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電動車神話4大迷思

《活動預告》9/15(五)19:30【能力雜誌。讀者小聚】AI=狼對手 or 神隊友

近年來隨著各國政府積極推動降低空汙政策,電動車已成為顯學,各種車款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除了特斯拉(Tesla)、比亞迪等業界先驅,豐田(Toyota)、通用汽車(GM)等傳統汽車廠也正迎頭趕上。
這股熱潮幾乎已將電動車捧為「聖牛」(即不可侵犯的禁忌),導致一些重要問題遭到忽視,以為在可預見的未來,電動車將像現今的內燃機汽車(例如:汽、柴油車)那般普及。
其實,電動車一直存在著幾個迷思,包括:零排放真能實現?行駛里程夠遠嗎?充電站等基礎設施能配合?即使有補貼價格仍親民嗎?這些應該是潛在買家共同的疑惑。

迷思1》非完全零排放
電動車最誘人的訴求為不會排放溫室氣體。在駕駛電動車的當下確實是零排放,但電池的製造過程與充電的電力產生來源,真能做到零排放?以愛爾蘭為例,各種來源所產生的電力都饋入國家電網,必須假設,這套電網系統能充分有效率地運作,並且把排放量減至最低。另外,電動車電池的回收過程以及電池使用原料鋰的採礦過程,多少都會導致排放。整體來說,電動車還尚難做到完全零排放,但相較於傳統汽車,確實具有節能的優勢。

迷思2》行駛里程短
電動車最常遭受的另一批評,就是在單趟行駛里程上無法與傳統汽油車匹敵。行駛里程的焦慮,將使消費者無法完全信賴電動車。這引發另一個問題,要解決行駛里程問題,需靠廣建充電站,充電站的建置速度若跟不上,可能成為電動車普及的絆腳石。

迷思3》充電站分布不均
現在的問題在於,全球公共充電站的分佈情況密度不平均,在中國、荷蘭及美國加州等獲政府支持的地區,可看到幾千個充電站,特斯拉電動車車主也可使用「超級充電站」。
國際能源總署(IEA)的資料顯示,2016年全球公共充電站的數量激增72%,超過32.2萬座。美國市調機構Navigant預估,到了2026年充電站數量將超過220萬座,且超過3分之1位於中國。研調機構IHS的預估更樂觀,到了2020年全球充電站將超過1,270萬座。
然而,許多地方充電站依然很少見,這對需開車超過200哩的車主來說是一大問題,200哩是目前多數電動車的續航力極限,對數百萬名沒有車庫可在晚上充電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麻煩。

迷思4》隱藏成本高昂
電動車的支持陣營還有什麼未告訴消費者?Brian Piccioni及BCA研究團隊在一份名為《電動車首部曲:車主的成本》研究報告中,說出電動車迷最不想聽到的事。報告認為,即使將補貼算進去,電動車主的成本仍遠高於傳統的內燃機引擎車。
數字會說話,拿號稱最親民的雪佛蘭純電動車Chevy Bolt,與2款同級的內燃機引擎車Chevy Sonic和Opel Astra做比較,這3款車在行駛逾10萬哩後,電動車仍貴很多。
從以下3點可以看出:
1.不計補貼,在美國的淨費用差額為1.6萬美元,在德國為1.85萬美元,在法國為1.32萬美元。
2.算進補貼後,在紐約州差額為6,600美元,在德國為1.39萬美元,在法國為6,000美元。
3.即便電動車完全免費(當然不可能)並算進補貼,紐約州的成本差額是3,400美元,德國為3,200美元,法國為600美元。
分析師說,通用每賣一輛Bolt車就會虧9,000多美元,須將製造成本減少約14,750美元(約34%),才能在法國與Opel Astra競爭。
對「純」電動車大廠特斯拉而言,還有一些額外的製造成本。因為這些「純」電動車廠並未像傳統汽車大廠的電動車共用內燃機引擎車的零件,規模經濟因此受到限制。
分析師說,電池成本可能是電動車比內燃引擎車折舊更快的因素。有些報導宣稱,電池成本是每千瓦小時145美元,但分析師強調,電池組(包)的價格可不是這麼回事,以Bolt為例,通用汽車的電池組標價為15,734美元,約是每千瓦小時262美元。
即使車廠對電池包祭出補貼,但卻未告知電動車買家,更換電池的成本很貴。即使Bolt有10萬哩保證以及8年電池保固,但分析師認為,要消費者花15,734美元(外加工錢)在1輛8年的電動車更換電池,可能性極低。
事實上,一些全球零件供應大廠對穆斯克所勾勒的電動車願景,及大型汽車製造商爭相迎頭趕上的熱情並不太買單。例如:Delphi執行長預測,在2025年仍有95%的車輛使用汽油。
在北美的全球25大汽車零件供應商中,有5家公司的主管淡化電動車銷售的預期。在富豪汽車集團(Volvo Car Group)宣示2019年前每輛新車都會放電動馬達、穆斯克預測10年內美國生產的汽車逾半數為電動車後,這些汽車零件製造商不僅態度謹慎,甚至語帶輕蔑。
美國Axle & Manufacturing控股公司執行長杜區(David Dauch)不久前在摩根大通於紐約舉辦的會議上說:「有關電動車如何使世界在一夕之間改變的,我要告訴你,這不會在一夕之間發生,數十年內也不會發生。」
北美最大汽車零件供應商之一的加拿大麥格納國際公司(Magna International)認為,在2025年以前純電動車占全球新車銷售約在3%至6%。該公司執行長華克(Don Walker)日前說,汽車製造商認同他的懷疑,認為電動車的滲透率不會太快。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7年9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