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pectrum】生醫創業,台灣第一個生醫加速器

成員平均25歲的H.Spectrum團隊,是台灣精準醫療與預防醫療的創新加速器。



你知道嗎?在未來的世界裡,人們能自主掌握健康動向;用藥可以精確瞄準癌細胞;利用動物身上移植過來的肺臟呼吸;偏遠地區的窮人們也能享受到世界頂尖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

這些說來都不是夢。幹細胞療法與基因定序解密,已經將人類生命科學帶往長壽的新境界,加上物聯網、大數據運算、機器學習,推動精準醫療與預防醫療的發展,一場「活得久、活得好」的嶄新生醫競賽等著你我一起翻轉!

台大校區旁,一座大型台大癌醫中心新建築正在趕工,明年底落成;工地相距不遠是由永齡健康基金會捐贈的永齡生醫工程館,除了是台大生醫相關科系學生的上課地點,也是鴻海發展生醫版圖的研發基地。

9月初,鴻海旗下樂活養生健康次集團掌舵人吳良襄就在這裡接受《30》專訪。他早期在美商亞培藥廠當台灣區業務經理,擔任過全球最大醫療耗材外商必帝公司台灣、越南處長,也曾任美敦力大中華區總經理,幾乎大型外商醫材企業他都歷練過,熟稔醫界生態,2010年,被郭台銘延攬,毅然投入生醫創業。

吳良襄以3 年為一個階梯,順著全球生醫趨勢,布局了Digital Health、醫材創新研發和預防醫學領域,包括健檢、癌症放射醫療、行動穿戴醫療裝置、食安檢測、環境檢測的快速質譜儀等事業都已起跑,今年更響應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的「精準醫療」計畫,切入分子檢測跟基因治療,作為第3 個3 年投資重點。

吳良襄擘畫的生醫版圖,環環相扣,自成產業鏈,連《華爾街日報》都稱許:鴻海在2009年才成立醫療健康事業群,可望在電子代工競爭日趨激烈之際,拓展醫材市場找到新的成長引擎,預估到2020年營收可達2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3億元)。

■經營事業,人是第一個

這是一場生醫科技大幅躍進,帶來的全球競爭賽,你現在不做,地球另一端隨時有人準備攻城掠地。但是,要永續航行在生醫的大海上,光是產業布局還不夠,吳良襄剛創業時,郭董不時提醒他,「經營事業,人是第一個」。

人才怎麼來呢?像生物的起源,吳良襄的思考總是從源頭出手。他知道未來台灣整個生醫版圖要做得起來,人才是轉動契機的關鍵,他透過永齡健康基金會成立H.Spectrum,專做醫療人才培育及創新加速器。

不一樣的是,他把人才主動權,交給平均只有25歲的H.Spectrum團隊,「目標他們自己訂,他們自己找。」吳良襄強調,他希望台灣的醫療創新教育,也應該學習像生物演變一樣,自我探索、自我實踐。

沒想到「放手」跟「信任」,讓H.Spectrum從一個創業培訓平台,變身台灣第一個生醫創業加速器,還做出了一個足以站上國際舞台的「TRANS」生醫論壇品牌,不僅翻轉保守醫界、醫材界對創新的想像,連新創圈、VC們都驚豔不已。

■信任,讓夥伴拿出好本領

故事要從8月「TRANS」生醫論壇說起,週末伴隨一場大雨,卻有上千人到華山趕一場生醫盛會。偌大的華山紅磚倉庫裡,300~400名年輕面孔正聚精會神聆聽台上國內外講者分享;像是美國重量級神經外科醫生John R.Adler暢談如何當個「手術台上的創業家」;帶動行動醫療新想像的中國朱李葉集團執行長李俊凌,與馬偕醫院病理科主治醫師陳冀寬彼此針對「生醫遇上數位醫療」議題交鋒對談;還有矽谷知名加速器Y Combinator合夥人Adora Cheung對「如何尋找下一個醫療獨角獸」提出獨到觀察。

另一頭則有更多人拉著投身手術器材、檢測癌細胞試劑、新科技醫療照護等不同領域的新創團隊,細細詢問產品如何開發與布局。這場盛會來的人不是念醫科的學生、就是醫材研發人員、還有醫生跟許多不同領域的創業家,全是台灣IQ金字塔頂端的族群,不同的經驗撞擊都在各自心裡留下火花。

2天,12個主要議程,24位來自歐美、日本、中國、台灣的精銳講者,外加40個生醫新創團隊的布展,打響「TRANS」名聲,動員規模之大在台灣生醫界可說是頭一遭。

你一定想不到,策動這場生醫盛宴的,不是醫療、學術機構,不是生技、醫材大公司,而是H.Spectrum裡一群平均年齡25歲的年輕人,帶著10多個實習生一起完成。

他們第一次辦活動,就辦出國內難得一見的國際級展覽規格。從議程規畫、活動接待,到DM宣傳、場地視覺,全用可以站上國際舞台的思維在運作。熱情,是創意最大的推手;信任,則是創業不可或缺的資本。

從吳良襄放手開始,H.Spectrum掌握了「生醫新創+策展美學」原則,全權交由實習生主導國內外重量級講者聯繫,並找來視覺設計公司奧茲負責美學策展。

H.Spectrum執行團隊李明翰說,「用心對待,尊重專業,夥伴就會拿出最好的自己全力以赴。」全力以赴,這也是吳良襄想要傳達每個創業團隊的核心精神。

■覺醒:原來我可以

TRANS,中文意思是翻轉。H.Spectrum在做的事就是翻轉,翻轉年輕人的就業困境、翻轉醫界培育人才的觀念,也翻轉各種生醫創業的可能性。

打破框框,是目前台灣最急迫的事之一。

就像今年年初推動的首屆「H.Spectrum青年翻轉培訓計畫」就選出90位35歲以下的年輕學員,其中逾4成的人具備醫師背景、有2成還是生醫從業者。過去,從醫是台灣社會上收入最好、地位最佳的工作之一,要讓醫生走出白色象牙塔,投身創業、習慣創新,根本難以想像。

直到不少人參與加速器後才發現:「原來我可以!」我可以辦出一個國際型活動、我可以在千人面前演講、我可以放手織夢。

「這是一種覺醒。」親身經歷過的李明翰體會很深,你會發現除了準生醫人才們慣常擠破頭都要進的中研院、工研院、醫院等三院窄門外,只要願意想像,世界還有不一樣的可能性。「即使不做創業,這股覺醒也會默默影響人生下一階段。」

人才培育是10年、20年慢火熬燉的工夫,來得及讓Biotech成為台灣下一個產業希望嗎?

「我們有這個夢,那就劃亮這根火柴,」吳良襄說。

在衝刺創業百米賽的同時,他更期待H.Spectrum點燃的人才火花,可以慢慢地從蹲、到走、到跑,與他一同搭上高速行駛的生醫火箭。

(本文摘自《30》雜誌2016年10月號《NEXT BIG THING.100個創新商機》) http://www.30.com.tw/journal_content_b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