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設計.前衛.混血 30世代 創意新人種

慵懶又舒適的夏日午後,隱身東區小巷弄的「PH 設計事物」工作室,瀰漫著五○年代爵士歌手Chet Baker 的迷人嗓音,在設計師許博軒與陳吟雯親手打造的原木主調空間裡,訂製傢具、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氣息的設計品,十足展現兩人喜愛的質樸風格。他們每天在落地窗旁的蘋果電腦前,完成一件件讓客戶和自己都滿意的作品。這是許多六、七年級生夢想的工作——個人創意設計工作者。
「創意個體戶,擁有的不只是工作,更重要的是生活品質,」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安郁茜說,將生活品質導入工作的模式,絕非上一個世代的思考標準可以衡量。


創意是門好生意
3 年前,因為想設計符合自己品味,既前衛又誇張的項鍊,朱書嫺決定離開「氣質小女生風格」的外銷首飾公司,創立「寵物買女孩」品牌,推出前衛又復古的服裝,和顯現搞怪又玩美風格調性的飾品,因為「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即使歷經店面三遷,也不改心志。
根據統計,近3 年來申請獲得青創貸款的創業計畫者,有五成以上都未滿35 歲,顯示愈來愈多的30 世代有想當老闆、自行創業的打算,「做自己想做的事」是這群創意個體戶對創業的動機;而九○年代後的台灣,雖然文創人才僅占不到2%,創意經濟亦尚未發展完型,但是美學與產業確實已然連結,走一趟誠品,書架上琳琅滿目的設計書籍雜誌,以及國內各類設計學院科系,讓高中生搶破頭才進得去的門檻分數,顯示了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年輕世代,打從心裡認為「創意是門好生意」。


創意個體戶  底子要夠硬
創意個體戶不只販賣夢想,要養活自己和公司,必須認清現實面,因為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所以工作到多晚都得撐著眼皮做,吃苦也要當吃補。
「不能砸錢只為藝術,因為也要生活啊!」演出、舞台監督的工作表現,在劇場界小有名氣,腦子裡卻不只有天馬星空想法的吳維緯說。為了現實生活,到設計公司打工,也曾在月薪不到一萬元的公關公司學行銷,同時接戲演出、擔任舞台監督工作,她說,「有時候整天24 小時都沒有睡覺!」終於她在畢業後的第2 年,存到一桶金,以50 萬的資本,獨立開設了結合劇場與企劃活動的設計公司。
不論在什麼時代,獨立創業代表的就是必須自擔勝敗成果,對於創意個體戶而言,當然也不例外,同時他們了解用創意做生意,並不代表浪漫地喝西北風,因為再好的作品沒人買單,到頭來也可能是白忙一場。
「創意設計並非看似簡單的工作,就算是天才設計師也需要下工夫,才可能有成功機會,」5 月受邀來台與兩岸創意行銷人談設計產業的瑞典創意行銷平台Design Passion 行銷總監兼創辦人Jan Soderqvist 表示。
許博軒在成立公司之前,為了累積知名度與作品,也曾過著白天做正職,晚上下班繼續趕案子的日子。開業後面對的挑戰之一,就是說服客戶買下自己的設計。以過去接過的法式點心品牌識別與包裝設計為例;起初,客戶不大能接受他們所提出的純白包裝概念。「 我們的概念,是以設計襯托出產品本身的精緻,必須說服客戶願意嘗試,」陳吟雯說。幾經溝通後,設計順利賣出去了,結合極簡低調的包裝設計與品牌識別,讓商品驚艷市場,既叫好又叫座。


混種創意 玩出新樣貌
過去幾年,設計師、建築師、動畫師等創意人,並不安於只在自己的領域大紅大紫,因此不斷跨界尋找靈感謬思,發揮創意的無限可能,例如藝術家Jan Soderqvist說,創意設計並非看似簡單的工作,就算傑出有天份的設計師也需要下功夫,才可能有成功機會。
而台灣的30 世代創意個體戶,也展現了混合不同領域的獨特樣貌。對此安郁茜認為,專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要當上專業建築師,也不一定需要數理精算的理工背景,重要的反而是概念。
跨領域,才有通達的想法。 將手工飾品創作的概念帶入服裝設計,朱書嫺描繪出一張張充滿八○年代氣味,風格華麗又搞怪的服裝設計圖,與裁縫師合作,推出大獲好評的服裝,成功跨界,目前平均一年推出超過50 款的服裝作品的她說,「衣服也是裝飾身體的飾物,沒有設限問題!」
平均年齡未滿三十的蘇打綠樂團,歌曲風格脫俗乾淨,歌詞帶有濃厚文學氣質。事實上,所有團員中,只有鍵盤手阿龔來自正統音樂學院的訓練,具備詞曲創作能力的青峰與小威,以及兩位樂手,皆來自文學、管理、社會學等不同領域。
2007 年獲得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的主唱青峰說,「我的創作靈感都是來自生活的點滴。」用音樂創作的完整概念,和跨界混種的創意涵養,蘇打綠吟唱出「牧神的笛聲在快樂島中甦醒」的美麗詩句。


「 我」就是招牌
蕾絲半透明罩衫與幾何螢光色緊身褲的打扮,讓人很難不多看幾眼,不論參加派對或到店裡,朱書嫺以自己為活招牌,把作品穿上身,雖然很少人敢上前詢問搭訕,但拜網路通達之賜,對她設計有興趣的路人們,總能利用網路找到「寵物買女孩」,並順利下單購買,讓網路的知名度提高銷售數字。
把自己的想法與審美觀,作為行銷手法,定期推出線上設計雜誌《Design&Life》的許博軒與陳吟雯,利用工作時間蒐集國際間設計生活消息,每期採訪全球知名設計品牌或創意人,吸引來自50 個國家讀者的訂閱,「之前美國HP 還邀我們,替他們寫產業分析,」許博軒說。
去年底為公司成立整合行銷部門的吳維緯,儘管每天需要寫企劃、做設計,還得管理新開幕的小型民宿,仍會把握時間接下劇場演出工作,例如5 月才剛演完的《少年金釵男孟母》,她就擔綱飾演四角之一。吳維緯表示,因為要和其他設計公司不一樣,所以加入戲劇元素,使設計出的空間更有深度,為了要讓新客戶了解自己的概念,她更邀請客戶免費進劇場欣賞她演戲,吳維緯說,「實際感受劇場元素加入活動後的呈現方式,就會知道我們的不同在哪裡。」


展現創意 各有面貌
在紐約,有高達34 萬人從事文化創意工作;日本首相高舉印有第一名模Yuri Eihara 的時尚雜誌,誓言以東洋時尚、卡漫與動畫文化,拯救失落不只十年的衰退經濟;南韓在面對九○年代末的金融風暴時,打出設計南韓的口號,發展電影、電視劇與動畫,使其文化創意產業產值佔GDP 的5%以上;泰國也以泰絲紡織技術,全力打造亞洲的米蘭印象;近年來,中國更傾政府之力,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扎根政策。
根據統計,台灣從事文化創意相關產業的人數,僅占全國就業人口數約1.75%,遠低於香港、南韓等東南亞國家,加上,台灣過去以製造經濟為主,要轉型成創意經濟,需要時間。但是,安郁茜認為,如此環境下的創意個體戶,反而能蓬勃發展,讓朵朵創意小花綻放芬芳。
致力於文創產業整合的林書民也指出,「雖然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化規模有限,但是創意個體戶等不同形態的創意人才冒起,百花齊放現象,很可能造就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特殊面向。」吳維緯行銷劇場上的自己,發掘戲劇與設計結合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