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上班邊創業step by step

創業不一定得大刀闊斧、先把原本工作辭了再說,許多人利用下班和週末試水溫,當創業根基打穩之後,再全心投入經營。

 中午11點半,保險業務員張素鳳駕著車在雪山隧道往台北的路上,一個禮拜她至少有5天會宜蘭、台北兩邊跑。20分鐘前,她才在宜蘭跑完兩個在國、高中任教的老師客戶;現在,她正要前往在台北市華山市場內的攤位顧店。

 2007年,張素鳳藉著SOHO協會的協助,將自己製作的水晶糕放在網路上販賣,去年11月中,實體店鋪正式成立。「工作了10幾年,我開始對現有工作感到沒有安全感。」張素鳳沒有高學歷,創業遂成為她打開生涯第二條路的選項。
創業,對於廣大的上班族來說,儼然是經濟不景氣下的出口。

 而且多數人選擇邊上班邊創業的模式。104人力銀行「上班族2009創業意向大調查」發現,高達81.6%的上班族有創業意願。分析背後原因,主要是希望能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不過「為了賺大錢」,以及「工作不順利」也是上班族想要創業的理由之一。

 立法院4月中三讀通過修正《公司法》,更替想要創業者打了一劑強心針。過去設立公司得先準備至少25萬元的資本額,《公司法》修正後,取消資本額限制,也就是說,就算只有1元,一樣能設立公司!

 一般來說,要創業似乎得先準備好一筆資金,再辭掉現有工作、投入事業;然而,資本不夠雄厚的人很難這麼做,如果要養家,得承受更大經濟壓力。尤其在景氣蕭條下,貿然辭去原有工作,等於放棄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邊上班,邊創業」彷彿成為最理想的狀態,既能降低風險,又能增加收入。但真是如此嗎?怎麼做才能創造「一石二鳥」的效益,不會因為「腳踏兩條船」而「兩頭空」?

 決定從上班族變成百分百的創業家之前,不妨先規畫一段「暖身期」,試試水溫。


試水溫:免費資源先做起
 甦活創業管理顧問總經理張庭庭建議,最好從利用免費的資源,例如網路、部落格等工具開始。「一開始其實賺不到什麼錢,但可以先體會創業是什麼感覺,」她直言。

 這個階段通常可以利用下班或週末時間來做。最近才從銀行離職的吳曉倩,一開始也是架設部落格,分享自己收藏古董首飾的心得,想不到竟有人詢問能否購買,因此開啟她深耕網路拍賣市場的念頭。

 部落格不僅僅是她擺放產品照片的平台,吳曉倩還充實古董首飾知識,翻書找歷史資料、首飾品牌的背景故事,再把自己消化過後的想法分享給網友;或是以「出門旅遊如何讓古董首飾不會受傷」等等生活化的文章與產品做結合。加上出售的價格平易近人,2年下來養出一群固定客戶。

 除了網路,她也利用假日跳蚤市場。到天母假日跳蚤市場擺過兩次攤,曾讓她一天賺進3,000多元,還能趁機廣發自己的名片,幫賣場宣傳。

 除了利用免費資源,張庭庭也強調「上課」的重要性。透過接觸創業課程,獲得的不只有課堂內容,最重要的是能認識一些創業者,汲取他們的第一手經驗,讓自己慢慢培養老闆該有的思維,少走一點冤枉路。

 張素鳳在決定創業之後,開始學習烹飪,並參加青輔會的飛雁計劃、上創業相關課程。上課對她的幫助很大,不僅確立自己可以創什麼業,還進一步了解到當老闆該具備的財務觀念、市場行銷知識等等。多看、多懂之後,才能真正投下資本。

 上班族創業,最好從「興趣」著手,「沒有興趣,3個月就會落跑!」張庭庭看過不計其數的案例,下了這樣的結論。因為興趣不僅是正職工作外的一個生活調劑,更重要的是,能有動力不斷持續下去。


撩落去:看到市場潛力
 只是興趣還得加上「市場趨勢」才能提高成功率,也才能膽敢放棄原有工作,全職當創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