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明星在故宮,中華文物躍上國際大舞台

當古典遇上新科技,會撞出什麼火花?
夜幕低垂,故宮博物院閉館後,沉睡數百年的國寶文物全都醒來。宋代定窯白瓷嬰兒枕上的小男孩先爬了起來,頑皮地追著漢代六朝玉辟邪以青白玉雕刻的四足獸,小男孩看見翠玉白菜上的螽斯(俗稱紡織娘),好奇地抓在手掌心賞玩,啪!一聲,螽斯跳出手掌,飛得老遠,一轉眼,消失了蹤跡,四足獸頓時哀號了一聲,這可怎辦,天快亮了,天亮前,他們得把螽斯送回原處,否則麻煩大了……
這是一部3D動畫影片《國寶總動員》(Adventures in the NPM),由太極影音科技(Digimax)和故宮博物院,歷時十五個月完成的作品,一個個千年國寶文物透過3D技術,複製出幾可亂真的3D立體模型,片中出現的主角,從栩栩如生的嬰兒枕、活靈活現的玉鴨到翠玉白菜的圓潤光澤,與珍藏在故宮博物院的本尊真假難辨。
《國寶總動員》沒有讓觀眾失望,今年3月底,它從全球21個國家,466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拿下2008年東京動畫影展首獎,又榮獲2007年「國際博物館與文化資產多媒體展示及競賽會議」(Fi@mp; 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l’Audiovisuel et du Multimedia sur le Patrimoine)影視類震撼獎。

找定位選主角,幫故宮換新裝
創作《國寶總動員》的緣起,來自國人對故宮內珍藏的華夏文物日漸陌生,特別是新生代。為此,近兩年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曼麗大力推動「Old Is New時尚故宮」計畫,從以往博物館以「物」為主的思維轉向「人」,讓故宮脫離「寶物樓」的枷鎖,在民眾心中扮演一個活潑的角色。
先後在好萊塢、華納、迪士尼、夢工廠等公司從事電腦動畫超過十六年,更是3D動畫電影《鯊魚黑幫》電腦動畫總監的太極數位總監楊德泰,接下這個讓老靈魂有新生命的艱鉅挑戰。
他先看了許多故宮和國外博物館的宣傳片,「博物館都給人很『老』的感覺,我不認為這樣的片子會吸引到年輕人!」楊德泰說,於是他決定以自己最擅長的3D動畫,重新包裝故宮。
故事發想初期,太極和故宮雙方列出很多可能性,大家都希望劇情能感人肺腑賺人熱淚,或者要能氣勢磅礡,身為動畫總監的楊德泰卻常常猛澆冷水,把大家拉回現實,「對不起!我們只是一部十多分鐘的短片。」楊德泰再三提醒。
他強調,東方電影的通病就是「故事太複雜」,角色太多,觀眾反而不容易理解,就像在描寫一個人的傳記,若介紹太多人,就變得太多枝節沒有重點。他笑說,人生一路走來,到頭來你會發現,最後的好朋友只有幾個,在生命過程中認識很多人都只是浮光掠影,好的故事就該懂得「捨」,而不是拚命加料。
為尋求共識,溝通特別重要,前八個月,太極製作團隊花很多時間和故宮研究員溝通,外界認為是鎮殿之寶的翠玉白菜,對院方來說,因為年代較近,它的價值不見得是最高,反而希望青銅器、鼎等古文物變成片中主角,「但這些都是沒頭、沒眼、沒腳的東西!」楊德泰哈哈大笑,當時認真地問研究員,「你真的希望看到這口鼎活起來和你說話嗎?」
於是太極從故宮列出的文物清單中挑選合適的主角時,首先把有手、有腳的文物列為優先名單,並把古文物的背景和主角個性相結合,例如宋代定窯白瓷嬰兒枕上的富貴小兒,就像是一個不經世故的好奇寶寶。漢代六朝的玉辟邪,具備勇氣和智慧,是片中的領導者;宋元之間的玉鴨因體態翹尾豐臀,則被塑造成一個會製造小麻煩的甘草人物。每個國寶都角色鮮明,觀眾一看就能體會。

