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傳產融合高科技,奇美食品董事長宋光夫打造包子王國

30年前,宋光夫歸國接手走下坡路的奇美食品。他帶入高科技理念,今日已在全球累計賣出1.3億個刈包。宋光夫是怎麼融合高科技與傳產的各別優勢,打造包子王國的呢?

有家食品廠,每天生產的包子高達五十萬個,已多年蟬連台灣冷凍包子銷售冠軍。全台各大便利商店販售的包子,85%都來自這家公司。他們也是台灣第一家獲得日本加工肉品輸入許可證的業者,生產的米奇手掌造型刈包,成為東京迪士尼最受歡迎的餐點。

它是奇美關係企業「奇美食品」,主力產品包子和饅頭,占總營收的六成五。奇美生產的刈包也深受美國、歐洲等地消費者歡迎,全世界銷售量突破1.3億個。

2016年12月,就在台南航空站正對面,奇美食品幸福觀光工廠開幕。搭機旅客只要憑登機證,來到觀光工廠,就可以兌換一杯免費的咖啡。進來走一遭,更可以了解一顆顆美味的包子,是如何從饀料調製、麵皮發酵、製作成型,到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傳產高科技化/高科技傳統化

館內最特殊的展品,是一具自動化包子機。這台三十年前自日本進口,目前已經退役僅供展示的「古董」,當年可是十分先進。只要放入麵皮和饀料,一分鐘可以「捏」出32顆包子,不但快,更重要的是標準化,每顆包子的大小重量完全一樣。

「標準化」一直是奇美食品做包子的準則。三十年前,被舅舅許文龍從美國叫回台灣,接手創辦於1971年的奇美食品後,宋光夫決定結束原本的出口冷凍鰻魚事業,改生產國人天天都要吃的包子,從此打造出包子王國事業。

他常說,奇美包子是可以拿尺去量的,大小外觀都完全一樣。「既然我要商業化,就要尊敬消費者,不能賣給他不好的東西,」所以,他是以科技產品的概念來製作食品,要求自家產出的包子有一定的形狀、一定的高度、一定的圓周,品質絕不馬虎。

為了確保包子的風味,必須嚴守SOP。蒸熟後,立刻進行零下36度的急速冷凍,讓包子的中心溫度降到零下20度;更重要的是在運送過程中,必須全程保持零下18度,這樣的包子就可以保鮮一年,在復熱之後仍能保持良好的口感。

宋光夫帶給奇美食品的原則,就是傳統產業高科技化。

「麵粉是活的,加了酵母之後更是不可控的東西,」宋光夫長子、目前擔任奇美食品總經理的宋宗龍補充,以速食業的巨擘麥當勞來說,全世界的大麥克(Big Mac)漢堡一定都長得一樣,這也是奇美的目標。

雖然納入科技化的管理制度,但基於許文龍打造幸福企業的理念,管理仍維持「人的溫度」,宋光夫稱為「高科技產業傳統化」。所以,奇美食品儘管生產流程高科技化,但員工做得不好,會給改善機會,或是再加強教育訓練,而不像高科技業一切以績效目標為導向,不留情面。

手持傳產與科技業兩把刷子

為什麼堅持用科技業的模式管理食品工廠?這得從被奇美集團內部暱稱為「宋ㄟ」的宋光夫身上說起。因為除了奇美食品,他之前還身兼奇菱科技和奇菱光電兩家公司的董事長,在經營科技和傳產領域的雙重經驗下,讓他產生了獨特的管理思維。

三十年前,由於奇美食品營收狀況不佳,連年虧損,所以許文龍把當時在美國經營貿易公司的外甥宋光夫召回台灣,希望他幫忙把這家公司的業務結束,唯一的要求就是照顧老員工。

「他(許文龍)只交代我一件事,就是把這些歐巴桑照顧到退休,」宋光夫說,當時奇美食品有很多老員工來自鄉下,沒讀什麼書,家裡很窮,在奇美食品做了一輩子,許文龍覺得公司對這些人是有責任的,不能讓他們失去依靠,提出這樣的叮囑。

除了奇美食品之外,還有另一家公司「奇菱樹脂」,也被許文龍託付給宋光夫。

奇菱樹脂雖然不像奇美食品長期虧損,但也看不出什麼前景,所以同樣被許文龍列為「留校查看」的對象。

想不到,宋光夫花了幾年時間,硬是把奇菱樹脂從一家做塑膠染色的傳統產業,搖身一變成為製作複合材料的高科技公司,後來更投入液晶電視背光模組的開發,分拆出去成立奇菱光電。

柔軟身段,從頭學起

回想當時,從事塑膠染色的奇菱樹脂,幾乎都是靠人的經驗,染料要調配出什麼顏色、深淺濃淡,全憑老師傅一句話。這樣的公司怎麼管理?經驗又如何傳承?對這個行業一竅不通的宋光夫,第一步就是走進工廠,跟著工人一起蹲在大染缸旁從頭學起。他甚至找了一個在工廠旁,原來擺放腳踏車的棚子,鐵皮屋頂搭一搭,就當做辦公室。

