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寒冬?出版人挑戰新時代!
在這個受眾分散的地殼變動時代,如何因應時代特性,找到屬於自己的讀者,將是新時代下出版人必須處理的新挑戰。
2017年初,一則新聞震動台灣出版界!原因是國家圖書館每年固定發表的《台灣圖書出版現況及其趨勢分析》報告中指出,2016年台灣市場的圖書出版數量,持續下滑來到新低點(參見表1)。消息一出,出版業哀號聲四起,「出版寒冬」、「出版黃昏」、「冰風暴」等形容詞滿天飛。
其實,從數字來看,台灣近幾年無論是新書銷售量、書店數量、出版社數量,每年都在跌破新低,「出版寒冬」等悲觀表述,絕非新名詞。
知名出版人「老貓」陳穎青曾在〈出版業的「大清洗時代」及其生存指南〉一文中指出,出版業面臨的是「結構性的地殼變動」,如果只是用「低谷」、「寒冬」形容,以暫時性心態看待,容易錯失改變機會。
趨勢1:
出版業M型化
大集團 v.s. 微型出版
根據國家圖書館的報告顯示,雖然出版社整體數量減少,但若以比例看,個人型的出版社數量卻年年微幅上揚,從2012年前的963家,增加到2016年的1,029家。反觀一般規模的出版社,數量從36,852家掉到34,134家。(參見表2)
覆面書有著手作感以及拆禮物般的驚喜感,創意手法大獲好評。悅知文化提供
2017年初,一則新聞震動台灣出版界!原因是國家圖書館每年固定發表的《台灣圖書出版現況及其趨勢分析》報告中指出,2016年台灣市場的圖書出版數量,持續下滑來到新低點(參見表1)。消息一出,出版業哀號聲四起,「出版寒冬」、「出版黃昏」、「冰風暴」等形容詞滿天飛。
表1:近5年台灣圖書出版總數趨勢
其實,從數字來看,台灣近幾年無論是新書銷售量、書店數量、出版社數量,每年都在跌破新低,「出版寒冬」等悲觀表述,絕非新名詞。
知名出版人「老貓」陳穎青曾在〈出版業的「大清洗時代」及其生存指南〉一文中指出,出版業面臨的是「結構性的地殼變動」,如果只是用「低谷」、「寒冬」形容,以暫時性心態看待,容易錯失改變機會。
趨勢1:
出版業M型化
大集團 v.s. 微型出版
根據國家圖書館的報告顯示,雖然出版社整體數量減少,但若以比例看,個人型的出版社數量卻年年微幅上揚,從2012年前的963家,增加到2016年的1,029家。反觀一般規模的出版社,數量從36,852家掉到34,134家。(參見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