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恒數位科技執行長簡士評:落實企業文化,數位不是萬靈丹

提供雲端人資解決方案的鼎恒數位科技,曾名列勤業眾信2019 Deloitte 亞太區高科技、高成長五百強企業。為何鼎恒執行長簡士評認為,數位不是萬靈丹?

如果要為卓越企業找出一些核心要素,「企業文化」絕對是其中之一。但企業文化是無形的力量,很難創造及衡量,本期文章〈網路貼文看出組織文化〉談到,過去習慣用員工調查或問卷來進行企業文化的研究,如今看來已不可靠。透過電子郵件、Slack 訊息(團隊通訊平台)、Glassdoor 貼文(雇主評價網)的數位痕跡,或許更可以找到企業內部真實的文化生態。

目前全世界各類型企業都強調「數位轉型」,任何企業內部的活動,幾乎都可以蒐集、記錄、儲存、分析,試著從員工日常生活的蛛絲馬跡,發掘他們真實的想法,或許是一個頗為創新的做法。

鼎恒數位科技執行長簡士評指出,很多過去蒐集不到的資料,如今都可以透過數位科技取得,累積到足夠的量,就可以發掘裡面的規則,創造更大的價值。

簡士評曾擔任台積電、鴻海、群創等大型企業的人資主管,六年前創立鼎恒數位科技,提供雲端人資解決方案及員工福利整合服務。該公司去年還名列勤業眾信2019 Deloitte 亞太區高科技、高成長五百強企業。

落實文化的三個面向

不過,簡士評強調,蒐集人的行為數據必須很謹慎,因為這跟蒐集生產線的大數據完全不同。

過去就有台灣企業要求生產部門的員工戴上定位手環,用意是記錄員工在每一個生產點的作業時間,藉以增進效率。但因為這種手環「全都錄」,包括員工在洗手間和茶水間的行為也全被記錄,造成侵犯隱私的疑慮。

另外,當機器被觀察時不會改變,但一般人若是發現自己隨時被觀察,像被監控般,就會開始改變行為。

例如某台灣企業想糾正員工遲到的習慣,上午9 點到10 點間到班的刷卡紀錄(9 點以後算遲到),會立即傳送給各部門主管。後來遲到的人乾脆就等到10 點零1分再刷卡,因為那時系統就不再傳送「遲到報告」。使得蒐集的數據無法反映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