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史崔勒基╳王文華 該堅持的是目的,而不是路徑

 人生這齣戲,到底該怎麼寫,才算精采、才夠暢快?在最後謝幕時,只有感謝,而沒有遺憾?
 王文華與約翰.史崔勒基(John Strelecky),東西方兩大暢銷作家,5月初在台灣有一場精采對話。

 兩人生活在地球的兩端,生命軌跡卻極其相似,同樣頂著名校MBA光環,在現實無情的商業叢林打滾搏鬥,卻在人生攀上頂峰時,義無反顧地急轉彎,擺脫金錢遊戲的桎梏,投向另一個全然陌生的領域。

 2004年,王文華卸下MTV董事總經理的頭銜,休息2年後和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創辦若水公司,投入社會企業;2002年,史崔勒基放棄高薪的顧問工作,和妻子背著背包環遊世界9個月,足跡遍及中南美洲、亞洲與非洲,如今成為勵志書籍作家與演說家。

 人生劇幕的安排,是有意鋪陳,但也往往是無意之間自然水到渠成,只是在生命的意外轉折點上,你望向前方還是背後?你看到的是路延伸無盡,還是路旁荊棘?

 史崔勒基自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Kellogg)商學院畢業後,理所當然的進入企管顧問公司,不僅為企業,更為自己的荷包賺進不少銀子。

 但他越來越難說服自己,人生就這樣了嗎?5年後的他應該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有天在飛機上他腦中突然浮現一個問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改變很難,若這改變必須割捨已擁有的一切更難,所以多數人總是在等,等待獲利最高、風險與損失最低的時機。但人生不同於投資,等到有機會可以做想做的事時,可能已經老到沒有力氣或時間來完成。

 2002年史崔勒基斷然決定辭去工作,和妻子開始了9個月的旅行。旅行結束後,他只花了21天的時間便完成《生命咖啡館》的手稿。如今《生命咖啡館》暢銷40多個國家,被翻譯成14種語言。

 從企管顧問到暢銷作家,史崔勒基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正如同他在書中所寫的:為什麼我們要花這麼多時間做準備,以便在未來能做我們想做的事,卻不肯現在就去實現我們的理想?

 以下摘錄王文華與史崔勒基對談的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