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型人把AI當夥伴 產值再加價
在職場上,具有「團隊合作」精神一直是備受重視的工作態度,很多工作需要各種不同的專業人才一起攜手完成,所以往往能夠借助他人之力,與夥伴一起合作,效率會更高。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的職場除了人與人之間的團隊合作之外,還要再加上與AI人工智慧相互搭配。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副理就指出:「懂得活用AI人工智慧及機器人所帶來的便利,就可以透過人機協作來達到更高的效果。」然而,在現代AI大勢崛起的氛圍下,想為職涯加分,只有一項專長恐不夠。關於人才該具備何種獨特性,才能展現差異化?yes123求職網「高學歷高技能與π型人工具人調查」,讓人才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更加清晰。
π型人趁勢崛起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類生活也跟著一再產生變化,尤其是有了電腦之後,世代的更替更加快速,短短幾年間,智慧型裝置已經成為生活必需品,現在科技界專注研發的AI人工智慧,日後想必也一定會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近來,人工智慧Alpha Go打敗多位世界圍棋好手的新聞不斷被提起,人們在感嘆科技的進步之餘,也開始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擔憂。「未來10年內,你的工作可能不保」、「台灣有8成工作將會被機器人取代」⋯⋯諸如此類的分析報導層出不窮,反應出人們對於科技發展的期待與焦慮。
然而,就在上班族擔心著自己未來的飯碗、企業主盤算著人力成本如何更加精簡的時候,「π型人」趁勢而起。楊宗斌解釋:「π型人,其中的『π』,若以圖像解讀,下方像是兩隻腳,象徵著兩種專長、兩種領域、兩種職務、兩種外語⋯⋯等等,而且還有繼續延伸發展的能力;至於上方的橫桿則代表具有將左右兩邊整合起來的能力,並應用於實務上,相輔相成,發揮1+1>2的效果,以因應日新月異的商業市場狀況!」
專精多工的π型人,可以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職務發揮所長,如此一來不僅能在職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當然也不用擔心會被時代淘汰。
那麼,該如何在AI時代裡成為專精多工的「π型人」呢?楊宗斌指出,AI能夠在各方面的數據上提供協助,而我們必須要培養出分析數據並做出決斷的能力。在學校裡打破既有的科系限制,更廣泛地學習,不要給自己設限;在職場上則要讓職場技能上下左右多方延伸,比方說跨部門尋求合作,甚至主動要求調動職務,讓自己吸收更多元的經驗,這麼做不僅可以避免自己遭到淘汰,還能夠成為企業裡無可取代的人才。
永保學習的心
目前台灣職場上也見到不少求職者,即使頂著亮眼學歷,卻沒有比較容易找到工作。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顯示,有80%以上的人覺得擁有「高技能」會是就業保證,相反的,僅有13%的上班族表示,覺得擁有「高學歷」(碩博士學歷),就是「就業保證」。
他以不同的思考角度提出觀點:「並非高學歷就沒有實質助益,對於學位方面的進修,可以在工作後有了更多實際經驗,再去思考人生的下一步!」例如:擔任主管職的再攻讀MBA,研發人員去攻讀博士,最後將所學再回饋在本職與企業營運上。
當然「跨領域」進行研修也是必要的,以大數據分析人員為例,如果還懂得行銷策略,就能解讀數字並找到目標客群,以最有效率的促銷方式與經費,達到銷售量提高的目的,最終成為一位π型人!
「在一個職位待了3年以上,思維難免會僵化,所以企業應多鼓勵員工進修。」在第一線的人力資源市場觀察多年,楊宗斌建議職場上的工作者保持一顆寬廣的心,除了急迫的危機意識之外,也要學著從危機之中找出轉機。因此,努力多方學習,讓自己成為「π型人」,就是最重要的發展方向。擁有第二專長、能夠進行跨領域的串聯,視野更寬、思考更周詳,正是現代企業所需要的人才。
合作共創價值
在職場上不少人有這樣的疑惑,一個是未來發展性無可限量的AI新科技,一個是不斷自我提升的優秀多工人才,兩者究竟是互相競爭的對手,抑或是合作無間的搭檔呢?
