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黑暗年的徵才亮點

【場景1】號稱近期最大規模的就業博覽會,一個上午就吸引3萬人前往找工作,各大報皆以頭版大幅報導。

【實情】現場部分廠商透露,其實他們根本沒有徵人,純粹是來幫政府充場面的。還有許多廠商把臨時工讀生,也濫竽充數算進「職缺」中。
……………………………………………………
【場景2】人力銀行上面的徵才企業看似不少,某知名跨國銀行就有數百個職缺,但即使是一流國立名校碩士,有人投遞上百封履歷,依然石沉大海,連一點回音也沒有。

【實情】該跨國銀行早就展開全球性裁員,台灣也預計要裁上千人,但因為和人力銀行的半年約還沒到期,所以徵才訊息沒拿下來。這類公司不知凡幾,辛苦投履歷根本是白費力氣。
……………………………………………………
【場景3】壽險公司紛紛喊出逆勢徵才口號,手筆看似一家比一家大,從3,000人到5,000人都有。

【實情】與其說是在找「員工」,不如說是在找「客戶」。壽險公司用人海戰術大量錄用新人,等到新人本身和親朋好友全都買了保險、榨不出新業績時,再大量淘汰。某外商壽險公司,就經常演出「全年招募5,000人,同步淘汰5,000人」的老戲碼。
……………………………………………………





就業市場只剩服務業在支撐
失業海嘯造成人心惶惶,而就業訊息又虛實難辨。因此,本刊從去年10月起動員大批人力,全面清查國內企業徵才的真實情況,目標是要找到「100家徵才超過50人的企業」。然而,採訪過程遇到的困難,卻超出我們的預期。

首先是景氣與就業急凍的速度實在太快。許多約好受訪的企業臨時喊卡,因為公司驚覺市場萎縮超乎預期,緊急決定踩煞車凍結人事。還有些科技公司只要一傳出徵才消息,園區其他裁員廠商的員工,立刻如潮水般湧來應徵,人資部門招架不住,只好對媒體敬謝不敏。最後我們只達成42家的任務,結果雖然不太令人滿意,但這個數字本身,不正是當前就業市場緊俏度的一個註解?

從一片黑暗的就業市場中,我們發現以下幾個亮點:

1. 科技與金融業(不含壽險業)的工作機會,幾乎可用「崩盤」兩字形容,整個就業市場只剩服務業在支撐,不然就得靠政府公部門「人為創造」的短期就業機會。


業績逆勢長紅 量販業徵才積極
2. 除了零售量販業外,沒有一個行業出現全面性徵才,都是個別公司表現。比如各大金控在這波金融海嘯業受創慘重,但近期吃下ING安泰人壽、集團實力大增的富邦金控,仍然要徵300~500人;科技龍頭大廠紛傳裁員消息,廣達電腦卻準備大舉招募1,000名工程師;營建業有多家財務拉警報,但在中東國家耕耘有成的中鼎工程,業績卻是數倍成長,招募員額從千人開始起跳。

3. 科技業雖然哀鴻遍野,但筆記型電腦廠商受創較輕,多半還有規模不一的徵才計畫。而太陽光電業者從2008下半年起,也陸續進入新廠啟用與量產的階段,職缺開始逐漸釋出。

4. 這波經濟寒流最大受惠者,首推以「平價」、「抗漲」為訴求的賣場。2008年家樂福量販店一口氣開出13家新店,創下量販業有史以來開店數最多的一年。而平價美妝用品的寶雅生活館也持續展店,今年預計要徵300人。不過,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社區型賣場,全聯福利中心在農曆年前,以每4天開1家新店的速度展店,預估需要募集800~1,000人;「美廉社」年底密集在北縣就業服務站舉辦單一廠商徵才,最高紀錄甚至一星期連辦3場。

其他類型賣場也不遑多讓。傢俱業的歐德傢俱今年要徵400人;藥妝店的康是美要徵200人、從電視購物跨足實體通路的MOMO藥妝要徵100人;大同3C展售中心,則喊出「百萬年薪徵求百位儲備店長」,徵才規模在300人以上。


觀光餐飲與保全業 徵才規模有看頭
5. 連鎖餐飲業的展店動能仍然相當強勁。旗下擁有個10個品牌的王品集團,今年預計要新開15家店、招募500人;躍居國內第二大連鎖速食業的摩斯漢堡,今年預計新開30家店、招募720人。而新崛起的日本和民居食屋、以及大成長城集團,也都有百人以上的招募計畫。以紅茶冷飲起家的億可國際,更打算在兩岸新開200家分店,預計招募360人。

6. 服務業的特性就是「勞力密集」。以觀光飯店業來說,只要有新館落成啟用,經常可創造上百個工作機會。在搶占大陸觀光客市場上,表現最突出的雲朗觀光(原中信觀光),今年因應新館要擴增500人;晶華酒店旗下新品牌也要擴招100人。而麗寶建設集團旗下的福容大飯店,4個新館更預計要招募多達800人。

7. 房地產業方面,信義房屋與永慶房屋兩大爭霸戰,並未隨著房市冷卻而降溫,今年雙方仍將各自增員700名新兵。更令人吃驚的是,國內物業管理龍頭、旗下有「千翔保全」的怡盛集團,預計要招募4,000人,大部分是豪宅、社區與工廠的保全員,堪稱是2009年企業徵才最大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