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主播邱沁宜的新聞之路

多數新聞傳播科系學生,第一志願都是當記者。不過,近年媒體經營環境嚴峻,面對「數位匯流」趨勢,紙本媒體前景黯淡。電子媒體也很慘,記者一天工作超過12小時,24小時隨時待命,但新人薪水卻只有20多K。想當記者,得先有不畏低薪與力抗產業「寒流」的心理準備。

不能怕與陌生人打交道

壹電視主播邱沁宜,學生時代就立志當政治記者,大學聯考填志願,首選就是台大政治系,不過因父母反對,最後妥協進入政大新聞系就讀。

新聞系四年,她積極參與系上《大學報》、英文報實習,也考上校內實習廣播電台《政大之聲》,還是國際關係社的副社長。大四時開始在財經雜誌擔任特約記者,大學畢業擔任過《Money錢雜誌》、《經濟日報》記者,28歲那年大膽從報紙轉往電視台跑新聞,後來也當上主播,還開了自己的財經節目,36歲接下《壹電視》財經中心執行副總編輯大位,並擔任該台主播至今。

談起記者工作,她認為,媒體記者要能掌握社會脈動,要有觀察力與強烈好奇心,且得喜歡接觸人,更不能怕與陌生人打交道。另外,記者的表達能力也很重要,不只要具備說故事的能力,更要懂得如何提問問題。
還有,新聞圈競爭激烈,記者都要揹負搶獨家新聞的壓力,像報社、電視台是天天檢討,即使前一天跑到獨家很風光,隔天漏了新聞,也會英雄變「狗熊」、瞬間天地無光,因此高抗壓性也是新聞人不可或缺的特質。

修讀輔系、雙主修培養第二專長



雖然當記者不一定都要是新聞系畢業,但邱沁宜很慶幸自己曾受過新聞系的課程訓練,使其更瞭解新聞的真義,關於什麼才是對的新聞準則,更是牢牢地紮根在心裡。「多年新聞生涯中,我可以很篤定地說自己沒有說過一句假話。」她自豪地說,比起非本科生,多數新聞系生更能緊抓住心中的那把尺,不會因誘惑或競爭壓力而做出違背新聞倫理的報導。
除了課程學習,她也提醒新聞系生,新聞寫作不同於一般作文,必須要以精準洗鍊的文字清楚表達新聞重點,在學時也要多磨練自己的「筆功」。

她也強調,新聞記者可說是專家與一般人之間的橋梁,必須要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讓閱聽眾瞭解各專業領域資訊,不只文筆要好,本身的知識涵養也要夠豐富。建議學生在新聞本科之外,最好也能根據興趣修讀輔系或雙主修,培養如外交、財經、政治等第二專長,手中的那支「筆」才能更有深度、與眾不同。

試了才知道! 不要輕易對工作說NO

原本想跑政治線的邱沁宜,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卻是到財經雜誌,過去從不看財經新聞的她,第一次參與題目會有如「鴨子聽雷」、完全狀況外,主管會後丟給她三本相關專業書籍,要她研讀後報告讀書心得,之後也介紹了股票老師教她技術分析,她靠著苦讀強記,沒多久便完成在雜誌的第一篇報導。考進報社後,她跑了兩年的政治線後轉往財經線,跑的是很「硬」的央行新聞,主管要她先讀懂《貨幣銀行學》,為完成工作任務,她也毫無怨言地照辦。

就這樣一步步累積,邱沁宜從一個「財經白癡」,到能在電視台開財經節目,「財經專家」形象深植人心。她形容自己是個敢於說「YES」的人,對於別人給予的任何工作,習慣先接受再說。因為她認為,工作中學到的點點滴滴,都是在累積自己的「無形資產」,是別人帶也帶不走的。她鼓勵年輕記者,千萬不要畫地自限,更別輕易對工作挑戰說「NO」,「誰能想像過去對財經一竅不通的我,現在卻靠這分專業吃飯?人生永遠要試了才知道!」她強調。

學會歸零 永保新聞熱情

《壹電視》之前因環境等因素,裁撤掉節目部門,邱沁宜手上主持的財經節目全部遭到腰斬,現在只能專職主播工作。但入行17年的她,即使經歷大環境的轉變,仍不減新聞工作的熱忱,總覺得還有很多新事物等著她學習。「對新聞的熱情是要燒一輩子的!」她強調,想在這一行走得長久,一定要學會每天歸零、重新迎接新挑戰。
而多數人不看好媒體業前景,邱沁宜也不以為然,她認為「內容產業」極具潛力,像現在有很多新興網路平台,就是年輕記者發揮實力的好舞台。她建議年輕人「眼光要放遠」,一開始別太計較薪水,「哪裡最能學到紮實的功夫,就往哪裡去。不要為了2、3千塊的薪水差異,捨棄大好的歷練機會。」

邱沁宜
現職|壹電視財經中心執行副總編輯暨主播
學歷|台大EMBA財經所、政大新聞系
經歷|TVBS《Money我最大》主持人、TVBS主播、經濟日報記者、錢雜誌記者

給新聞系的小叮嚀
新聞工作步調快、搶獨家壓力大,要有足夠的抗壓性。
在學時要多練筆,也要培養新聞以外的第二專業,以厚植新聞報導內涵。
不要輕易對挑戰說「NO」,太過計較工作,只會侷現自己的生涯發展。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2月號(458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本期其他文章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