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聽見歌 再唱》 銀行家羅綸有的電影夢
由楊智麟執導,馬志翔、陳嘉樺(Ella)主演,甫於4月16上映的電影《聽見歌 再唱》,是一部以「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真人實事為背景的勵志喜劇片。片中許多爆笑又感人肺腑的劇情,主要來自原聲合唱團指揮馬彼得校長的真實故事。而當年催生「台灣原聲教育協會」的幕後低調出資者羅綸有,則是一位資深的銀行家,如今也是《聽見歌 再唱》的出品人之一。羅綸有為什麼會成立「有得電影公司」插足台灣電影界?他是如何開啟這樣與眾不同的斜槓人生?以下便是羅綸有的Podcast專訪紀錄。
和銀行家聊電影
Q:請教您在銀行業的經歷?
A:我現在是星展銀行企業金融處負責人,大學畢業從美國回來之後就進入銀行業,做企業金融,後來有一段時間奉派到中國大陸,前後待了將近八年。曾經擔任花旗銀行中國南區總經理、花旗銀行中國商業銀行部總經理,後來也加入摩根史坦利國際銀行,成為中國分行董事長,在銀行界服務超過二十年的時間。過程中在2008年因為遇到全球金融危機,當時離開摩根史坦利國際銀行,回到台灣。
Q:您熟悉大中華金融市場,是知名的銀行家,但您也是電影公司老闆,對電影非常熱愛?
A:我中學在桃園中壢讀書,從來沒去過電影院,到台北讀高中以後就解放了,開始看很多電影,覺得世界真美好。像羅傑‧摩爾(Roger Moore)主演的007系列電影,比如《太空城》(Moonraker),我印象深刻,還有很多商業電影,都讓我大開眼界。
高中讀建中時,每個禮拜三下午都會看一部電影,當時對我衝擊非常大。同時也開始感受所謂藝術電影的魅力。藝術電影跟現實生活有很多重疊的地方,你會覺得電影可以把人心挖得很深,可以開拓視野。大學之後就更自由了,我大概每年最少會看一百部電影,一直到去馬祖當兵還在看,因為選擇不多,在外島也沒有太多事情可做,圖書館的書也差不多被我讀完了,所以又看了幾百部電影,培養我對電影非常高的容忍度。
一開始喜歡看商業電影,後來越看越多,也發展出自己的品味。其實我那個年代很幸運,因為高中開始,台灣步入新浪潮電影時期,當時有楊德昌、侯孝賢等導演,他們帶來的電影氛圍,是跟台灣土地結合的;帶來的感情,是去探索台灣社會的,對我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時,大概1986年左右,香港出現另外一個不同的潮流,警匪片、搞笑片、驚悚片大量被投資。也就是說,台灣和香港華人世界那時候產生了兩個很棒的主流,台灣新浪潮和香港新藝城電影。另外,那個年代算是慢慢解嚴,我們都從一個比較禁錮的時代走過去,開始接觸大量外面的訊息,非常興奮。
為電影產業寫下紀錄
Q:2008年短暫離開銀行界,為什麼想進入電影產業?
A:我從中國回台灣,想替自己找第二份事業時,設定了三個條件,包括要有未來性、要感興趣以及有自信能做出好作品,照這三個方向去揣摩之後,發現答案是「電影」。
當時我在中國大陸銀行業大概八年時間,發現中國盜版氾濫,民眾透過盜版DVD接觸到世界各地不同的電影訊息,當然也培養對電影的熱愛。中國電影市場剛開始起步,有機會把台灣拍電影的資源和平台介紹到中國。不過可惜的是,後來中國的大片廠主要都是跟香港合作,香港的電影工業當然也還是比較進步的,商業氣勢更強,所以就用香港大片廠的方式做起來了。但當初我確實沒看走眼。
創業的時候,我兒子比我還要實際。他聽到我要投資電影,可能嚇壞了,他那時候高二,跟我講:「爸爸你要做電影,我很祝福你,但是可以把我要讀大學的錢,先放到另外一個帳戶嗎?」
Q:成立有得電影公司的目標?
A:起初想發展事業,當然希望能做賣座片,沒想到第一部電影是紀錄片。當時有機會接觸到導演姜秀瓊、攝影師關本良,聽到他們要賣股票、賣房子籌資,幾乎傾家蕩產,就為了拍台灣資深電影攝影師李屏賓的故事《乘著光影旅行》。李屏賓曾經拿下七座金馬獎和坎城影展最佳攝影,我深深覺得這部電影會在電影史上留下紀錄。他們邀請我加入,也是因為認為我對電影非常熱愛,還可以用商業或較全盤的角度看待電影,提供一些缺乏的視角。
我心裡想,如果真的要進入一個行業,還是必須盡一分心力,把這個行業裡好的東西保存下來,於是決定出品《乘著光影旅行》,甚至自己跳下來做發行。
Q:跟最初投資電影想要賺錢的目標不同了?
