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潮擴大 何處是避難所?

 科技業無薪假在蔓延,部分百貨及餐飲業卻逆勢徵人,被媒體拿來大做文章。其實,服務業的循環週期,原本就比科技業慢半拍,通常會比科技業晚幾個月衰退、也比科技業晚幾個月復甦,兩者只不過有時差罷了,早晚都是難兄難弟。
 有些服務業徵才,其實是假象。例如房市步入冰河期,房仲業卻強推大型招募活動,原因不是要擴張版圖,而是人力流失嚴重。房仲人員自嘲,科技業好歹還放「無薪假」,他們卻得上「無薪班」,因為房市交易比SARS期間更冷清,房仲沒成交就沒薪水,每天卻還得照常上班,往往熬個半年就撐不下去了。
 面對就業寒流,我給大家幾個建議:
 1、還在就學的大專學生,可考慮報考研究所,或延畢多修一個跨領域專業,反正畢業也是失業、或只能到找到「雞肋」型工作,不如多學點本領,等到景氣放晴時,出來求職就會更有優勢。
 2、即將畢業的理工研究生,可申請研發替代役,享有4年工作保障,科技公司再怎樣縮編,也不敢裁掉研發替代役男,否則以後別想再跟政府拿名額。不過,畢竟要被綁4年,一定要多打聽,慎選服役產業與公司。
 3、景氣循環如同達爾文進化論的「天擇」機制,會淘汰掉老弱產業、造就出一群新的強者。例如科技業一方面裁員放無薪假,DRAM與面板業搖搖欲墜,一方面卻積極在找Android等軟體工程師、機器人相關的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師;金融業的財富管理、證券投信等部門受到重創,但租賃事業卻異軍突起;線上遊戲公司資遣員工,手機遊戲公司卻求才若渴。產業、公司與技術的生命週期快速縮短,與其驚慌與傷嘆,不如棄弱投強。
 4、你可以不買最新的iPhone手機,但每天不能不吃飯;科技時尚新品的花費,在荷包縮水時往往最先被砍。科技業對景氣高度敏感,但傳統產業卻多與「民生基本消費」有關,因此受景氣衝擊程度較輕微。國內一家機能布料大廠就表示,他們公司常年缺工超過500人,而食品業、輪胎業也不遑多讓。求職時,不妨給傳產更多關愛眼神。
 5、金融海嘯期間,銀行大量裁員,無數理財專員失業,但大型銀行招募菁英級儲備幹部(MA) ,卻並沒有縮手。人才市場M型化,高階高素質人才的缺口永遠填不滿。有些頂尖大學畢業生,金融海嘯時甚至直接上國外人力網站求職,全世界都在搶奪好手。只要有實力,經濟衰退何懼之有?(更多精彩文章請見臧聲遠部落格http://blog.career.com.tw/managing/index.aspx)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12月號(428期)Career職場情報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