處去覓;中國國內貧富差距巨大,占人口60%左右的人生活水準限於基本生存層面,內需無法拉動;曾經依靠房地產業而形成的對全球鐵礦石、鋁材等金屬的需求,因房地產嚴重過剩,無法再形成對此類大宗商品的需要。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165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165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