AI的飛速發展有目共睹,「投入職場的機器人」、「各式無人機」、「大數據蒐集及分析」等,AI都有令人驚豔的表現。楊宗斌表示,目前AI的發展多少已對就業市場產生了影響,勞力密集的產線工作,或是金融產業的網路語音服務,現在都已經有AI開始進駐,不過實際上還是有許多工作,是無法輕易被AI取代的。尤其是需要在第一線與客人互動的工作,畢竟人心是複雜的,而AI無法判讀人們語氣的變化及臉上表情之類的細微情緒反應,當然就難以在當下做出最適當的處理。
楊宗斌認為有8種類型的工作是可以透過人機協作,發展出更高的價值。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副理就指出:「懂得活用AI人工智慧及機器人所帶來的便利,就可以透過人機協作來達到更高的效果。」然而,在現代AI大勢崛起的氛圍下,想為職涯加分,只有一項專長恐不夠。關於人才該具備何種獨特性,才能展現差異化?yes123求職網「高學歷高技能與π型人工具人調查」,讓人才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更加清晰。
π型人趁勢崛起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類生活也跟著一再產生變化,尤其是有了電腦之後,世代的更替更加快速,短短幾年間,智慧型裝置已經成為生活必需品,現在科技界專注研發的AI人工智慧,日後想必也一定會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近來,人工智慧Alpha Go打敗多位世界圍棋好手的新聞不斷被提起,人們在感嘆科技的進步之餘,也開始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擔憂。「未來10年內,你的工作可能不保」、「台灣有8成工作將會被機器人取代」⋯⋯諸如此類的分析報導層出不窮,反應出人們對於科技發展的期待與焦慮。
然而,就在上班族擔心著自己未來的飯碗、企業主盤算著人力成本如何更加精簡的時候,「π型人」趁勢而起。楊宗斌解釋:「π型人,其中的『π』,若以圖像解讀,下方像是兩隻腳,象徵著兩種專長、兩種領域、兩種職務、兩種外語⋯⋯等等,而且還有繼續延伸發展的能力;至於上方的橫桿則代表具有將左右兩邊整合起來的能力,並應用於實務上,相輔相成,發揮1+1>2的效果,以因應日新月異的商業市場狀況!」
專精多工的π型人,可以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職務發揮所長,如此一來不僅能在職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當然也不用擔心會被時代淘汰。
那麼,該如何在AI時代裡成為專精多工的「π型人」呢?楊宗斌指出,AI能夠在各方面的數據上提供協助,而我們必須要培養出分析數據並做出決斷的能力。在學校裡打破既有的科系限制,更廣泛地學習,不要給自己設限;在職場上則要讓職場技能上下左右多方延伸,比方說跨部門尋求合作,甚至主動要求調動職務,讓自己吸收更多元的經驗,這麼做不僅可以避免自己遭到淘汰,還能夠成為企業裡無可取代的人才。
永保學習的心
目前台灣職場上也見到不少求職者,即使頂著亮眼學歷,卻沒有比較容易找到工作。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顯示,有80%以上的人覺得擁有「高技能」會是就業保證,相反的,僅有13%的上班族表示,覺得擁有「高學歷」(碩博士學歷),就是「就業保證」。
他以不同的思考角度提出觀點:「並非高學歷就沒有實質助益,對於學位方面的進修,可以在工作後有了更多實際經驗,再去思考人生的下一步!」例如:擔任主管職的再攻讀MBA,研發人員去攻讀博士,最後將所學再回饋在本職與企業營運上。
當然「跨領域」進行研修也是必要的,以大數據分析人員為例,如果還懂得行銷策略,就能解讀數字並找到目標客群,以最有效率的促銷方式與經費,達到銷售量提高的目的,最終成為一位π型人!
「在一個職位待了3年以上,思維難免會僵化,所以企業應多鼓勵員工進修。」在第一線的人力資源市場觀察多年,楊宗斌建議職場上的工作者保持一顆寬廣的心,除了急迫的危機意識之外,也要學著從危機之中找出轉機。因此,努力多方學習,讓自己成為「π型人」,就是最重要的發展方向。擁有第二專長、能夠進行跨領域的串聯,視野更寬、思考更周詳,正是現代企業所需要的人才。
合作共創價值
在職場上不少人有這樣的疑惑,一個是未來發展性無可限量的AI新科技,一個是不斷自我提升的優秀多工人才,兩者究竟是互相競爭的對手,抑或是合作無間的搭檔呢?
AI的飛速發展有目共睹,「投入職場的機器人」、「各式無人機」、「大數據蒐集及分析」等,AI都有令人驚豔的表現。楊宗斌表示,目前AI的發展多少已對就業市場產生了影響,勞力密集的產線工作,或是金融產業的網路語音服務,現在都已經有AI開始進駐,不過實際上還是有許多工作,是無法輕易被AI取代的。尤其是需要在第一線與客人互動的工作,畢竟人心是複雜的,而AI無法判讀人們語氣的變化及臉上表情之類的細微情緒反應,當然就難以在當下做出最適當的處理。
楊宗斌認為有8種類型的工作是可以透過人機協作,發展出更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