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光影旅行》的催生者--銀行家的電影夢

7月初舉辦的第12屆台北電影獎,由姜秀瓊、關本良執導的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一舉贏得百萬首獎、最佳紀錄片與最佳剪輯三座獎項。得獎者拍照時,除了兩位導演,合照的還有一位出資者,他是有得電影公司的老闆羅綸有,另一個身分是渣打銀行本國企業客戶部總經理。

金融海嘯催生電影夢
 羅綸有對電影一直有夢,2009年金融海嘯時,他剛結束前一份工作,當時心想「也許這輩子就回不到銀行界了!」因此很認真地籌設電影公司,每天看劇本、看電影、找導演,一開始並沒有設定要拍紀錄片。偶然看到姜秀瓊導演的電影短片《跳格子》及電視劇《艾草》令他十分欣賞,後來又認識導演關本良,當時姜秀瓊和關本良正著手拍攝描述資深電影攝影師李屏賓事蹟的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兩人一個準備抵押房子,一個準備賣股票,羅綸有和他們接觸之後,發現自己喜歡的電影都出自李屏賓之手,因此決定投資。
 當初成立電影公司時,羅綸有並不指望賺錢,只求能回收就好,但是看到姜秀瓊和關本良對這部片子的熱情,羅綸有放棄原則,他笑說「把這筆投資打入壞帳,沒有想過要回收。」


用傳銷的熱情 向戲院保證票房
 電影拍攝過程中,羅綸有經常反思「商業片的定義為何?紀錄片不能是商業片嗎?」紀錄片中的情感,其實也蘊含商業元素,羅綸有決定做出不一樣的紀錄片。當時找不到發行商,羅綸有就自己包辦宣傳和發行,「原本大家不看好,認為這種電影頂多上映2個禮拜,結果威秀電影院連續上映6週,跌破大家眼鏡。」
 能在大型戲院放映6週,因為羅綸有一開始就表明,「給我最好的放映時段,我可以保證票房,」憑著熱情和人脈,半年舉辦幾十場試映會,請身邊朋友來看,「就像做傳銷一樣」,德意志銀行台灣區總經理吳均龐看過電影後,主動開口想要贊助;YAHOO!奇摩台灣總經理鄒開蓮,也提供雅虎網站電影頻道推廣。羅綸有告訴友人「給錢很容易,給票很難,不需要給我金錢贊助,要贊助就買電影票!」,由於朋友贊助購票,增加觀眾數,達到電影院的票房要求,同時也累積口碑,最後《乘著光影旅行》創下放映10週的紀錄。


充分發揮銀行家的專長
 過程中,羅綸有曾有一段時間很焦慮,「因為沒做過,很多做法又和別人不一樣,擔心這麼好的電影搞砸了,怎麼對得起大家?」幸好妻子不曾懷疑全力支持,有空就到電影公司幫忙,「只有兒子一再問我真的要拍電影嗎?還很實際提出一個要求,要我把家裡的帳戶和電影公司的帳戶分開,擔心我把錢賠光」。
 「電影很專業,但是設定目標市場、資金籌措、成本控制等是銀行家的專長,」羅綸有證明「好看的電影不一定是商業電影」,商業不一定要很世俗,照樣可以找出自己的銷售點。《乘著光影旅行》是個好的開始,「後來很多朋友跟我說,Tony,下一部電影要記得找我投資,讓我覺得台灣電影有成功的希望。」


理想與現實的無縫接軌
 身兼銀行家和文創界人士,羅綸有自有一套哲學平衡工作和生活,一天24小時,銀行工作12個小時,其他時間和週末,就專注電影工作,「理想和現實可能是鴻溝,也可以無縫接軌,」金融家的電影夢做得很實際,而愛玩、不安分、喜歡創新的個性,讓他悠遊在工作和興趣中。
 有一年羅綸有擔任花旗銀行福委會主委,為了把福委會這個冷衙門炒熱,特別規劃一系列創新活動,其中一場希望邀請名編劇小野演講,小野原本無意「到銅臭味那麼重的地方演講」,但羅綸有表明自己是「資深電影迷」,希望打動小野,小野反問羅綸有,「有沒有看過策馬入林(1984年出品,小野擔任電影編劇)?」羅綸有回答「有」,小野再問「是看錄影帶嗎?」羅綸有說「是在電影院看的」。小野不敢置信,「你知道策馬入林當年在電影院上映幾天嗎?只有3天!到電影院看的人極少,你怎麼可能是在電影院看的?」羅綸有保證,真的是在電影院看的,小野這才相信,欣然答應羅綸有的邀請。


打造最受尊敬的金融機構
 2001年羅綸有擔任花旗銀行中國南區總經理時,花旗長期贊助廣州中山大學學生1萬美元獎學金,但羅綸有改變做法,以舉辦活動代替提供金錢。第一屆舉辦競賽,題目包含「把廣州打造成旅遊城市」、「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策略」等,並舉辦第一屆花旗論壇,結果引發廣大迴響,1/10的中山大學學生參與,是一次成功的行銷活動。羅綸有不以此為滿足,年年都想出不同點子,第二屆辦辯論賽、第三屆辦演講,增進花旗和學生之間的連結。
 花旗銀行在全球都有據點,憑著一套「制式手冊」到處創建分行,「花旗是全世界最會蓋銀行的銀行,我把蓋分行的概念轉為蓋圖書館,把誠品的理念放進去。」廣東雖然是南中國重鎮,但許多鄉鎮的文化資源卻很貧乏,在羅綸有號召下,花旗廣東的2個分行在當地蓋了圖書館,先是由花旗贊助,後改由廣州中山大學接手繼續運作,也讓花旗榮獲「最受尊敬的金融機構」美譽。


用不尋常的方式做尋常的事
 看到羅綸有過去的豐功偉績,對照現在也就不足為奇。他深信,工作並非一成不變,總可以從中找出不一樣之處,尋常的活動,也可以有不尋常的舉辦方式。「不務正業」的外務,能夠帶來不一樣的滿足,讓本職工作更有動力,羅綸有的經驗提供了最好的證明。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8月號)412期Career職場情報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