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與大學成績

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專長為應用個體經濟學、家庭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公共政策效果評估。

圖一:美國各州大麻法律的差異。其中深綠 代表合法;綠色 代表醫療用合法;淺綠 代表醫療用合法,但THC含量受限,灰色 代表任何用途均非法;紅色D代表除罪化。

過去十幾年來在世界各國掀起了「娛樂用大麻」的合法化與除罪化運動,這段時間堪稱是大麻的「黃金歲月」。

目前在烏拉圭與加拿大兩個國家以及美國的十個州,娛樂用的大麻可以合法消費、販賣與轉讓。另外在更多的國家與美國的其他州,大麻已經獲得除罪化(吸食大麻仍然違法但免除刑責),或者不同程度的合法化。

支持大麻合法化或者除罪化的主要理由是,大麻的毒性與上癮性比其他毒品來得低,甚至很多人認為大麻對人的危害程度比煙草或酒精都低。因此,既然抽煙跟喝酒都是合法的,為甚麼需要禁止大麻?

話雖如此,但大麻合法化到底影響到誰,又導致了甚麼樣的生理與心理上的負面影響,仍然處於證據稀少的階段。

荷蘭的大麻咖啡館

由於大麻會影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的運作,而這樣的影響又對於年輕人特別大,所以許多研究者比較關注大麻合法化對於年輕人的危害。

荷蘭是最早將大麻有限合法化的國家。目前該國25個城市中,滿18歲的荷蘭公民可以在「持牌照」的大麻咖啡館消費每人不超過5克的大麻。

荷蘭的兩位經濟學家Olivier Marie和Ulf Zölitz在一篇2017年發表的論文中,研究了大麻對於大學生成績的影響。由於大學生幾乎都已經達到法定年齡,而且大學所在城市大多都有持照經營的大麻咖啡館,所以學生們沒事要去吞雲吐霧一下,完全沒有困難。呼麻甚至是學生普遍的「課外活動」,可以讓學生們享受一下當左派文青的感覺。

但是,要透過實際資料來估計大麻合法化政策的影響是一件很困難的工作。首先,研究者無法知道誰抽了大麻,抽大麻的學生也不會跑去跟研究者登記。其次,要如何衡量抽大麻的影響也是一件難事。一個可能的指標是學生的成績,但是個別學生成績是高度保密的隱私資料,取得很困難。最後,就算我們看到一個學生抽大麻之前的成績比較好,之後成績變差了,這也很難歸因於抽大麻。這是因為在同一個時間段內可能還有其他不同的事件,例如感情挫折等,同時發生在這個學生身上,而這些事件也可能會造成學生成績的變化。

停止呼麻,成績進步

為了突破這些困難,兩位經濟學家利用了荷蘭馬斯垂克(Maastricht)這個城市在2011年實施的一個政策。原本該城市並未限制任何民眾(包括觀光客)到大麻咖啡館吸大麻,但是到當地進行「大麻之旅」的觀光客日益增多,給當地居民造成不少困擾。市民的不滿形成了政治上的壓力,使得市政府開始對外籍人士進行限制。在2011年的改革之後,只有擁有荷蘭、比利時、德國三個國家合法身分的人,才能合法吸食大麻。

受到這個這個政策影響很大的是馬斯垂克大學,因為該大學超過一半的學生是國際學生。這些學生除了擁有比利時與德國國籍者外,全部都在2011年10月之後被「禁麻」了。

這樣一來,這些從此不能合法吸食大麻的國際學生就成了研究設計中的實驗組,而荷蘭、比利時、德國三個國家的學生就是最佳的控制組,因為他們的「呼麻權」並未受到政策改變的影響。兩位作者取得了全部馬斯垂克大學學生的學習成績,用來估計政策實施前後兩組學生的相對變化程度,並藉此來估計呼麻權的效果。

研究結果發現,在呼麻權被剝奪後幾個月內,這些國際學生的成績就顯著地提高。另外,這個提高的效果對於女學生、年紀較輕的學生以及成績較差的學生更為顯著。
尤其有趣的是,改善最多的學科都是數理相關的學科,這個發現增加了研究的可信度。因為大麻影響人的中樞神經,受到影響者的認知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會受到損失,因此會反應到數理學科的表現上。

美國的研究

Adam Wright和John Krieg兩位美國經濟學家則用美國的資料進行了類似的估計。他們在2018年發表的一篇論文針對華盛頓州一所大學的學生進行了估計。

華盛頓州是美國最早合法化大麻的州之一。從2013年起,該州允許21歲以上的成年人合法購買娛樂用大麻,也可不經醫生建議持有高達1盎司的大麻,持有許可證的商家也可以生產或銷售大麻。

兩位作者比較了未滿21歲的學生(控制組)與已滿21歲的學生(實驗組),在大麻合法化前後成績的相對差異來進行估計。其結果與荷蘭的研究非常類似,也發現大麻合法化對大學生的成績有負面影響,而且也是集中在數理學科。

毒品的進階

儘管大麻的毒性與成癮性不算太高,但有一種可能的風險是吸食大麻的經驗將會使得使用者,尤其是年輕人,降低對其他毒品的戒心,並養成利用藥物尋求慰藉的習慣,進而增加使用其他毒品的機率。這就像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而大麻只是開始,年輕人不可不慎。

關於這點可能的影響,目前還缺乏嚴格的實證證據。但關於大麻合法化的研究,目前正是經濟學的實證研究領域中一個熱門的題目,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有經濟學家端出好的作品來。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196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196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