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痞子英雄李鴻章學做官

 清朝大臣李鴻章說過一段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這人連官都不會做,那就太不中用了。」
 這段話和我們的經驗法則悖反。
 官場風波多,要會做事又要會做人。食少事煩忙碌之餘,還得防著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每每讓人生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之嘆。多少眉眉角角,不是凡人可以應付得來。怎麼李鴻章把當官說得這般輕易呢?

能幹到政府不能沒有你
 讓我們想像一下,官場得意,需具備什麼條件?絕不是全力以赴,公私分明,是非分明,不妥協,不循私,那是聖賢的作法。太有原則,只會丟官,然後長嘆一聲好官難為。
 官位要穩,多數人會認為,具備的是圓滑、摸魚打混、沒原則等負面元素。然而套在李鴻章身上卻又不對。此人工作打拚,恃才傲物,脾氣壞,原則清楚,所做的外交談判工作又備受爭議,在「國人皆曰可殺」和「國家重鎮能臣」的二極化形象之間遊走,這需要相當本事。
 是的,當官第一要有本事。若無能耐,無基本功,官場文化再懂也沒用。本事最好大到公司不能沒有你。
 李鴻章就有這本領。說我喪權辱國,割地賠款,那去開戰啊!沒人敢打仗,只好談和,要談判又沒人肯冒著被罵臭名去做,也沒人有這本領去和老外周旋,到頭來還是只有李鴻章。

忍辱負重的功夫一流
 朝廷不能沒有李鴻章,同樣李鴻章不能沒有朝廷。他愛做官。他的老師曾國藩在評兩位門生俞樾和李鴻章時,一針見血:「俞蔭甫(俞樾)拚命著書,少荃(李鴻章)拚命做官。」李鴻章打死不退,忍受屈辱不辭職,即使很多老手愛玩的「以退為進」手法,他連試都不試。萬一假戲真做,辭呈批准,那怎麼得了?
 李鴻章忍辱負重的功夫一流,和講氣節、重清譽的老師曾國藩完全不同。李鴻章在接手曾國藩處理一件涉外案子時,曾國藩問:「你要如何與洋人交涉?」李鴻章答:「與洋人交涉,我只同他打痞子腔。」曾國藩又問:「痞子腔怎麼打法,你倒打給我瞧瞧。」李鴻章改口說是信口胡說,望老師指教。曾國藩送的法寶是個「誠」字,說只要以誠相待,洋人也會被感動。李鴻章聽在耳裡,不知有何想法?

痞子手段應付難搞外國人
 痞子腔就是油腔滑調的意思。李鴻章不光是靠一張嘴,他的行事風格,尤其外交手腕,更是靈活多變,拚命和外國人胡攪蠻纏,沒有太多道德包袱。李鴻章是道地的痞子英雄。
 有人把李鴻章耍無賴的手法稱為「痞子手段」。李鴻章出道之初,耍過狠招。他率軍攻擊太平天國軍隊駐守的蘇州城。在同盟的西洋部隊「常勝軍」將領戈登掛保證之下,策動太平軍窩裡反。不料李鴻章說降將太多,若不殺首腦,降敵會上下串連,於是出爾反爾,殺害了8名降將,犯下兵家大忌。作保的戈登氣得提槍要找李鴻章算賬,李鴻章躲了起來。戈登找不到李鴻章,撂下狠話,要嘛李鴻章主動辭職,否則率洋人部隊,把攻克的土地還給太平天國。事情鬧了好一陣子才收場。
 雖說靈活多變,李鴻章是有原則的人。他主和,不主戰,但不是因為愛好和平,他狠起來相當狠,殺得凶。他主和,是因為打不過人家,寧願被罵窩囊、賣國,也要以和談、割讓的屈辱,換取短暫的太平歲月。

敢於做事,也精於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