A:經過時間的沉澱,真的不太一樣。台灣的市場相對比較小,從一個純粹商業的眼光來看,必須認清現實。在電影產業我能做的有限,市場環境並沒有太多的空間讓我發揮。
金融海嘯過後,有人找我回銀行業,我也認為換個角度做電影,反而更愉快。回到銀行業後,投資電影可以比較輕鬆,也更宏觀。如果我必須靠它維生,得失心容易變得很重,也有太多執著,換個方式經營,可以用更開闊的心胸去審視。
前面幾部投資,大概都是賠錢,但我能和有才華的電影工作者合作,為電影界留下點東西,也值得。後來投資,我就直接把資金打入壞帳,意思是如果回收都是賺到。這樣想很務實,也就完全沒有心理負擔。
《聽見歌 再唱》的非凡意義
Q:最近您共同出品的電影《聽見歌 再唱》,是不是因為看到台灣的價值?另外,從選擇商業電影到願意接受紀錄片,再到《聽見歌 再唱》,支撐您的立基點在哪裡?
A: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意義非凡。《聽見歌 再唱》是一個沒有自信的老師,帶著一群沒有自信的小孩,一起尋找自信的一部電影。裡面的教練原型是原聲童聲合唱團的馬彼得校長,帶領原聲童聲合唱團的故事,有些劇情看起來荒誕離譜,但都是真實發生的事。
電影裡的音樂也非常動人,小孩組成合唱團之後,從不算會唱歌到會唱歌。當初開始做電影,因緣際會跟我建中的阿貫老師、藍蔚老師,和馬校長一起結緣,然後成立原聲音樂學校,有很多機會上山和馬校長聊天,所以我一有想拍商業電影的念頭,就想把馬校長的故事搬上大螢幕。2009年我們其實就把原聲的故事拍成一部紀錄片,叫《唱歌吧》,也是楊智麟導演拍的。雖然當時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見,認為紀錄片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但《唱歌吧》也得到金穗獎最佳短片。
這一段時間相處觀察,我想支持楊智麟導演拍片,因為他是真正投注心力在這些小朋友身上。每年辦原聲星空音樂會,他都是舞台總監。我那時感覺,如果一個人這麼真誠,他說的故事一定有動人之處,哪怕故事說得不很完美。
《聽見歌 再唱》除了講原住民的故事、原住民的幽默感,還有布農族的八部合音。我常有機會去布農族朋友家裡吃飯,沒有例外的是,他們吃飽以後就要開始唱歌。八部合音特別適合合唱,即使是很通俗的歌,也能在一個又一個音調裡面,找到和諧的合聲。把唱歌當作生活的一部分,這部電影把布農族的精神帶出來了。
Q:電影還談到「教育」的重要。
A:這部電影看起來好像編的,劇情離譜,但很多都是真的。包含他們雜牌軍,開始變成像樣的合唱團,經過一、兩年訓練,常拿到全國冠軍。我們成立原聲教育學校,就是想結合社會資源,把小朋友們的環境教育起來,除了教唱歌,也教英文、數學,還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行銷電影的挑戰
Q:在台灣發行這樣一部電影會遇到哪些困難?
A:國片的環境跟過去十年比起來,算是黃金時期。過去幾年好萊塢電影突然少很多,加上大家對國片的信心也在增加,最近包括《孤味》、《消失的情人節》、《陽光普照》還有《當男人戀愛時》,都賣得非常好。新一代的導演跟觀眾的距離更接近了,比較能找到商業的切入點。
另外是串流平台,提供台灣導演很多養分。像Netflix,需要很在地、很多元的電影,台灣本來就是創作自由的地方,可以講一個在地的文化再往下挖掘。台灣拍出很多在地的電影,真的是世界級的內容,也有機會被Netflix買過去播放。
Q:您是發行人也是出品人,對行銷電影的想法?
A:要邀請觀眾掏錢進戲院,是一個很冗長、困難的過程,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累積好口碑,讓效益爆發出來。
發行商要去製造關注,找到電影的亮點或新聞的焦點。思考用什麼渠道去行銷,能不能賣國外版權?要不要做電影周邊商品,還有要不要靠群眾募資,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Q:聽說您有在《聽見歌 再唱》客串演出?
