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徐州鐵鍊女事件透視中國農村現狀
徐州鐵鍊女的非人類生存狀態,正好在中國2022年冬奧期間為世界媒體廣為報導,中國「盛世」的五彩包裝被撕得稀爛,無論大外宣再花多少錢,也無法抹去這幅悲慘的圖景。2月17日,江蘇省委省政府成立「豐縣生育八孩女子調查組」,聲稱要查明真相。但鑑於中國當局一向的行為模式,以及豐縣現在高築鐵皮牆,禁止外人進入,幾乎少有人對此抱持樂觀態度。
中國拐賣婦女是基層政權容忍的普遍犯罪
人類社會有三大古老產業:賣淫、賭博、販賣人口。中共建政後,在毛澤東統治的1950至1960年自稱掃蕩了這一切「汙泥濁水」。但我經歷過中國最黑暗的毛時代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年代,非常清楚地知道這類拐賣婦女、窮家兄弟共妻的悲情故事,幾乎是貧困農村社會普遍認可的一種生存方式。因為我小時的鄰舍家就有男童被拐賣,西北地方存在「拉邊套」這種一妻多夫狀態。在這位徐州鐵鍊女的前面,排有一長列與她同樣遭遇的中國女子;在她的後面必將還會有後繼者。
1988年,上海同濟大學一位女研究生(黨員、班長)被一位16歲的農村女孩在鄭州拐賣至山東,此事披露之後,當時很有影響力的《光明日報》記者武勤英追蹤調查,1988年9月3日,在該報發表一篇〈沉重的思考——對11位女研究生被騙案的追蹤採訪〉,曝光了這十多位女研究生被拐賣的案件,轟動全國。
浙江文藝出版社於1989年5月出版紀實文學《古老的罪惡》,該書透露了全國拐賣人口的惡劣現狀,對徐州的描述如下:1986年以來,從全國各地被人販子拐賣到江蘇省徐州市所屬6個縣的婦女共有48,100名。徐州銅山縣伊莊鄉牛樓村在1988年前,幾年內增加人口200多名,幾乎全部是從雲南、貴州、四川被拐賣來的婦女,占全村已婚青年婦女的三分之二。1990年代,江蘇省泗陽縣來安鄉姜集村一度是整個蘇北最大的人口販賣批發市場。
簡單概括,從雲南、貴州、四川等西南山區拐賣婦女到蘇北以及周邊的山東、河南,起於1978年之後,蔓延於80年代,隨後在90年代達到頂峰。進入本世紀之後,據官方宣稱,因為打擊力度的加強,逐漸開始減少,但仍然恐怖。據《中國反對拐賣婦女兒童行動計畫(2008~2012年)》的資料顯示,僅2009年4月到2010年年底,短短一年時間,就破獲拐賣婦女案件9,165起,解救拐賣兒童9,388人,解救拐賣婦女1.8萬人。可想而知,中國這塊土地上,無數青春少女被人口販子拐騙至窮鄉僻壤,斷送一生。鐵鍊女只是被曝光的一例。
中國男女性比例失調的社會因素
溺殺女嬰是本是農耕文明重男輕女傳統,中共的計畫生育趕上了科技進步時代,農村殺女嬰往往借助B超(即超音波檢查)預先知道胎兒性別,這種狀態必然導致男女性比例失調。
聯合國將出生人口性別比的正常標準定在103~107:100,即每出生100名女嬰,相應地誕生103名到107名男嬰才算合理的人口出生性別比。中國重男輕女現象在農村非常嚴重,溺女嬰現象嚴重,在計畫生育時期,不少人買通醫護人員為胎兒檢測性別,發現是女嬰就流產。因此,男女人口出生性別比嚴重失衡,2004年曾達到121:100的峰值;直到2019年,依舊維持在110:100左右。在總人口上,男性比女性多出了3,000萬人口左右。光棍男多在窮鄉僻壤,有著「購買」媳婦的龐大需求,這是中國拐賣婦女現象嚴重的社會背景,再加上中國普遍漠視人權,婦女權益更加容易受到侵犯,也因此,在天高皇帝遠的農村,這種購買被拐婦女的現象會繼續下去。