說故事玩3D,太極耗費苦心
但這並不是一支要賣錢的商業片,而富有教育意義,這讓老字號的故宮和走在科技前端的太極,在合作過程中,不免許多衝突、磨合。故宮博物院文化行銷處影音加值科科長郭鎮武說,原先太極在初稿中設計許多「奔跑」的場景;但影片須和現實教育連結,在博物館不應該奔跑和製造噪音,因此片中皆以慢走或疾走取代原劇本。
另一方面,故宮希望影片陽光正面,但以好萊塢的手法,「好」需要「壞」,「善」需要「惡」來襯托,問題馬上來了,故宮有什麼是壞的呢?小偷?老鼠?「其實國內對這部分相對保守許多,所以這個故事滿足我們雙方的需求,既有冒險又沒有負面形象。」楊德泰說。
不過最困難的還不在劇情,而是故宮最擔心文物「失真」,讓千年珍寶淪於「塑膠」的假樣子。
對此,楊德泰下了苦功,花很多時間製作3D立體模型,改變大家「不良的3D動畫」刻板印象。他們先利用優異的3D技術,建構出嬰兒枕玉石般半透明的晶瑩效果,最後讓實物圖片和3D圖片並列,「連博物館內的研究員也看不出來哪張是3D作品及真品。」太極副總經理吳健榕驕傲地說。
「想像一位專業的研究員,逼他在林院長面前分辨哪一個才是真品,老實說真的有點過分!」平時工作嚴謹的楊德泰露出調皮的表情,當他看到研究員面露難色地在電腦面前停頓良久,更加有信心地心想,我們解決玉器、青銅器真實感的效果了。
太極對國寶文物影像要求的細膩程度,比一般商業電影考量更多,雖然只有短短12分鐘的影片卻花費高達6000萬元,相當於國內拍一部電影的投資水準。
以影片中出現的古畫「嬰戲圖」來說,當中的兩個小娃和小貓必須以2D的手法活潑呈現,讓古畫的味道不失真,「貓必須是『扁』的,但跳進去的螽斯卻是3D,他們兩者是影片中最大的對比。」研發部副理官順暉笑著說,光是「嬰戲圖」就琢磨三個月之久,現在看起來是三個星期就可以完成的作品,當時竟然弄了三個月!

衝向國際舞台,團隊合作功不可沒
這些都來自團隊合作,「最珍貴之處在於美術和技術兩組團隊的通力合作。」官順暉提到,團隊需先訂出目標,除了角色和真品「像不像」之外,還要可愛討喜,美術團隊需要重新定義角色真正的樣子;技術部門則要細膩地模擬紙的紋理、古物的剝落陳舊感,每一個環節,都不能輕忽。
「若要走上國際舞台,一開始就要國際化。」楊德泰說,要國際化,就一定要讓大家看得懂片裡的笑點,才可能贏得全世界認同,也因此,《國寶總動員》網羅國際一流團隊的導演和美術設計,包括美國好萊塢動畫導演Tom Sito、法國喜劇動作片《Taxi》導演Gerard Pires。
「就像你要開一間法國餐廳,沒有請法國廚師至少也要請留過法的人,若找本土的廚師怎麼會知道道地法國菜的味道呢?」楊德泰說。
「另外,我們還必須靠商業經營、創意、製作和研發人才的通力合作,才能把片子撐起來。」吳健榕強調,往往觀眾最後看到的有趣元素或笑點不見得是劇本裡的內容,都是靠團隊夥伴不斷地把創意加進去,所以整部片子可說是「導演主導」的集體創作片。
「尤其影像產業沒有固定的標準,大家同時看一個畫面,但頭腦想的都不一樣,彼此的默契要足夠才能把創意展現出來。」吳健榕說。
歷經八個月的前期製作,團隊每天討論同樣的劇情、聽同樣的故事,「同樣的故事我們已經聽了幾百遍,再好笑也會覺得不好笑了。」因此楊德泰常常把公司其他部門的人或新進員工找進來做市場調查。
「當他聚精會神在看片子時,我們其它人則在看他的表情!」楊德泰笑說,他們不只要得到導演或客戶的認同,還要需要了解市場,因為最後的投票權仍在觀眾手中。
贏得大獎,成功打入國際之後,已有穩健基礎的《國寶總動員》,正要擘畫野心更大的挑戰,他們要從現在的12分鐘,延伸為90分鐘的商業動畫電影,預計投入15至20億元,並開發相關的週邊產品,讓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站上國際舞台。
「我們幫故宮創造新明星!」楊德泰驕傲地說,未來翠玉白菜的螽斯,或許會是下一隻米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