A:有露臉一下,本來我們投資人要演出劇中評審的角色,可是當天出國之故,他們幫我挑了個小角色,搬牛奶的工人。滿有趣的,雖然出現的時間加起來不到一分鐘,但是有一句台詞,算是不得了的跑龍套角色。
為了這一分鐘,我也到高雄去拍攝。側面拍、前面拍、後面拍,也拍了整個早上。為了符合劇情,過程中還花四十分鐘等太陽露臉,只要太陽被雲遮住就停機休息。我也體驗拍電影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花很長很長時間,把每個環節做好。
給創業者的建議
Q:如何看待退休再創業的人生?
A: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資源,不同的想法。我現在還在銀行業,其實也很忙,但同時也會累積不同的條件還有一些知識,才有很多機會去多做一些事情。其實我自己主導的電影已經在籌拍,加上我同時是原聲音樂學校的創辦人之一,希望能夠為事情帶來一些改變。換句話說,我不建議要等到退休才去做什麼事情,活在當下,真的覺得什麼事該做,就看能不能在有工作的情況下,把它當作你的優先事項來做吧。
Q:應該不是稱作退休,而是如果細心品味生活,相對生活可以給你回饋,你再從中選擇想要投入付出的事情,會不會比較好?因為創業者有時百分之九十都在事業上,反而失去百分之十在生活上的體驗?
A:倒不是這個點,我覺得能夠全神灌注在工作上,把工作做到極致的人我也很敬佩,也非常有能力。凡事要專注去做,那當然有些人可能就做一件事,有些人比較愛玩,像我這樣,希望多做幾件事。
重要的是做什麼都要有興致!像原聲音樂學校,因為有阿貫老師、藍蔚老師、馬校長,才能走到今天這一步,這麼多人都沒有想到自己,就是認真無私的付出,付出的非常自得,就為了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想讓他們找到方向,自信地去成長,然後用他們的影響力影響更多人,非常令人欽佩,也是我想要拍這部電影的重要原因。
==========
羅綸有小檔案
==========
現職:星展銀行(台灣)企業及機構銀行董事總經理、有得電影公司執行長、台灣原聲教育協會理事。
學歷:台大經濟學系學士、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MBA。
經歷:花旗銀行中國南區總經理、花旗銀行中國商業銀行部總經理、摩根史坦利國際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荒野保護協會創會會員。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22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22期)謝謝!
星展銀行(台灣)企業及機構銀行董事總經理、有得電影公司執行長羅綸有。蕭硯駿攝影
和銀行家聊電影
Q:請教您在銀行業的經歷?
A:我現在是星展銀行企業金融處負責人,大學畢業從美國回來之後就進入銀行業,做企業金融,後來有一段時間奉派到中國大陸,前後待了將近八年。曾經擔任花旗銀行中國南區總經理、花旗銀行中國商業銀行部總經理,後來也加入摩根史坦利國際銀行,成為中國分行董事長,在銀行界服務超過二十年的時間。過程中在2008年因為遇到全球金融危機,當時離開摩根史坦利國際銀行,回到台灣。
Q:您熟悉大中華金融市場,是知名的銀行家,但您也是電影公司老闆,對電影非常熱愛?
A:我中學在桃園中壢讀書,從來沒去過電影院,到台北讀高中以後就解放了,開始看很多電影,覺得世界真美好。像羅傑‧摩爾(Roger Moore)主演的007系列電影,比如《太空城》(Moonraker),我印象深刻,還有很多商業電影,都讓我大開眼界。
高中讀建中時,每個禮拜三下午都會看一部電影,當時對我衝擊非常大。同時也開始感受所謂藝術電影的魅力。藝術電影跟現實生活有很多重疊的地方,你會覺得電影可以把人心挖得很深,可以開拓視野。大學之後就更自由了,我大概每年最少會看一百部電影,一直到去馬祖當兵還在看,因為選擇不多,在外島也沒有太多事情可做,圖書館的書也差不多被我讀完了,所以又看了幾百部電影,培養我對電影非常高的容忍度。
一開始喜歡看商業電影,後來越看越多,也發展出自己的品味。其實我那個年代很幸運,因為高中開始,台灣步入新浪潮電影時期,當時有楊德昌、侯孝賢等導演,他們帶來的電影氛圍,是跟台灣土地結合的;帶來的感情,是去探索台灣社會的,對我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時,大概1986年左右,香港出現另外一個不同的潮流,警匪片、搞笑片、驚悚片大量被投資。也就是說,台灣和香港華人世界那時候產生了兩個很棒的主流,台灣新浪潮和香港新藝城電影。另外,那個年代算是慢慢解嚴,我們都從一個比較禁錮的時代走過去,開始接觸大量外面的訊息,非常興奮。
為電影產業寫下紀錄
Q:2008年短暫離開銀行界,為什麼想進入電影產業?
