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減資訊成本從哪裡下手

面對景氣下滑,財務緊縮時期,許多公司的財務主管都開始大砍資訊成本。原因是,科技的投資很難衡量其價值,因此最容易成為刪減的對象。
另一方面,很多資訊長不擅長溝通,面對以數據、事實為根據的財務主管,往往節節敗退,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因此討論的結果,往往並非對企業長期最有利的做法。
刪減科技成本時,究竟應該把重點放在哪裡?
資訊科技顧問克蘭姆(Susan Cramm)在其部落格中指出,科技成本的刪減,應該從「較差的投資」開始。什麼是較差的投資?它並不是指最大金額的投資,而是對公司效益最小的投資。
舉例來說,科技甲、科技乙、科技丙的投資成本分別為三千萬元、一千萬元與二百五十萬元。單從金錢的角度來看,科技甲的投資顯然太高,刪減它最有利企業的運作。但是,如果考量科技投資可為企業帶來的銷售額,科技甲所創的銷售額佔四五%、科技乙佔四○%,而科技丙只佔一○%。顯而易見地,科技丙最應該刪除,因為它為企業帶來的銷售額最低。
當企業節流的大刀落下,如果刪減的投資項目錯誤,將影響企業整體的運作。因此,資訊長在科技投資與刪減上,應該培養領導團隊進行討論事實的能力。以下是資訊長可以運用的討論腳本,有助於管理團隊在會議上進行理性的討論:
以下是我們已在進行中或計畫中的資訊科技專案: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三五%的科技投資都是分配在專案裡。
■五%的投資是為了達到公司基本的需求。
■一○%的投資是用在關鍵策略方案,例如整合傳統與線上平台。
■其餘投資依回收多少排列如下……。
■我們必須持續維持基本需求及關鍵策略方案。我建議可以刪減的部份,是投資回收要在十二個月之後才會發生的。
另外,我們有些投資是維持系統運作的必要投資:
■我們六五%的資訊投資都是直接用來維持企業營運。
■我們可以用兩種方法刪減成本:一、依業績下降的比例,刪減科技投資;二、讓事業夥伴接受較低程度的服務,以降低我們的支出。
■以下這些項目,是我們多年來努力提高生產力、持續談判合約,以及運用供應商力量,所創造的極佳績效項目,不應該也不能夠刪除……。
■其餘刪減是可行的,如果我們願意接受這些影響……。
在景氣緊縮的時期,刪減成本已經是很多企業無可避免的措施。以上這套腳本,對其他單位應該也能適用。
「本文原載於11月號EMBA雜誌,EMBA網址為www.emba.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