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數位化經營 杏芳食品業績翻漲五倍

桃園大溪老街是台灣知名景點,兩旁林立著不少超過一甲子的老店。然而隨著時空遞嬗,人聲鼎沸景象不再,只能在假日遊客如織時懷想過往繁華。如今飲食、生活、消費習慣改變,老店的手藝、老師傅傳承的味道,也不足以滿足當代人的需求,求新求變成為開展商機的必要手段。

杏芳食品第三代經營者趙子緯。吳長益攝影

位於大溪中央路的杏芳食品店,第三代經營者趙子緯接手至今約10年,擁有工程背景的他積極推動家族事業數位化,逐步將杏芳從一家地區性的老店拓展為全國性品牌,營業額成長四、五倍,成功延續了老店命脈。

雙強組合的產品,成為杏芳的明星商品。臉書擷圖


開發新品》乳酪球+布朗尼接觸新客群

杏芳食品店原本是家傳統餅鋪,販售結婚、喜慶喜餅,以及中秋、年節糕餅、椪餅等。如果要推展網路市場,勢必要研製適合網路族群的商品。趙子緯從西式甜點切入,開發適合辦公室族群的「小口甜點」,推出「精巧、好吃、方便」的乳酪球以及巧克力布朗尼。

在行銷上,則強打「乳酪球與布朗尼雙強組合」,趙子緯說:「有的客人喜歡乳酪,不喜歡巧克力;有的喜歡巧克力,不喜歡乳酪。但是我們把兩支最強的商品放在一起,變成明星商品。」

此外,商品的包裝與Logo均重新設計,一改傳統慣用的暖色系,改用較活潑的色調,既有新式西點的特色,又不失傳統老店的感覺。線上、線下的商品也做出區隔,例如傳統在地老人家早餐吃的「椪餅」由於易碎,就只在門市賣而不會在線上銷售,避免運送中破損。

談到店內老師傅的經驗,趙子緯認為對於老店轉型來說,是阻力但也是助力,「老師傅能夠在一家店待上數十年,都是因為有熱忱,只要有良好的溝通讓老師傅認同,他們的專業能成為很好的助力。」另一方面,老師傅看得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因此會質疑創新的想法,但他們相對也有解決問題的專業,「什麼材料有什麼特性,他比誰都懂。」

多管道銷售》從團購到官網與平台

成功推出新品後,當時正是部落客興起的年代,搭上這一波風潮,杏芳開啟了網路銷售,並於2010年上架樂天,之後再搭上團購熱潮。而當團購利潤因為運費提高而被稀釋時,便開始轉變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