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不點名】台灣2017「年度英文單字」
歲末年終,又到了回顧與反思的時節,國內外許多機構、出版社都在盤點今年的「年度詞彙」(word of the year),結果在11、12月陸續揭曉。
全球都關注的年度詞彙
英語世界最早發起此項活動者,咸信是「美國方言學會」(American Dialect Society),1991年起就持續發佈。美國的「梅里亞姆-韋伯斯特公司」(Merriam-Webster, Incorporated),即出版《韋氏新國際詞典》(Webster’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俗稱《韋氏大詞典》) 的出版社,自2003年開始發佈「韋氏年度詞彙」(Merriam-Webster’s Word of the Year)。以出版《牛津英語詞典》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聞名於世的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自2004年開始發佈「牛津詞典年度詞彙」(Oxford Dictionaries Word of the Year)。
澳洲的「澳洲國家詞典中心」(Australian National Dictionary Centre)、《麥考瑞詞典》(Macquarie Dictionary) 也有類似的發佈,總部設於美國德州的「全球語言觀察機構」(Global Language Monitor) 也沒有缺席。
英語世界的這些「年度詞彙」的發佈,取材、方法、目的各異,影響力各有不同,然最為世人矚目,最讓人期待的,當屬「牛津詞典年度詞彙」。最近幾年,牛津的年度詞彙舉世關注,引發各界熱議,造成廣泛的迴響,如2016年的post-truth(後真相)、2015年的繪文字「含淚大笑的臉」( Face with Tears of Joy),2013年的selfie(自拍)。
台灣的年度英文,你挑哪個字?
英文是台灣的全民運動,媒體重視英文,報導經常夾雜英文,許多社會大眾也習慣把英文掛在嘴邊。幾年前我就在想,既然台灣喜歡使用英文、討論英文,我何不仿效這些英語世界的機構、出版社,在台灣辦一個「年度英文」的活動?
時間回溯到2012年初,美國職籃NBA的華裔球星林書豪 (Jeremy Lin) 表現出眾,引發了一陣超級旋風,美國媒體特別為此造了一個Linsanity(林來瘋)的新詞,同樣席捲全台。2012年底,英國的政經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刊登了一篇評論馬英九的專文,題為Ma the bumbler(馬瞎忙,國內媒體多譯為「馬笨蛋」),頓時社會上都在熱議這個bumbler。如今想想,若要票選2012年的台灣年度英文,Linsanity和bumbler肯定高居前兩位。
2014年深秋,我開始認真思考「台灣年度英文」,不過當年的情況似乎有點渾沌,無法讓我立即提出類似的代表英文。作為一個長期關心英文詞彙發展的台灣人,我幾經思索,首先想到的,竟然是個讓我遲疑的冷門字眼:Taiwan macaque(台灣獼猴)。2014年6月,Taiwan macaque正式被《牛津英語詞典》納入,不過由於沒有媒體報導,社會上也不見討論,連我自己這一關都過不去。
全球都關注的年度詞彙
英語世界最早發起此項活動者,咸信是「美國方言學會」(American Dialect Society),1991年起就持續發佈。美國的「梅里亞姆-韋伯斯特公司」(Merriam-Webster, Incorporated),即出版《韋氏新國際詞典》(Webster’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俗稱《韋氏大詞典》) 的出版社,自2003年開始發佈「韋氏年度詞彙」(Merriam-Webster’s Word of the Year)。以出版《牛津英語詞典》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聞名於世的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自2004年開始發佈「牛津詞典年度詞彙」(Oxford Dictionaries Word of the Year)。
澳洲的「澳洲國家詞典中心」(Australian National Dictionary Centre)、《麥考瑞詞典》(Macquarie Dictionary) 也有類似的發佈,總部設於美國德州的「全球語言觀察機構」(Global Language Monitor) 也沒有缺席。
英語世界的這些「年度詞彙」的發佈,取材、方法、目的各異,影響力各有不同,然最為世人矚目,最讓人期待的,當屬「牛津詞典年度詞彙」。最近幾年,牛津的年度詞彙舉世關注,引發各界熱議,造成廣泛的迴響,如2016年的post-truth(後真相)、2015年的繪文字「含淚大笑的臉」( Face with Tears of Joy),2013年的selfie(自拍)。
台灣的年度英文,你挑哪個字?
英文是台灣的全民運動,媒體重視英文,報導經常夾雜英文,許多社會大眾也習慣把英文掛在嘴邊。幾年前我就在想,既然台灣喜歡使用英文、討論英文,我何不仿效這些英語世界的機構、出版社,在台灣辦一個「年度英文」的活動?
時間回溯到2012年初,美國職籃NBA的華裔球星林書豪 (Jeremy Lin) 表現出眾,引發了一陣超級旋風,美國媒體特別為此造了一個Linsanity(林來瘋)的新詞,同樣席捲全台。2012年底,英國的政經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刊登了一篇評論馬英九的專文,題為Ma the bumbler(馬瞎忙,國內媒體多譯為「馬笨蛋」),頓時社會上都在熱議這個bumbler。如今想想,若要票選2012年的台灣年度英文,Linsanity和bumbler肯定高居前兩位。
2014年深秋,我開始認真思考「台灣年度英文」,不過當年的情況似乎有點渾沌,無法讓我立即提出類似的代表英文。作為一個長期關心英文詞彙發展的台灣人,我幾經思索,首先想到的,竟然是個讓我遲疑的冷門字眼:Taiwan macaque(台灣獼猴)。2014年6月,Taiwan macaque正式被《牛津英語詞典》納入,不過由於沒有媒體報導,社會上也不見討論,連我自己這一關都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