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家為何首度未進百強?

台灣執行長首度「從缺」,有三個可能原因:
郭台銘辭鴻海董事長、聯發科財務成績下滑、評比權重標準改變。

《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自2013 年起,推出全球執行長100 強的評選,當年有一家台灣企業家入榜: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這項評比到去年為止,每年至少都有一位台灣企業家擠入全球百大CEO。

除了蔡明介仍持續入榜過兩次外,2015 年起,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連續入榜四次,2018 年擠進總排行第18 名的佳績。旺旺創辦人蔡衍明,也曾於2014 年入榜過一次。

但令人意外的是,最新出爐的2019 全球執行長100 強的名單中,首次出現了台灣企業家「從缺」的情況。為什麼?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項。

原因1:郭台銘辭鴻海董事長

今年6 月21 日,為了參與國民黨總統初選,郭台銘辭去董事長,這讓他喪失了競逐百強的機會。若他繼續在任,以鴻海2018 年營收首度突破新台幣五兆,每股稅後純益(EPS)也維持在高檔的8.03 元,應有機會蟬聯。

至於繼任的董事長劉揚偉,由於不符合就任需二年的標準,暫時無緣成為全球執行長100 強的接班人。

原因2:聯發科財務成績下滑

至於去年總排名59 名的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未能入榜,據《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編輯部指出,聯發科2018 年的績效表現可能是因素之一。

聯發科2018 年合併營收2380.57 億元,雖與2017 年持平,但全年淨利207.82 億元,較2017年減少13.7%,EPS13.26 元,也是近六年新低。

聯發科曾在法說會中表示,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包括電視晶片、電源管理IC、特殊應用晶片ASIC 及物聯網相關產品的出貨量下滑,也影響到了整體的財務表現。

不過,聯發科目前積極布局5G,9 月份發布世界第一顆量產的5G 手機系統單晶片,預計明年第一季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外界認為,聯發科在5G 的研發相對領先,明年有望進入收割期。

但除了財務外,聯發科也可能受到企業社會責任的評比權重改變影響。

原因3:評比權重標準改變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執行長100 強的評選,除了財務指標外,自2015 年起,納入與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環境、社會與治理(ESG),2016 年又再加上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評比。

這兩個項目對全球執行長的排名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以亞馬遜(Amazon)執行長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來說,未納入這兩項指標之前,也就是2013 及2014 年時,總排名分別高居第二及第一。但自2015 年起加入了ESG 的分數,就讓貝佐斯的總排名大跌到87 名,自此之後不但未再進入前十名,最高名次也只到去年的68 名。

今年《哈佛商業評論》全球執行長100 強的評選,更將ESG 及CSR 二項指標的占比,由去年的20%提高至30%,這更讓貝佐斯首度跌出了百名之外。

蔡明介也很有可能受到這項因素的影響,因為2018 年蔡明介在ESG 及CSR 的排名,都在四百至五百名以後,若是今年沒有明顯的提升,在權重提高的情況下,也很可能被擠到榜外。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許士軍指出,西方企業愈來愈重視財務面以外的表現,包括企業社會責任與ESG,這已是世界的趨勢。

從這份全球執行長100 強的名單中,也可以讓台灣企業思考,要怎麼樣把企業社會責任內化,並落實到經營管理的層面。

由全球執行長100 強評選提高ESG 相關的權重可以看出,未來光是讓股東滿意還不夠,更要盡到企業社會責任,才能算是頂尖的CEO。

更多內容請見2019年11月《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2019全球執行長100強〉
https://www.hbrtaiwan.com/journal_content_HBR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