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意見回饋的力量

根據一項研究顯示,相較於從不給意見回饋的主管,員工寧願選擇一個只給負面回饋的主管。員工需要知道,在公司與主管眼中,他的表現如何,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

那麼,主管如何在不打擊員工士氣的情況下,把「給負面意見回饋」這個工作做好?管理顧問詹姆士(Geoffrey James)在公司雜誌(Inc.)上,提出以下十個建議:

1.不要常常給員工負面回饋。如果工作環境充滿了批評與抱怨,員工會士氣低落,因為覺得無論怎麼做,都很有可能被責備。IBM的一位主管瑟魯提(Dan Cerutti)曾說,每給出一個負面回饋,他儘量會給出七個正面回饋,以平衡辦公室的氣氛。

2.不要累積。負面回饋一次說一點,員工比較容易改進。如果主管老是想:「等到有好的時機,我再跟他說好了。」問題一路長期累積,等到不得不說時才一次全部告訴員工,員工會難以消化。在事情發生之後立刻給回饋,效果最好。

3.永遠不要當作發洩情緒的管道。有些主管在工作受挫時,會藉由責罵員工減輕自己的壓力。但是丟出一連串的批評,鮮少能夠鼓勵員工改進行為,往往反而造成他們的抗拒。

4.不要採用發電子郵件的方法告知。有些主管為了避免衝突或尷尬,選擇使用電子郵件給予員工負面回饋。電子郵件不像面對面,單向的溝通比較容易造成誤會,而且如果郵件被複製或者轉寄,會有更多人牽涉進來,事情變得更複雜。

5.從一個發自內心的讚美開始。管理顧問納羅迪克(Sally Narodick)認為,給予回饋的談話若從讚美開始,是一個好的開始。有效的回饋是把重點放在正面的部份,指出員工可以成長的空間。

6.尋找問題的根源。如果主管先了解員工是怎麼想的,往往可以提供更好的建議。主管可以先問員工:「為什麼當初你會想要那樣做?」「你那時候考量的點是什麼?」

7.說之前先聽。承續上一個原則,除非員工覺得主管已經了解他們的想法,否則主管的意見不貼近實情,他們會難以接受。回饋要見效,主管必須先了解情況,再從同理心的角度給予意見。

8.問出促進員工自我評估的問題。很多時候,其實員工自己知道問題,甚至也有些改進的想法,主管只需要引導他們,請員工一起參與讓自己變得更好的計畫。主管可以問員工:「如果我們當時怎麼做會更好?」「你覺得我們將來可以如何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