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學英語 誰怕「菜」英文!
6 月底,台北國際食品機械大展上,安口食品機械董事長歐陽禹,正用流利英文介紹自家產品。從事食品機械進出口貿易已有30年,安口食品的客戶遍及五大洲、八十餘國,在歐洲地區的點心製作機械市場市占率超過七成,一年賺進10個資本額。
一個園藝系畢業生如何建立跨國機械事業版圖?答案就在「英文力」。歐陽禹的貿易版圖,是由一個個英文單字拼湊而來的。
關鍵的事業敲門磚
大學畢業後,歐陽禹進入全然陌生的貿易業,當時受限於語言能力,必須透過翻譯溝通,常有語意無法全然表達的遺憾,語言不佳的挫折感如影隨行。「無法親自向客戶說明,說服力就少了一截。」他深知只有把握英文力,才能和全球做生意。
於是,他開始逼自己學英文,重新打底。每天,他的口袋中隨時都放著5到10個單字,並且開始訂《空中英語教室》,每天花半個小時跟著練習發音與聽力,不斷重複直到英文能脫口而出。6個月後,他已能流利地向客戶介紹產品,回答客戶提問,並且自己說服客戶下訂單,油然而生的成就感讓他更積極學習,成功開創事業版圖。
英文是「一定要」的能力
過去,「英文好」能為職場競爭力加分,現在觀念已經改變了。「英文沒有好不好,因為那是職場上最基本的能力。」食益補集團總裁馮南陽說。對企業主而言,英文能力的高低已經不具加分作用,而是履歷上的必備選項。
104人力銀行「2008上班族英語競爭力大調查」顯示,近10年來,企業對人才英文能力門檻的需求增加16%,有50%的企業,會在招募時提出英文能力的門檻,其中,四成電子業要求英文能力中等甚至精通。在眾多徵才職缺中,以工程研發人員對英文能力需求最高,52.1%的職缺要求中等以上英文能力,其次為品保及品管人員,約占42.8%;採購、倉管類約37.8%。
「英文力是迎向全球競爭所需的基本能力,少了的話價值就低了些。」華爾街美語總經理林芳宜說。無論個人或企業,英文能力都是躋身全球化市場的門檻,自2006年開始,華爾街美語依照客戶的產業需求,量身訂做內部訓練課程,業務開辦至今,業績成長1.25倍,國內一級大廠緯創資通、服務消費頂尖客群的台灣蒙地拿(法拉利汽車與瑪莎拉蒂汽車台灣總代理)、LVMH台灣分公司等,都是華爾街美語的主要客戶。
英文力兩大目標:溝通與社交
林芳宜分析,企業目前不單要求英文流利,更重視英文溝通能力。所謂溝通力,是指能理解並清楚掌握對方表達的重點,對職場工作者而言,包括以英語邏輯思考,用英語流暢地表達想法,以及英語社交能力等,都是當前英文力應當發展的重心。
每年為台灣拜耳訓練業務員話術,教導產品介紹技巧的拜耳先靈西藥部訓練暨業務效益經理陳致寧,就是極為成功的例子;很難想像,大學剛畢業時,他還是個木訥寡言,上台會緊張到發抖的理工科畢業生。
陳致寧自交大資工系畢業後,經過職場短暫歷練便考進台灣嬌生醫療器材用品事業單位,擔任外科手術縫線業務(AE)。外科手術縫線運用在人體上,因此與醫生交談時,必須熟悉人體各器官的英文名稱,陳致寧以擅長的電腦資訊處理技術為本,自創「系統學習法」。他畫出一張人體圖,將所有的人體名稱從頭蓋骨到腳指骨,由內到外的內臟名,逐一標示背誦,熟記所有相關的產業英文單字。
他的認真主管看在眼裡,3個月後,資歷最淺的他被派到曼谷,和全亞洲的新人一同受訓。27歲的陳致寧,第一次察覺英文的重要性。身為交大高材生,英文基礎不是問題,但是,向來不善表達想法的他,卻極少用英語自我表達。他告訴自己不能退縮,開始學習和不同國家的人交談,每天與20至30人交換名片,自我介紹從分享旅遊與日常生活經驗開始,慢慢累積對話的資訊。
英文簡報、商務Email 最具挑戰性