中國江蘇省徐州農村八個孩子的母親長期被鐵鏈鎖頸的「徐州鐵鍊女」事件,震驚中外。網路影片擷圖
中國拐賣婦女是基層政權容忍的普遍犯罪
人類社會有三大古老產業:賣淫、賭博、販賣人口。中共建政後,在毛澤東統治的1950至1960年自稱掃蕩了這一切「汙泥濁水」。但我經歷過中國最黑暗的毛時代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年代,非常清楚地知道這類拐賣婦女、窮家兄弟共妻的悲情故事,幾乎是貧困農村社會普遍認可的一種生存方式。因為我小時的鄰舍家就有男童被拐賣,西北地方存在「拉邊套」這種一妻多夫狀態。在這位徐州鐵鍊女的前面,排有一長列與她同樣遭遇的中國女子;在她的後面必將還會有後繼者。
1988年,上海同濟大學一位女研究生(黨員、班長)被一位16歲的農村女孩在鄭州拐賣至山東,此事披露之後,當時很有影響力的《光明日報》記者武勤英追蹤調查,1988年9月3日,在該報發表一篇〈沉重的思考——對11位女研究生被騙案的追蹤採訪〉,曝光了這十多位女研究生被拐賣的案件,轟動全國。
浙江文藝出版社於1989年5月出版紀實文學《古老的罪惡》,該書透露了全國拐賣人口的惡劣現狀,對徐州的描述如下:1986年以來,從全國各地被人販子拐賣到江蘇省徐州市所屬6個縣的婦女共有48,100名。徐州銅山縣伊莊鄉牛樓村在1988年前,幾年內增加人口200多名,幾乎全部是從雲南、貴州、四川被拐賣來的婦女,占全村已婚青年婦女的三分之二。1990年代,江蘇省泗陽縣來安鄉姜集村一度是整個蘇北最大的人口販賣批發市場。
簡單概括,從雲南、貴州、四川等西南山區拐賣婦女到蘇北以及周邊的山東、河南,起於1978年之後,蔓延於80年代,隨後在90年代達到頂峰。進入本世紀之後,據官方宣稱,因為打擊力度的加強,逐漸開始減少,但仍然恐怖。據《中國反對拐賣婦女兒童行動計畫(2008~2012年)》的資料顯示,僅2009年4月到2010年年底,短短一年時間,就破獲拐賣婦女案件9,165起,解救拐賣兒童9,388人,解救拐賣婦女1.8萬人。可想而知,中國這塊土地上,無數青春少女被人口販子拐騙至窮鄉僻壤,斷送一生。鐵鍊女只是被曝光的一例。
中國男女性比例失調的社會因素
溺殺女嬰是本是農耕文明重男輕女傳統,中共的計畫生育趕上了科技進步時代,農村殺女嬰往往借助B超(即超音波檢查)預先知道胎兒性別,這種狀態必然導致男女性比例失調。
聯合國將出生人口性別比的正常標準定在103~107:100,即每出生100名女嬰,相應地誕生103名到107名男嬰才算合理的人口出生性別比。中國重男輕女現象在農村非常嚴重,溺女嬰現象嚴重,在計畫生育時期,不少人買通醫護人員為胎兒檢測性別,發現是女嬰就流產。因此,男女人口出生性別比嚴重失衡,2004年曾達到121:100的峰值;直到2019年,依舊維持在110:100左右。在總人口上,男性比女性多出了3,000萬人口左右。光棍男多在窮鄉僻壤,有著「購買」媳婦的龐大需求,這是中國拐賣婦女現象嚴重的社會背景,再加上中國普遍漠視人權,婦女權益更加容易受到侵犯,也因此,在天高皇帝遠的農村,這種購買被拐婦女的現象會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