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澳門豪華遊!

油價一漲,燃油稅跟著飆高,想出趟遠門,光是機票就變得昂貴許多,習慣到歐洲渡假的老美,現在改成了國內旅遊,而對台灣遊客來說,從美、歐、澳等飛航至少8小時以上的地點,轉成亞洲鄰近國家,不失為簡約時代的新選擇。
澳門就是個好標的,這幾年澳門真的不一樣了。身邊許多朋友,已經把澳門當國內旅遊,一年甚至去上好幾趟,圖的就是平價但卻豪華的美食享受,儘管要漂洋過海,但加上機票錢,還是值得!
我的體型稱不上是個美食家,但一想起這彈丸之地不僅可吃得到葡國菜、在地的豬扒包以及港式料理,就讓我飢腸轆轆;加之豪華飯店「威尼斯人」開幕,以及世界遺產的號召,讓我也禁不起誘惑一探究竟去。


威尼斯人飯店
亞洲第一賭場,重現水鄉情懷
「威尼斯人」不愧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賭城,才剛抵達,就讓我瞠目結舌,不知所措,Check in櫃台前十多個服務窗口,居然還要排隊!這也難怪,此地總共3000個房間,即使住房率只有10%,也有300間,等上一等,似乎就見怪不怪。
旅客從辦理好住房手續,前往客房,還必須穿過金碧輝煌、天井繪滿中古世紀壁畫的長廊,然後到達中央賭場,之後再穿越整個賭場,才會到達酒店的電梯。說實在,繞一大圈還挺費勁的,或許設計動線者,就是故意要下榻旅客,一開始就領略到它驚人之氣勢,因此沒把客房與賭場的動線分開,這應該也是算計你口袋鈔票的一種「陰謀」吧。
當然,大也有大的好處。威尼斯人標榜每間套房至少有13坪以上的空間,不僅浴室寬大,以義大利進口雲石鋪砌,並且房間裝潢典雅華麗,還有獨立的客廳,難怪被《Discovery》旅遊節目視為頂級渡假的飯店之一,讓我一進房就將剛到時的緊張感消除了。
進出酒店,管禁森嚴,必須持門卡才可出入,並且與賣場不相通,這一點頗讓人欣慰,否則何以管制進出幾萬人的賭場。名為「威尼斯人」飯店,當然是以義大利水鄉威尼斯為主題,不僅建築仿造,還頗具噱頭地在室內、室外建有人工運河;其中室內的大運河購物中心,兩旁盡是高級精品、服飾商店,加上貢多拉船在其中搖曳,搭配船伕醉人的義大利歌劇,配合仿室外藍天白雲的佈景天幕,讓人一時之間還真不知自己身在何處。
住「威尼斯人」,你很難無聊,除了到賭場小試手氣之外,多達一百家商店的大運河購物中心,直讓人逛到腿軟;肚子餓了,還有各式餐廳及美食廣場,從香港粥品、日本料理到韓國菜,或是美式漢堡皆應有盡有,當然全球連鎖的麥當勞、星巴克也可見其蹤影。儘管我來訪時,是陰雨綿綿的4月天,卻也不至於掃了興致,廣大的主題式設計,躲在裡頭玩樂整天,也是十分地安全、舒適。


議事亭前地
經典建築林立,葡式風味韻存
「威尼斯人」固然展現了澳門博奕事業的傳奇,不過彈丸之地的澳門,卻擁有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城區,更讓我好奇,這個中國最早與西方文明接觸的地方之一,到底擦出了什麼中西合併的火花?因此,我第二天起個大清早,從「議事亭前地」開始一路巡禮。
議事亭前地不僅是市民的活動中心,也是所有旅人駐足的第一站。廣場周邊有多個歷史建築,如馬路對面為葡萄牙人統治時所建的「澳門議事會」,即為現在的「民政總署大樓」,裡頭典雅的歐式風情與外頭喧囂的人車形成強烈對比,牆上藍白相間的瓷磚,相當有葡式風格的韻味。面對廣場的右手邊,是一幢灰色、帶有強烈古典主義色彩的「郵政局大樓」,雖然建築是近代1931年的作品,但其內精緻的葡萄牙及澳門紀念郵票,不論在設計、印刷上都深具水準,也讓我花了不少時間東挑西選,以做為伴手禮。
接著循一整排緊鄰相接的粉紅、鵝黃、粉黃、白色建築群走去,在一交叉路口就可看到黃色亮麗的「玫瑰堂」矗立眼前。玫瑰堂顧名思義,是以供奉玫瑰聖母而得名,裝飾相當考究,而有澳門最美的教堂之稱。這裡即是有「澳門小原宿」之稱的「板樟堂街」,從化妝品到10元商店以及流行服飾都在此開設分店,由於是通往著名「大三巴」牌樓的必經之地,因此終日逛街人潮川流不息。


