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王:稱雄台灣的保健食品王

提到葡萄王,五、六年級生對「喝了再上」的康貝特,以及「別讓今天的應酬,變成明日的負擔」的解久益廣告詞,一定都朗朗上口。



45年歷史的葡萄王,以「學名藥」起家,後來靠著機能飲料打響名號,一度因機能飲料市場過度競爭而消沉一段時間。23年前轉型為生技公司,以發酵技術研發保健食品,再度翻身。所生產的「靈芝王」、「樟芝王」、「益菌王」等產品,為國內市場第一品牌,讓葡萄王站穩保健食品龍頭地位。

二代接班 引進新血力拚轉型
造訪位於中壢的葡萄王總部,從建築外觀到內部裝潢,都還保有傳統食品公司質樸氣息;但走進辦公室與生物工程中心,迎面而來幾乎都是年輕面孔,甚至人資主管還是外國人,這在傳統產業中很少見。

葡萄王第二代、執行副總曾盛麟,曾在歐洲念書工作長達15年,2010年返台加入葡萄王。他回憶當時員工平均45歲,其中半數一輩子只待過葡萄王一家公司,流動率極低。他積極招募新血,除了健全人資、行銷部門,也延聘有海外經驗的研發人才,這幾年員工從170人擴增到260人,平均年齡則降至38歲。

人才換血也帶動營運績效,葡萄王去年營收達56.5億元,股價更節節攀升。曾盛麟說,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民眾對健康、美麗、養生日益重視,根據ITIS預估,國內保健食品市場規模已達到900億元之譜。

靠研發衝出保健食品紅海
保健食品消費主力是女性,過去以調節血脂、腸胃改善、免疫調節、護肝等促進健康產品所占比重較大;但這幾年,以女性美容養顏為訴求的保健食品(例如膠原蛋白)成為後起之秀。

研發是葡萄王的強項,曾盛麟說,保健食品的創新,除了開發「新素材」,也包括「劑型」的改變。舉例來說,除了膠囊,也能做成液體、粉末等劑型,近年日本更是流行「果凍型」保健食品。

由於保健食品商機大,門檻不如製藥業這麼高,獲利又優於傳統食品業,因此吸引大批廠商投入,包括食品廠、藥廠、生技公司都想分一杯羹,以國內市場來說,已進入「紅海」階段。

子公司葡眾 躍居國內第三大直銷商
要在紅海中殺出重圍,除了研發實力外,掌握原料素材、經營品牌通路,都是致勝關鍵。舉例來說,若原料倚賴對外採購或進口,供貨穩定度與價值就容易受到外在影響。曾盛麟強調,葡萄王在整條「微笑曲線」,都擁有堅強的利基:

● 微笑曲線左端的研發,葡萄王上游原料全數自己生產,擁有全台最大發酵槽產能;
● 微笑曲線中段的製造,這是葡萄王賴以起家的事業;
● 微笑曲線右端的物流、行銷與品牌,葡萄王不但打入藥妝店、藥房、便利商店、量販店,以及電視購物、網路通路,更大優勢是旗下擁有傳銷子公司「葡眾」,會員數突破12萬人,已躍升國內第三大直銷公司,是葡萄王的小金雞。

找人才,比你想像中困難
通路布建交出亮眼成績單,葡萄王不忘專注本業,加強研發。曾盛麟說,生技是知識密集產業,要拉大與競爭者距離,還是要靠研發,人才是生技公司最重要資產。目前生技產業的人力過剩,是不爭的事實。負責總部招募的曾盛麟說,求職者或許找工作屢屢碰壁,但業者也深感求才不易。葡萄王先前要找一名產品經理,開出醫藥背景、具市場行銷能力、有產業經驗等條件,足足花了大半年才找到適合人選。

為延攬優秀人才,曾盛麟嘗試新的招募手法。葡萄王員工最大優點就是忠誠,只要有職缺開出,會先進行「內部招募」,除了活絡組織,也可降低新進人員磨合期。至於外部招募,葡萄王積極與學校合作,很多研發人員都是教授推薦而來。

海外事業部 要找國際行銷人才
儘管保健食品獲利佳,但台灣市場規模畢竟有限,唯有放眼海外才行。相較於兩岸電子業處於高度競爭關係,目前中國保健食品方興未艾,兩岸具有優勢互補的機會。7月初,葡萄王宣布與中國醫藥界「一哥」雲南白藥合作,未來將共同開發、代工、互惠銷購、代理,攜手進軍全球華人市場,預計最快10月份就會在台推出「雙品牌」漢方保健飲品。

曾盛麟說,4年前進入葡萄王時,他給自己立下3階段目標:13年內營收成長到50億元,並提升自有品牌力;2未來5年內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將營收再拉高到100億元;3未來10年內加強整體布局,發展成集團式企業。葡萄王在台灣已站穩腳跟,下階段將要揮軍海外。

保健食品外銷不如想像容易,一來要克服產能瓶頸,二來牽涉到各國法令規範,送審非常耗時費力。但再怎麼辛苦,都不影響葡萄王國際化的腳步,明年將增設海外事業部,延聘國際行銷人才。由於訂單需求逐年成長,葡萄王也在桃園平鎮蓋新廠,預計後年啟用,完工後產值將較目前倍增,可望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10月號(456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本期其他文章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