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宅」經濟 家中坐自加薪

我是從2015年10月成為Airbnb的房東,到今年6月,大約有8個月的時間。開始加入Airbnb,是因為現在住的地方有3個房間,除了我自己一間,還有一間是租給長住的室友。由於考量到這個公寓的格局是只有一間衛浴,如果3個人都是長住在此,大家的作息時間又都差不多,擔心常會有廁所不敷使用的情形,造成彼此困擾,所以才想到用Airbnb的方式,讓其中一個房間可以更靈活運用,若僅有兩個人使用這個空間,情況應該會好很多。
當初會得知Airbnb,是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的,但其實很多年前還沒出現Airbnb時,我早就有過類似的構想,不過一直都沒有人做,沒想到這一、兩年間,就有像Airbnb這樣的平台崛起,正好符合我現在的需要。

人心難勝防 選擇「相信」
尚未出租房間前,唯一的顧慮是擔心東西會遺失,但實際開始做之後,因為出租的房間裡並沒有放置貴重物品;至於客廳或廚房等開放空間,雖然大家都會經過,但我很難想像,有誰到一個地方去住,會特別想去偷別人的東西?不過若真的有心要偷竊,應該也防不勝防,所以我寧願用「相信」的心態去接待願意來住的人。其實如果真的有人順手牽羊,假設拿了一片DVD、一個小東西,我可能很久之後才會發現,而且也不知是誰拿的。當然網站上定有防止屋主東西遭損、失竊的機制,例如事先向房客收取押金,可是我還不打算使用。
我出租的房間約可容納3人,目前遇到的大部分住客都是兩位,但最多曾住過4人。這半年多來,我接待過的房客大約30∼40組左右,平均每個月3~4組人,差不多一個月當中有10天房間是租出去的。而這些房客的年齡從20出頭到35歲佔多數,目前租過最年長的是一對60多歲的澳洲情侶。以國籍的分布來看,範圍蠻廣的,從韓國、越南、中國、澳洲、美國、日本,到墨西哥、巴西等都有,台灣人也有,但是較少,約占這些房客總數中的兩成左右,主要仍以外國人居多。
有可能是因為桃園機場到土城交通還算方便,如果搭機場巴士到捷運永寧站,再坐兩站就可以抵達,距離並不算遠。
由於住處離捷運站很近,所以我多半會與房客約定好時間在捷運出口處碰面,再帶他們過來。幾乎所有來住的人,我都會親自帶著他們一起到住所,再當面把鑰匙交給對方。到現在為止,我只有一次正好不在台北,才請室友幫忙接待,但當時內心一直覺得不安。因為我總覺得面對面、讓對方有好的感覺很重要,而且彼此見過面,也比較容易產生信任感。

房客習性各不同 建立良好互動模式
在這麼多的房客中,其實各式各樣的人都有,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曾經有位墨西哥女生來住過,沒想到隔不久又來租,算是回頭客吧。還有三個熱愛日本文化的美國女生,利用假期到台灣玩時住在這裡,偶然間聽到外面神明遶境,傳來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熱鬧遊行的聲音,在好奇心驅使下,她們帶著相機拔腿衝出去,觀看這在她們國家難得一見的宗教活動,說是新鮮有趣。
通常來旅行的外國人都不太會說中文,所以我與房客們交流時除了中文之外,偶爾還會夾雜著破英文或日文,原則上以生活上用得到的簡單英文,都還可以溝通。唯一一次例外是,有位美國男生中文超好,從他傳的簡訊內容或是交談時使用的中文,都感覺得出非常流利、道地,不是那種老外式的中文,後來我才知道他是摩門教傳道士,曾經在台灣住過一段時間,這次是特別帶妹妹來進行亞洲之旅。
另外一個特殊的經歷是,有一對中國夫妻帶著小孩共三人,他們想到朱銘美術館參觀,要求我幫忙查好交通資訊,與一般房客自己做旅遊功課的習性不太一樣。另外,由於我出租的房間地方並不算大,不免擔心一家人是否住得舒適、心態上是否有調適好。也許我印象中的家庭旅行,多是選擇商旅或飯店吧。也許是省旅費,但他們也不像是經濟上負擔不了的客人。
目前為止,只有發生過一次讓我感覺較不舒服的事,那是一對年輕的中國籍情侶,其實住在這裡的時候,就感覺他們比較吵鬧,但當時我不以為意,沒有太去干預,沒想到他們離開後卻在Airbnb網站上給了我負評,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給過我負評的房客。他們說的理由雖然與事實有出入,不過後來仔細想,我覺得Airbnb屋主與房客相處的關鍵,可能在於雙方若能互動多一點,關係維護又是好的,房客對房東表現的態度就會比較友善,也較不易給負評。那一組情侶,或許就是因為與我接觸的時間較短、較少,加上互動時對我沒有特別的好感吧。

分享閒置空間 達到資源共享
根據這半年多來的觀察,可能因為Airbnb的租賃模式是源自網路,所以會參與的屋主或房客的族群多半為年輕族群。我自己也有使用過Airbnb約2∼3次住宿的經驗,住過的地方有的是將咖啡店改建,或是專門做像套房出租這樣子的,或許因為有這軟體,讓出租這件事變得更簡單、門檻也更低,因此有許多原本想跨足到經營民宿的人,紛紛都投入這產業了。不過據我所知,採用像我將家中多餘房子提供陌生人居住方式的經營者,佔非常少數,多半都是做成套房後再出租。目前我所體驗過Airbnb的方式都在台灣,而這也會影響我在出國時,想知道別的地方的經營方式,過一陣子我要去日本,就會試看看。
這樣的租屋方式與傳統租屋最大的不同,我覺得在於這種方式比較彈性,當然也有一定的風險在,只是我覺得以台灣空屋率這麼高的地方來說,利用這個軟體將閒置空間出租、分享給有需要的人,無論是對屋主或房客來說都很方便,將資源共享,更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我認為Airbnb的存在,對於台灣旅館業的挑戰、衝擊頗大,因為Airbnb的分類做得很清楚、完整,像是價錢多少、距離遠近等都能一次呈現,透過很便利的方式提供住與租的人更多樣化的選擇。例如屋主在租屋時就可先輸入設定的條件,包括房間內有些什麼設施,或可接受何種條件,例如可接受一個家庭或攜帶寵物等;相對的,房客只要輸入自己的需求,例如會帶狗同行等,網站就會列出哪些地方可以攜帶寵物入住。但如果是選擇傳統飯店,多半得一間間詢問。
截至現在,對於這個平台的使用,我的感覺都還不錯,有個例子可說明:有一次我被一對美國情侶退房,因為他們在住了一晚後覺得抽水馬達聲音太大、屋內有蚊子,隔天就退訂。原本感到有些沮喪的我,不久後卻收到一封Airbnb的中文來信,內容看得出是有專人特別寫封信安撫,信中先安慰我說這樣的事可能久久會發生,要我不要太灰心,若還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反映、哪些事該如何做得更好。這個貼心的舉動讓我很驚喜,也感覺到Airbnb的經營者不只是收手續費而已,同時還真正顧及到會員的心情。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6年7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