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e Inn王鼎立 創辦賓客盈門的青年旅館

▲「Come Inn」創辦人王鼎立。吳長益攝影

王鼎立小檔案
學歷:
• 大仁科技大學藥學系畢業
• 台灣大學EMBA
現職:
• Come Inn客盈旅館創辦人
• 不動產經營者

▲Come Inn位於善導寺捷運站附近一棟屋齡30年大樓的四樓。王鼎立提供

離台北車站僅一站距離的善導寺捷運站附近,一棟屋齡30年的大樓裡,一家時下流行的青年旅館「Come Inn客盈旅館」隱身其中。

這所開幕將滿一年的青年旅館,有著同樣充滿朝氣的年輕老闆王鼎立。就像典型的背包客般,三十多歲的王鼎立在自家旅館中侃侃而談自己的創業故事,畫面顯得格外溫馨與協調。

因緣際會》曾是國際背包客+家族經營房地產

王鼎立可說是出身望族。由於家族經營醫院,王鼎立在大學時唸的是藥學系,之後前往西班牙讀研究所。他在歐洲四處旅遊時,住過很多青年旅館,這個經驗成了日後開設青年旅館的「遠因」。喜歡深度旅遊的他,總是在一個城市或小鎮待上好幾天,讓他印象深刻的青年旅館,大多位於荷蘭與英國。即使如此,他坦言自己從未想過會開青年旅館。

一切都是因緣際會吧。首先,因為家族也有投資房地產,辦公室就在善導寺附近,剛好發現這裡有房子要賣,「在幫家族管理房地產的概念之下,我發現離家愈近愈好。也就是房地產都要集中,不要分散。」

問題在於,這是大樓的四樓,並非店面。以一般投資的角度來看,一開始王鼎立並不知道這裡要如何運用。收租金?一個八、九十坪的平面樓層,如果拿來隔成套房或是當辦公室出租,其實效益都不高。

王鼎立開始思考:「要在這裡做甚麼才能賺回房貸?」當時正值陸客蜂擁而至的2013、2014年。由於2008年台灣政府開放陸客來台旅遊,在2014年達到巔峰,那是瘋狂蓋旅館的時期,於是他打算跟進。至於選擇做青年旅館而不是一般的旅館或民宿,理由很簡單──因為面積不夠大。

碰撞磨合》法規問題限制多,變更地目最關鍵

萬事起頭難。剛開始王鼎立遇到不少狀況,其中令人訝異的一點是:當時「不能申請民宿」。因為受限於《民宿管理辦法》第三條的規定,民宿必須設在「非都市計畫區」,然而整個台北市都是都市計畫區,因此只能做旅館。直到2017年11月《民宿管理辦法》完成修正後,民宿的可設置區域才放寬到都市計畫區。

其次,並不是地方夠大就可以成為旅館,這牽涉到原始地目的問題。例如,這棟大樓的地目是商用,這層樓的使用執照是辦公室,而辦公室可以改成旅館,如此才能經營。當初大樓一到四樓的使用執照是辦公室,五到八樓則是住家,住家是無法變更的。Come Inn恰好位於四樓,幸運過關。

過程中碰到最大的問題,是「無障礙設施」。消防、公共安全都過了,但就是無障礙設施過不了,因為卡到很多公共空間,必須經過公共投票決定才能動。在不斷與大樓居民溝通協調後,終於能夠安裝無障礙設施,而這是一段長達兩、三年的磨合期。

王鼎立提醒後進者,如果想開旅館,最關鍵必須通過的政府單位,其實是都市發展局的建管處,而不是觀光局。因為成立旅館之前,必須先將地點變成旅館用地,等於是「變更地目」的概念,這點是最困難的。而先把地目變成旅館使用地之後,才能設立旅館、拿到旅館執照。

經營績效》緊鄰華山文創,客滿是週末常態

至於經營青年旅館的成功要件,王鼎立認為,「交通方便、乾淨的床鋪與洗澡空間,這些是最重要的。」

▲雙人房的家具很有味道。王鼎立提供

環顧Come Inn,整體是簡約的工業風,重點是簡單、好清理。廚房與交誼廳是必備的,房間裡的空間寬敞,也有放行李的櫃子。二手裁縫機腳加上桌子,就成了很有味道的家具;折彎的扳手黏在牆上當掛鉤,典雅的綠色舊沙發來自王鼎立的老家,簡單也能別出心裁。

王鼎立笑著說一開始的設計圖還是自己畫的。「當時很少設計師有設計青年旅館的經驗,可能連背包客旅館是甚麼都不知道,憑空想像也很困難,所以我覺得自己畫一畫比較快。」當然,因為還有後續的建材、施工項目等,所以還是需要設計師的協助。

目前Come Inn總共有30張床,週末大多全滿,平日住房率大約四到五成。相較於同樣離台北車站不遠,旅館業殺價最嚴重的西門町,善導寺捷運站附近較安靜,與華山文創區比鄰而居,中正紀念堂與總統府都在步行範圍內,假日還有「希望市集」,週末中南部的農漁友會上來賣菜,他們需要住宿的地方,因此Come Inn的住客並不侷限於外國背包客。

在價格與行銷方式上,Come Inn一床的定價是700元,宣傳與行銷則幾乎都放在國外的訂房網站上。王鼎立認為,國際訂房平台還是最好的行銷管道。王鼎立自己也曾架過網站,但是效果不好。他也透露,訂房網站的抽成比率是15到25%,上網搜尋時,排序愈前面的就是付費愈多的旅館。

至於青年旅館的旺季,正值歐美聖誕假期的12月非常熱門,平日住房率就有八、九成,尤其從12月20日到31日幾乎天天客滿;但是一進入1月,就只剩下台灣人。12月和1月是兩個落差最大的月份。

創業心情》「不斷碰壁」累積能量的過程

回顧自己的經歷,王鼎立非常有感:「創業真的是學習最快、迅速成長的一個經驗。也像是讀一個MBA,從無到有,從頭開始參與。」因為一直在家族企業工作,雖然累積了不少管理經驗,但缺乏第一線的執行經驗,不太有碰壁的機會,他笑說:「在管理階層時,碰壁也不會太痛,因為很多問題都是別人幫你解決掉了。而創業就是一直碰壁、一直碰壁,很多無力感。」

所謂的「碰壁」,他坦言創辦青年旅館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很多是台灣政府行政效率的問題。例如碰到某些關卡,市政府第一線人員告訴他不行,但有時那只是解釋角度的不同,例如對方解釋成A,他解釋成B,「但是總會找到解決的方法。」一路過關的王鼎立不失樂觀。

王鼎立比喻,創業就好像是打通任督二脈,或是吃下一個大補丸的過程。除了在管理上比較能體恤員工,在法律的思維上也有全新的想法與解釋,是更趨近於「老闆」的思維,思考方式可以在老闆與員工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另一方面,由於經驗持續增加,他認為創業也是一直累積能量、累積履歷表上經歷的東西。

值得驕傲的是,Come Inn是一個合法的青年旅館,和一些其實沒有牌照的旅店不可同日而語。而這個看似理所當然的成果,正是王鼎立辛苦創業的漂亮成績單。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02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02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