A:我從中國回台灣,想替自己找第二份事業時,設定了三個條件,包括要有未來性、要感興趣以及有自信能做出好作品,照這三個方向去揣摩之後,發現答案是「電影」。
當時我在中國大陸銀行業大概八年時間,發現中國盜版氾濫,民眾透過盜版DVD接觸到世界各地不同的電影訊息,當然也培養對電影的熱愛。中國電影市場剛開始起步,有機會把台灣拍電影的資源和平台介紹到中國。不過可惜的是,後來中國的大片廠主要都是跟香港合作,香港的電影工業當然也還是比較進步的,商業氣勢更強,所以就用香港大片廠的方式做起來了。但當初我確實沒看走眼。
創業的時候,我兒子比我還要實際。他聽到我要投資電影,可能嚇壞了,他那時候高二,跟我講:「爸爸你要做電影,我很祝福你,但是可以把我要讀大學的錢,先放到另外一個帳戶嗎?」
Q:成立有得電影公司的目標?
A:起初想發展事業,當然希望能做賣座片,沒想到第一部電影是紀錄片。當時有機會接觸到導演姜秀瓊、攝影師關本良,聽到他們要賣股票、賣房子籌資,幾乎傾家蕩產,就為了拍台灣資深電影攝影師李屏賓的故事《乘著光影旅行》。李屏賓曾經拿下七座金馬獎和坎城影展最佳攝影,我深深覺得這部電影會在電影史上留下紀錄。他們邀請我加入,也是因為認為我對電影非常熱愛,還可以用商業或較全盤的角度看待電影,提供一些缺乏的視角。
我心裡想,如果真的要進入一個行業,還是必須盡一分心力,把這個行業裡好的東西保存下來,於是決定出品《乘著光影旅行》,甚至自己跳下來做發行。
Q:跟最初投資電影想要賺錢的目標不同了?
A:經過時間的沉澱,真的不太一樣。台灣的市場相對比較小,從一個純粹商業的眼光來看,必須認清現實。在電影產業我能做的有限,市場環境並沒有太多的空間讓我發揮。
金融海嘯過後,有人找我回銀行業,我也認為換個角度做電影,反而更愉快。回到銀行業後,投資電影可以比較輕鬆,也更宏觀。如果我必須靠它維生,得失心容易變得很重,也有太多執著,換個方式經營,可以用更開闊的心胸去審視。
前面幾部投資,大概都是賠錢,但我能和有才華的電影工作者合作,為電影界留下點東西,也值得。後來投資,我就直接把資金打入壞帳,意思是如果回收都是賺到。這樣想很務實,也就完全沒有心理負擔。
《聽見歌 再唱》男、女主角馬志翔、陳嘉樺(Ella)在劇中表現精采。華納兄弟提供
《聽見歌 再唱》的非凡意義
Q:最近您共同出品的電影《聽見歌 再唱》,是不是因為看到台灣的價值?另外,從選擇商業電影到願意接受紀錄片,再到《聽見歌 再唱》,支撐您的立基點在哪裡?
A: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意義非凡。《聽見歌 再唱》是一個沒有自信的老師,帶著一群沒有自信的小孩,一起尋找自信的一部電影。裡面的教練原型是原聲童聲合唱團的馬彼得校長,帶領原聲童聲合唱團的故事,有些劇情看起來荒誕離譜,但都是真實發生的事。
《聽見歌 再唱》,是一部以「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真人實事為背景的勵志喜劇片,素人小演員的表現清新感人。華納兄弟提供
電影裡的音樂也非常動人,小孩組成合唱團之後,從不算會唱歌到會唱歌。當初開始做電影,因緣際會跟我建中的阿貫老師、藍蔚老師,和馬校長一起結緣,然後成立原聲音樂學校,有很多機會上山和馬校長聊天,所以我一有想拍商業電影的念頭,就想把馬校長的故事搬上大螢幕。2009年我們其實就把原聲的故事拍成一部紀錄片,叫《唱歌吧》,也是楊智麟導演拍的。雖然當時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見,認為紀錄片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但《唱歌吧》也得到金穗獎最佳短片。
這一段時間相處觀察,我想支持楊智麟導演拍片,因為他是真正投注心力在這些小朋友身上。每年辦原聲星空音樂會,他都是舞台總監。我那時感覺,如果一個人這麼真誠,他說的故事一定有動人之處,哪怕故事說得不很完美。
《聽見歌 再唱》除了講原住民的故事、原住民的幽默感,還有布農族的八部合音。我常有機會去布農族朋友家裡吃飯,沒有例外的是,他們吃飽以後就要開始唱歌。八部合音特別適合合唱,即使是很通俗的歌,也能在一個又一個音調裡面,找到和諧的合聲。把唱歌當作生活的一部分,這部電影把布農族的精神帶出來了。
Q:電影還談到「教育」的重要。
A:這部電影看起來好像編的,劇情離譜,但很多都是真的。包含他們雜牌軍,開始變成像樣的合唱團,經過一、兩年訓練,常拿到全國冠軍。我們成立原聲教育學校,就是想結合社會資源,把小朋友們的環境教育起來,除了教唱歌,也教英文、數學,還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行銷電影的挑戰
Q:在台灣發行這樣一部電影會遇到哪些困難?