回國後,他馬上面臨兩個挑戰:如何進行英文簡報與商務電子郵件往返。「英文表達重視言簡意賅,和中文習慣論理不同。」陳致寧分析。剛進入拜耳時,他的主管曾經對他說:「Milton,你的英文很好,但還不夠好。」這對在外商工作已6年的陳致寧是一大打擊。
一個園藝系畢業生如何建立跨國機械事業版圖?答案就在「英文力」。歐陽禹的貿易版圖,是由一個個英文單字拼湊而來的。
關鍵的事業敲門磚
大學畢業後,歐陽禹進入全然陌生的貿易業,當時受限於語言能力,必須透過翻譯溝通,常有語意無法全然表達的遺憾,語言不佳的挫折感如影隨行。「無法親自向客戶說明,說服力就少了一截。」他深知只有把握英文力,才能和全球做生意。
於是,他開始逼自己學英文,重新打底。每天,他的口袋中隨時都放著5到10個單字,並且開始訂《空中英語教室》,每天花半個小時跟著練習發音與聽力,不斷重複直到英文能脫口而出。6個月後,他已能流利地向客戶介紹產品,回答客戶提問,並且自己說服客戶下訂單,油然而生的成就感讓他更積極學習,成功開創事業版圖。
英文是「一定要」的能力
過去,「英文好」能為職場競爭力加分,現在觀念已經改變了。「英文沒有好不好,因為那是職場上最基本的能力。」食益補集團總裁馮南陽說。對企業主而言,英文能力的高低已經不具加分作用,而是履歷上的必備選項。
104人力銀行「2008上班族英語競爭力大調查」顯示,近10年來,企業對人才英文能力門檻的需求增加16%,有50%的企業,會在招募時提出英文能力的門檻,其中,四成電子業要求英文能力中等甚至精通。在眾多徵才職缺中,以工程研發人員對英文能力需求最高,52.1%的職缺要求中等以上英文能力,其次為品保及品管人員,約占42.8%;採購、倉管類約37.8%。
「英文力是迎向全球競爭所需的基本能力,少了的話價值就低了些。」華爾街美語總經理林芳宜說。無論個人或企業,英文能力都是躋身全球化市場的門檻,自2006年開始,華爾街美語依照客戶的產業需求,量身訂做內部訓練課程,業務開辦至今,業績成長1.25倍,國內一級大廠緯創資通、服務消費頂尖客群的台灣蒙地拿(法拉利汽車與瑪莎拉蒂汽車台灣總代理)、LVMH台灣分公司等,都是華爾街美語的主要客戶。
英文力兩大目標:溝通與社交
林芳宜分析,企業目前不單要求英文流利,更重視英文溝通能力。所謂溝通力,是指能理解並清楚掌握對方表達的重點,對職場工作者而言,包括以英語邏輯思考,用英語流暢地表達想法,以及英語社交能力等,都是當前英文力應當發展的重心。
每年為台灣拜耳訓練業務員話術,教導產品介紹技巧的拜耳先靈西藥部訓練暨業務效益經理陳致寧,就是極為成功的例子;很難想像,大學剛畢業時,他還是個木訥寡言,上台會緊張到發抖的理工科畢業生。
陳致寧自交大資工系畢業後,經過職場短暫歷練便考進台灣嬌生醫療器材用品事業單位,擔任外科手術縫線業務(AE)。外科手術縫線運用在人體上,因此與醫生交談時,必須熟悉人體各器官的英文名稱,陳致寧以擅長的電腦資訊處理技術為本,自創「系統學習法」。他畫出一張人體圖,將所有的人體名稱從頭蓋骨到腳指骨,由內到外的內臟名,逐一標示背誦,熟記所有相關的產業英文單字。
他的認真主管看在眼裡,3個月後,資歷最淺的他被派到曼谷,和全亞洲的新人一同受訓。27歲的陳致寧,第一次察覺英文的重要性。身為交大高材生,英文基礎不是問題,但是,向來不善表達想法的他,卻極少用英語自我表達。他告訴自己不能退縮,開始學習和不同國家的人交談,每天與20至30人交換名片,自我介紹從分享旅遊與日常生活經驗開始,慢慢累積對話的資訊。
英文簡報、商務Email 最具挑戰性
回國後,他馬上面臨兩個挑戰:如何進行英文簡報與商務電子郵件往返。「英文表達重視言簡意賅,和中文習慣論理不同。」陳致寧分析。剛進入拜耳時,他的主管曾經對他說:「Milton,你的英文很好,但還不夠好。」這對在外商工作已6年的陳致寧是一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