大三巴牌坊
中西合璧天主堂,迎四方朝聖者
再從板樟堂街左轉「賣草地街」,上行至「大三巴街」,穿過狹小街道、排除商家攔街兜售及招牌的阻擋,大三巴豁然開朗,高高聳立;似乎所有旅客都是為她而來,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讓這裡儼然成了一處小型聯合國。
「大三巴說穿了僅是一面牌坊而已,何以魅力十足?」想必許多人與我一樣心中有著疑惑。但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其實就不難以理解了。
大三巴牌坊為聖保祿教堂的遺址,曾是澳門最大的教堂,從拾級而上的層層階梯就可知其地位的崇高。始創建於1602年,約歷時40年才竣工,如此精雕細琢,只可惜1835 年被一場大火燒燬,僅剩教堂前壁及石階供人憑弔;由於前壁形似中國傳統的牌坊,而以「牌坊」稱之。從前壁的牆上,仍可清楚看見東西文化的融合,如在第三層有「聖母踏龍頭」的圖案及文字,一旁則是骷髏浮雕及「念死者無為罪」;另一邊對稱的浮雕則為魔鬼及寫有「鬼是誘人為惡」。每一層都具有不同的意義與工藝表現,其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更是其他天主教教堂所沒有的,因此吸引絡繹不絕的人潮來此朝聖。


媽閣廟
葡人登陸見證,澳門之名發源地
「亞婆井前地」是葡萄牙人的聚居地,這一帶高低錯落著頗具葡式特色的公寓民居,淺黃色的屋牆搭配褐色百葉窗及紅瓦,悠閒的南歐風情緩緩流洩而出。而不遠處的「港務局大樓」,因早期是作為印度人來澳門當員警的營地,所以呈現出不一樣的阿拉伯式建築風格。
順著這條馬路下到盡頭,澳門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媽閣廟」到了。16世紀,葡萄牙人便是從媽閣旁的海事博物館現址登陸,詢問當地居民「這是何處?」居民則以媽祖廟答覆,從此諧音「Macau」便成為澳門地名的由來。
澳門居民對於媽祖信仰十分虔誠,終年香火不斷。整個媽祖廟依山而建,四座建築神山第一、正覺禪林、弘仁殿、觀音閣錯落分布,其中刻有葡萄牙船隻的「洋船石」,說明葡國人登陸的歷史。
不少的旅遊書都將「媽閣」視為起點,然後跟隨葡國人的腳步一路上循,似乎較能完整理解文化的傳播,不過我的澳門世界遺產之旅,卻是選在這裡劃下句點,因為,這樣才能順道把「聖地牙哥古堡酒店」的英式下午茶,排定在我的行程內,畢竟腳逛酸了,心靈豐富了,總要以一頓奢華享受來犒賞自己。


路環市區
走訪寧靜漁村,大啖葡式蛋塔
經歷過威尼斯人與聖地牙哥古堡酒店的奢華,再安排一趟路環島行程,做為澳門行的句點,是個不錯的選擇。
路環島在澳門最南端,小漁村散發著異國風情的浪漫。公車站旁的恩尼斯花園是路環的地標,一旁粉紅色搭配灰色窗櫺的葡式建築,為這小鎮增添些許浪漫,著名的安德魯蛋塔餅店,即在對面;葡式蛋塔曾經風靡台灣,來到發源地,怎可不品嚐道地原味。
澳門葡式蛋塔以「瑪嘉烈」與「安德魯」餅店最富盛名,二家各有千秋,但位在路環上的安德魯,可以悠閒地坐下來品嚐咖啡搭配蛋塔的滋味,享受路環所散發的恬靜氛圍。
從安德魯餅店往前,沿著海邊到譚公廟一段,就是「十月初五」馬路,此地景致彷若淡水渡船頭,只不過近在咫尺的對岸是中國廣東珠海的橫琴島;一旁還有小巧雅緻的聖方濟各教堂,其巴洛克的建築風格更增添此地南歐的迷人情調。
悠遊水岸之後,許多人此刻就要趕著搭機去,可別忘了,臨走前,再回到安德魯蛋塔餅店,帶份最新鮮的蛋塔,讓家人、好友也品嚐一下道地的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