A:國片的環境跟過去十年比起來,算是黃金時期。過去幾年好萊塢電影突然少很多,加上大家對國片的信心也在增加,最近包括《孤味》、《消失的情人節》、《陽光普照》還有《當男人戀愛時》,都賣得非常好。新一代的導演跟觀眾的距離更接近了,比較能找到商業的切入點。
另外是串流平台,提供台灣導演很多養分。像Netflix,需要很在地、很多元的電影,台灣本來就是創作自由的地方,可以講一個在地的文化再往下挖掘。台灣拍出很多在地的電影,真的是世界級的內容,也有機會被Netflix買過去播放。
Q:您是發行人也是出品人,對行銷電影的想法?
A:要邀請觀眾掏錢進戲院,是一個很冗長、困難的過程,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累積好口碑,讓效益爆發出來。
發行商要去製造關注,找到電影的亮點或新聞的焦點。思考用什麼渠道去行銷,能不能賣國外版權?要不要做電影周邊商品,還有要不要靠群眾募資,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Q:聽說您有在《聽見歌 再唱》客串演出?
A:有露臉一下,本來我們投資人要演出劇中評審的角色,可是當天出國之故,他們幫我挑了個小角色,搬牛奶的工人。滿有趣的,雖然出現的時間加起來不到一分鐘,但是有一句台詞,算是不得了的跑龍套角色。
為了這一分鐘,我也到高雄去拍攝。側面拍、前面拍、後面拍,也拍了整個早上。為了符合劇情,過程中還花四十分鐘等太陽露臉,只要太陽被雲遮住就停機休息。我也體驗拍電影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花很長很長時間,把每個環節做好。
《聽見歌 再唱》電影海報。華納兄弟提供
給創業者的建議
Q:如何看待退休再創業的人生?
A: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資源,不同的想法。我現在還在銀行業,其實也很忙,但同時也會累積不同的條件還有一些知識,才有很多機會去多做一些事情。其實我自己主導的電影已經在籌拍,加上我同時是原聲音樂學校的創辦人之一,希望能夠為事情帶來一些改變。換句話說,我不建議要等到退休才去做什麼事情,活在當下,真的覺得什麼事該做,就看能不能在有工作的情況下,把它當作你的優先事項來做吧。
Q:應該不是稱作退休,而是如果細心品味生活,相對生活可以給你回饋,你再從中選擇想要投入付出的事情,會不會比較好?因為創業者有時百分之九十都在事業上,反而失去百分之十在生活上的體驗?
A:倒不是這個點,我覺得能夠全神灌注在工作上,把工作做到極致的人我也很敬佩,也非常有能力。凡事要專注去做,那當然有些人可能就做一件事,有些人比較愛玩,像我這樣,希望多做幾件事。
重要的是做什麼都要有興致!像原聲音樂學校,因為有阿貫老師、藍蔚老師、馬校長,才能走到今天這一步,這麼多人都沒有想到自己,就是認真無私的付出,付出的非常自得,就為了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想讓他們找到方向,自信地去成長,然後用他們的影響力影響更多人,非常令人欽佩,也是我想要拍這部電影的重要原因。
==========
羅綸有小檔案
==========
現職:星展銀行(台灣)企業及機構銀行董事總經理、有得電影公司執行長、台灣原聲教育協會理事。
學歷:台大經濟學系學士、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MBA。
經歷:花旗銀行中國南區總經理、花旗銀行中國商業銀行部總經理、摩根史坦利國際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荒野保護協會創會會員。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22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22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