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彰×洪震宇】對付別人,先對付自己

當人們把故事當工具,活著也就沒有靈魂了。對人類來說,或許怪獸就是自己。面對自己,要怎麼樣不讓內心變成怪獸,而是有溫暖的天鵝絨呢?



想像一下:你走進一間咖啡廳,點了紅茶,用筆電趕未完的工作。突然間尿急,去廁所解放將洩洪的水庫,舒爽回座位時,灌幾口紅茶。咦?好像很想睡......睜開眼,你身處四壁皆白的空房間被人架著,濕淋淋的髮絲模糊視線。突然眼前一亮,一個低沉的聲音在耳邊咆哮:「你,有沒有勇氣?」「勇氣?」

那天午後下著悶熱的太陽雨,因為洪震宇出了新書《走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人》,我們在中山北路咖啡廳有了場約會。主角之一是曾任記者、現任作家、自稱「故事人」的洪震宇;另一位是廣告導演,出過多本故事力書籍,自稱「台灣廣告界北七明星」的盧建彰。

做田野調查做到直接下田的故事人,和在企業打滾卻保有赤子之心的廣告人,會激盪出什麼火花?就這樣,我一頭撞進他們的「故事相談室」。你認為故事是什麼呢?

一般人把故事當日常消遣,品牌運用故事吸引消費者。如果你只是把故事當成工具,那麼請先想想,對你來說,最有故事的紀念品,是什麼?那天洪震宇腰間掛著像CD盒的東西,原來是來自甲仙的隨身蚊香盒,能裝燃燒蚊香驅蚊,是採竹筍良伴。洪震宇說,當地人怎麼也講不出的在地特色,自己卻在蚊香盒找到。雖然平凡無奇,卻絕無僅有,不就是最有特色的故事?

盧建彰帶了老婆送的生日禮物:Pelikan M800鋼筆。他說最喜歡這樣古典小物,大家活得太快,快到靈魂趕不上,追到時代尖端,卻丟了靈魂。盧建彰說,小物裡有慢哲學,告訴你不必追fashion,找回自己的靈魂。物欲太多的你,有多久沒吃這樣的精神食糧?

其實他們不是擅長說故事,他們擅長的是幫別人找本質,找到面對自己的「勇氣」。

日子看似如捷運上人們臉色那般的百無聊賴,可是總有一天會被誰拽領口咆哮:「你有沒有勇氣?」面對一次次抉擇和危機,那拽著你的可能是老闆,可能是政府,還有可能是時代。

如果大時代是生命體,金錢至上的信仰造成公安事件、萌生惡意,這些癌細胞啃食活在時代裡的血肉之軀。每個人都無法袖手旁觀,因為我們早已是主角。如果沉默不語,會不會這次寫下的故事,就是第六次大滅絕?

但唯一不變的是,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靈魂還在,因為我們有愛,不是有錢。

所以我們需要勇氣。有勇氣才能不逃避,能面對自己,解決問題。故事就是這樣來的。洪震宇認為,故事不是工具,它有「旅人的思維」、「編劇的洞察」、「導演的實踐」,更需要複眼人般的觀察力,看見事物背後有趣點。

現在你可以回答了:「你,有沒有勇氣?」一起聽聽他們最真實的分享:

■故事不是說的,是做的

一洪震宇(以下簡稱「洪」):說故事是資源回收。叫資源回收,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故事,只是很多人不覺得自己很重要,所以忘記了。

對我來說,故事怎麼說不是很重要,而是要找回本質。例如甲仙這群人不是過去我採訪的那些成功人士,但他們都有故事,只是自己不知道。你只要幫他在生活中間稍稍整理,故事就會跑出來。

一盧建彰(以下簡稱「盧」):故事是創作者跟世界之間有什麼問題,為了解決問題,所以試著改變,而改變的過程或結果,也會同時改變別人的生活。

我正處於相對憤怒的階段。台灣有很多商人想增加利潤,傷害同胞,變黑心鬼,因為他不算是個人,沒有人的樣子。假如我讓別人具備說故事的能力,對自己、商品多一點自信,把本來故事分享給別人,是否他就不會再想方設法騙人,而能傳達更多精神。因為他知道這些有價值,價值最後可以轉換成價錢,不再貪心。

小時候調皮,老師叫我罰站。後來覺得罰站很好,走出去時全班目光都在你身上,覺得很帥。我認為鄭捷就是想離開教室的人,他很悶,又沒能力自己走出教室,他要做點事讓人把他趕出教室。處罰鄭捷,會不會鼓勵同樣心態的人?

