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卓越團隊的收心操

在新春伊始,帶領團隊做「收心操」,從心態調整、體力調適是深具消極與積極兩種意義。

傳統上,中國人會有認為過了農曆年後,才算是嶄新一年開始的心態,故導致多數人在回到職場後出現精神不濟、效率不佳的「年節症候群」的現象。正所謂個人行為是組織的縮影,這種現象會讓團隊像鬆脫的齒輪般,難以發揮戰鬥力。

因此,在新春伊始,帶領團隊做「收心操」,從心態調整、體力調適是深具消極與積極兩種意義。前者可協助同仁上緊發條,對抗慣性、抗拒鈍性,免至惰性;後者則可激發員工創意想像,持續變革、迎向趨勢。


慣性為墜落之源

不可否認,不論是個人或組織,皆有習以為常的慣性,容易陷入躊躇滿志的往日情懷,慣性慢慢會累積成鈍性,終究演變成惰性。

在《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一書(How the Mighty Fall)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歸結企業衰敗的主要徵兆,即是忽略了「最初的飛輪」。團隊因外在機會而分心,不再激發創新、不肯展開大膽的行動,甚至是沒能運用與過去同樣豐富的想像力以及強勁的力道持續推動飛輪。在此時刻,領導者變為力挽狂瀾的關鍵人物。

因此,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便說:「領導者的責任必須隨著每一個彎道,每一處障礙而改變,以確保其願景是清晰且真實可行的。」


三大構面發揮效度

筆者要提醒的是,在幫團隊做收心操時,不能當作例行公事、一視同仁,必須從企業願景的高度;從市場風向球變動的角度;從團隊運作的效能去評估每一個團隊的體質,以設定強弱度、頻率多寡,才能讓力道貫穿團隊深層的經絡,以便發揮效度。

這道理就好比伸出手來,五指皆長短不一;組織中各事業單位承受不同的目標,並以競合方式達成使命、共赴企業願景。然而,隨著環境的變動、市場發展趨勢的轉變,不同團隊面臨的競爭態樣也不盡相同,領導者必須據此量身訂做。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1年2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