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作者肯.羅賓森:讓天賦自由吧!

為了五斗米,人最初的熱情,常被拋到海邊。
「我的人生為什麼這樣?」更是大多數人經常自問的問題。
人的天賦到底如何自由,讓熱情持續在人生中發酵? 這個問題看在全球長銷熱賣的《讓天賦自由》(The Element)作者肯.羅賓森(Sir Ken Robinson)眼裡,那是因為,「你可能不認識自己」。
讀過羅賓森有關「天賦」的資料,我心裡還是有許多質疑──天賦,是否真的每個人都有?又或者,丟掉原來生活的一切,就會尋找到天賦?
這是一個早餐對話。我起了大早,撥了越洋電話給人在美國西岸的羅賓森,希望他能為我解惑。

內省外探 尋找天資

書中所提到的「element」, 被翻譯成天賦, 其實並非只是「與生俱來的天分」。因為一項天賦,必須經過4 個自我檢視與實踐的試煉──天資(aptitude)、熱情(passion)、態度(attitude)以及機會(opportunity),才能到達所謂的「天賦自由」。
但是,大多數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天賦為何。根據《30 雜誌》日前的調查指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台
灣30世代,僅僅占了兩成,由此可知,清楚自己天賦所在的人,其實並不多,何況天賦自由?
於是,我向羅賓森提出了第一個問題,「天賦,要怎麼尋找?」
羅賓森回答,「尋找天資的方法,是一個尋找自我的雙向旅程,」 在這趟旅程當中,「向內自省」和「向外探詢」同樣重要。
羅賓森所謂的「向內自省」,指的是花時間和自己相處。試著回想自己的人生旅程裡,曾經被什麼吸引?又或者曾經自然而然地投入某件事情裡,後來卻因為種種原因,這件事情不再被重視,甚至被淡忘,「可以翻翻過去寫過的筆記,很有幫助,」他說。
天賦,也可能藏在你想都想不到的地方。這時你必須「向外探詢」,親手用筆寫下過去從未嘗試做過的事情,把「自己」放進未知的可能裡,藉由外在變因或貴人的檢視,發掘未知的潛力。

確認熱情 神馳其中

當羅賓森解釋完「天資搜尋」的方法時,我腦袋裡的問號更大了,假設一個人藉由內省外探,找到了很多種天資,又怎麼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於是我大膽提出第二個問題,「要怎麼確認,我尋找到的就是真正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