我們該做的不是把他們趕出教室,而是問為什麼現在教室很悶?是不是應該打開窗戶,或改變教學方式?思考一下這個環境怎麼了,否則還是會有下一個同學想離開,搞不好所有同學都想離開。這就是我認為故事應該發生的作用。

洪:故事不是用說的,是用做的。我們喜歡喜劇,不喜歡悲劇。黑心是悲劇。我也不喜歡鬧劇,沒有改變就是鬧劇。不管有沒有能力,透過努力,最後做到自己最好,就是喜劇。

甲仙關山社區最年輕的是60歲,要照顧80歲。我們以為鄉下老人很無力,但他們很活潑,只是需要刺激。兩年前,我提議把老人家空房間變民宿,他們說「哩頭殼歹去」,老人又老又醜誰要來?想不到和年輕人交流各自故事,今年還要再辦。

說故事不是說過去經驗,而是從故事啟發,找到轉變可能,把故事變更好。寶藏往往是不經意發現。有人問我為什麼可以挖掘到別人看不見的故事?太目的導向,真正答案就不會出來。

■你該回到小孩的樣子

盧:處在高度資本發達的時代,錯把商業法則套用在日常生活。當所有人尋求快速,結果我們一起快速消耗、感到疲乏,誰還在乎你的品牌,在乎你想跟人們講的事?

《聖經》裡說,讓小孩子過來吧,天國是屬於這樣的人。搞不好只要回到小孩子的樣子就好。

故事是你真正喜愛的生活樣貌,但你明知如此卻壓抑對快樂的追求,告訴自己犧牲眼前換取未來。事實上你換不到,卻犧牲家人。因此當人們看到商業訊息,自然想逃去覺得自在的地方。

講什麼故事?講真實的故事,人們真正的生活。小孩不會想知道賺多少錢,只因好玩而分享。大人假裝不知道什麼是好,而去做壞的,但臭大人不會吸引到另一個臭大人。

洪:企業經常跟我告解部門不整合的痛。痛苦發生是因為沒有故事,來自於同事間不交流,像大人一樣指責對方。

與其講規定,不如講故事。有次我幫茶連鎖店企業上課,有同事分享剛創業時有大哥帶小弟買飲料,留下一包塑膠袋,店員以為是垃圾丟掉,沒想到隔天小弟來找,才知裡面有兩顆熊膽。老闆沒怪罪店員,賠兩萬塊再送茶壺就解決。店員覺得老闆認真對員工,從此死心塌地。

故事是現象底層看不到的文化,用故事表達出來。不擅表達就會用規則限制。但限制背後都有原因,如果沒用故事說出來,就變成教條。

你要很有意識去看到不起眼的背後,有什麼有趣的現象,而這是小孩子最擅長做的事。問問題,觀察,找出本質,找回自己原來的樣子。

■敢於不一樣,自然就有故事

盧:我是懶散的人,但會不會其他人過度勤奮、認真過度,對付別人?想像有個大學畢業生,第一份薪水請媽媽吃母親節大餐,結果是:「母親節快樂,這是過期11年的蝦子請妳吃。」

多荒謬!我們努力對付別人,可是從來沒想到對付自己。跑步是我對付自己的方式。靠自己的力量前進,會想起自己是怎樣的人,相信自己。

台灣所有問題核心是欠缺信仰:你的believe是什麼?沒錢會死,這個恐懼才最該恐懼。如果在乎商業利益,要先賺到別人尊敬,成為一個人是贏得尊敬的開始。沒有愛的故事也沒有人要愛。

最重要是分享,賺錢只是附加,真正的核心價值是這就是人類的樣子。

洪:說故事不該是買空賣空,是回到真實,就是有什麼信仰。為賺錢而包裝都是假的,會被看穿。

有人找我重新出版農民曆,我開始思考農民曆有什麼價值?崑濱伯說笨蛋才用農民曆,資料都過時了,農會每年還是印600萬份送人。我重新定位成國民用的,還原成台灣版。原來事情還原真實,真正關心別人的需要,還可以賺錢。

愈真實愈不容易被發現,我們要像複眼人,不同眼睛才會看到有趣的事,否則會覺得日常是理所當然,認為外國月亮比較圓。當你把故事講清楚,任何產業都是故事產業,都有價值。

盧:世界上有95%廣告在談社會公益、解決人類問題,沒有人談產品特性,同質性太高。這也是新契機,許多人因為太多虛假理念感到痛苦,而提倡回到原初。這時只要解決痛苦,就能贏得喜歡和尊敬。而你的良心會成為你的專利。

失能者想藉故事賺錢是緣木求魚。想想你在做什麼?有什麼沒做?你做什麼壞事?壞事不要做做好事,讓好事變成你的故事。

洪:有看法才有想法,有想法才會找出解方,就有做法,完成就有說法,就有故事。問題是大家太平均,應該做點統計學「outline」離群值。敢於做不一樣的事,自然而然就會有故事。

(本文摘自《30》雜誌2016年7月號《熱門職缺 2016求職指南》)
http://www.30.com.tw/journal_content_b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