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萬小時的淬煉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這句話用在新產品開發同樣適用。為什麼阿凡達全球賣座第一?為什麼iPhone的魅力無法擋?暢銷商品背後成功的秘密就在:以減法聚焦概念,以加法磨亮點子。

台上一刻鐘,台下十年功。安藤忠雄,建築界的大師級人物,20歲的時候立志要成為建築師,為實現自幼潛藏心中的夢想,他苦讀自學,奮鬥過程中當過拳擊手及卡車司機,他效法建築大師柯比意(Le Corbusier)的精神,以雙腳走遍歐洲,勤做筆記,繪製草圖,在文明古建築的光影中淬練自己的眼界與深度。

安藤忠雄在28歲時創立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但是由於沒有大學文憑,開業後是門可羅雀,直到一年多後才接到來自朋友的第一個委託案,但是安藤並不因此而灰心,他持續不斷地每年參加多項設計競賽,屢敗屢戰,在堅韌的戰鬥中吸取生命成長的養份,他的血液裡有著拳擊手的基因,在建築界裡,安藤忠雄宛若頑強拼搏的洛基,無論多少次的提案失敗,爬起來繼續往前走。


1萬小時磨練點亮潛藏天賦

1979年,安藤忠雄35歲,終於以「住吉的長屋」獲得日本建築學會獎,經歷長達15年戰鬥式的人生漂浮,才開始漸露頭角。

10年是成為大師必經的歲月,想要有所成,必須用這段時間來鍛造自己的專業技能,有紀律且專注的挑戰各種可能性。每天進行3個小時以上的練習,如此10年就是一萬小時,任何人物沒有經過1萬個小時的磨練,不可能點亮自己內在潛藏的天賦,不可能成為該領域的頂尖高手。

1960年代初期,披頭四尚未成名前,曾經在德國漢堡的平民酒吧,以及英國利物浦的The Cavern Club演唱,經常從黃昏到深夜連唱8個小時,從1961年到1962年,他們在The Cavern Club進行了292次表演,私下的排練更是多不可計數。雖然在這些場合披頭四只是廉價勞工,賺不了多少錢。然而,無休止的練習及演出,卻是新手成功的不二法門,每一次練習,技巧就更加精湛,每一次演出,團隊默契就更上一層樓。

密集苦練是產品暢銷的炸藥,徹底引爆1964年的披頭四風潮,使得他們的專輯「I Want to Hold Your Hand」在短短兩星期狂銷260萬張。


1百萬小時成就一項暢銷商品

一位歌星,一個演員,要經過一萬小時的辛勤排練,其說笑逗唱的功力才能達到拍案叫絕的境地。研究發現,一部豆漿機,一台吸塵器,同樣得經過長時間不斷的構思、設計、實驗與修正,才能看起來賞心悅目,用起來得心應手,價格又可為社會大眾所接受。

一件器物從誕生到暢銷,通常超過1萬小時,或百萬小時,或千萬小時,有時要甚至經常好幾個世代的集體努力,才慢慢的風行於世間。

根據美國杜克大學教授亨利.波卓斯基(Henry Petroski)的研究,叉子在西元1100年時傳到義大利,一直到14世紀,叉子作為餐具的功能才慢慢的比較明顯,不過,在當時使用叉子被認為是種做作的行為,17世紀的時候,叉子傳進英國,但流行的速度很慢,因為英國人習慣用手固定食物以便切割,後來叉子漸漸受到重視,其形式也不斷改變以改善功能,除二齒叉,還有三齒、四齒、五齒等不同設計的叉子,18世紀中期,才開始出現具有彎度、正反兩面的現代叉子原型。

波卓斯基在《利器》這本書裡提到:「用演化的角度來看諸如刀叉筷等器物的發明,我們得知其過程充滿實驗性,並非發明者一開始便胸有成竹,而是使用者不斷發現缺點後,再一步一步改進,文化、社會及技術都是影響因素。演化過程的每一步都會影響下一步的發展。」

對於講求速效的現代社會而言,叉子的演化真的是夠慢的,整整耗去6百年的光陰,比培養一位建築大師多出585年的時間,從這個角度看來,很多人們身邊的日常用品都是大師中的大師。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1年5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