「我還記得屋頂是斜的,是車棚最斜的地方,下雨的時候聲音特別大,」宋宗龍印象深刻。由於廠內都是生產區域,車棚是唯一能找出來的辦公空間。

堂堂總經理屈居腳踏車棚辦公,不委屈嗎?「工作只是一張桌子,沒什麼委屈的,I don't care(我不在乎),」宋光夫說得雲淡風輕。

即使到今天,宋光夫的辦公室,仍選擇設在奇美觀光工廠停車場旁的一幢鐵皮屋內,只比一般企業的經理辦公室稍大。他真心相信,「企業的成功,永遠比個人的排場重要。」

轉型化身集團金雞母

經過幾年努力,奇菱成功轉型,把塑膠染色全面電腦化和標準化,建立了至少五十萬種以上的色彩資料庫,可以依照需求客製化。現在iPhone專屬耳機AirPods的白色,也是奇菱科技為蘋果量身打造的。

1997年時,許文龍覺得LCD面板業,是這一世紀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決定投入,直到2013年出售給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前,宋光夫也成為新事業體的核心成員。許文龍要求宋光夫協助找材料和產品,奇菱科技因而跨入面板的背光模組,為此還分拆出一家新公司——奇菱光電。成立後業績快速成長,2007年尾牙席開八百桌,創下歷史紀錄,許文龍還親自到場致賀鼓勵。

2010年,奇菱光電全盛時期,韓國三星製造的液晶電視背光模組,有一半都來自奇菱,年營收高達新台幣八百億,當年是全國一千大企業前一百強。宋光夫回憶,出貨量最高紀錄,是曾一口氣包下超過150架的747貨機負責運送。

但面板業升級速度太快,投資成為無底洞,許文龍決定退出,也將奇菱光電這個金雞母出售,宋光夫就這麼離開了他一手養大的企業。

「我們是集團,還是要跟隨創辦人的腳步,」儘管不捨,但宋光夫對於創辦人的決策全力配合。奇美集團雖然規模驚人,卻從未上市,股份由原始創辦家族成員持有,非常團結一致。

2015年初,完全結束面板事業後,宋光夫將全部心力放在包子饅頭上。但,奇美食品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做包子呢?

奇美食品曾是鰻魚外銷日本第一大,但後來主事者無心經營,在宋光夫接手時,已經被其他業者超越,生意愈來愈差,再加上鰻魚養殖需要大量抽取地下水,對環境傷害很大。即使不收攤,一樣得轉型。

做什麼呢?宋光夫想到許文龍跟他說:「做事業要找可長可久的東西。」而奇美食品之前做過包子,這是台灣人都愛吃的東西,從包子還可以衍生到饅頭、水餃,都很合乎一般大眾的喜好,應該可長可久。

兩大關鍵,把包子賣向國際

而奇美食品能成長茁壯,還有兩項關鍵。

第一就是在1991年於7-ELEVEN推出的「大燒包」,造成市場熱銷,這個合作案由當時擔任7-ELEVEN總經理的徐重仁居間促成,賣到7-ELEVEN的包子,一度高居奇美食品業績的九成。

徐重仁被宋光夫視為生命中的貴人,二人雖然都是台南人,之前並不認識,合作之後才發現,彼此老家走路距離不到十分鐘,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但尷尬的是,統一自己就在做包子,旗下的便利商店為什麼跟奇美買包子?連統一集團創辦人高清愿都曾經調侃宋光夫:「宋董,我們的包子做不贏你。」

奇美食品得到的另外一項加持,就是取得日本加工肉品輸入許可證,重新開啟外銷的大門。

說「重啟」,是因為奇美食品本來有大量來自日本的訂單,但自1997年台灣爆發口蹄疫之後,就無法再外銷日本。宋光夫在2000年前後,主動接洽日本農林水產廳,並依據他們的要求,耗資五千萬元改善工廠設施及作業程序,才成為台灣第一家獲得日本進口許可的肉品加工廠。

現在,奇美食品外銷的比例持續擴張,已接近全年營業額的三成,銷售超過三十個國家,以刈包為主力產品。其中最知名的就是米奇手掌造型的刈包,這款刈包採用日本長崎的角煮燒做為豬肉調味,連蔡英文總統吃過後都讚不絕口。

近幾年來,全球飲食趨勢大變革,愈來愈多居家冷凍即食料理的需求,奇美當然不會錯過。打開官網,從靈芝雞湯、豬排、到時下最夯的舒肥嫩雞胸等產品陸續推出,產品線愈來愈多元。

去年,奇美食品首度邁出台灣,在菲律賓建廠,將目標瞄準東協國家,可惜12月底正準備量產時,就碰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暫時喊停。然而,未來要走國際化的方向非常明確,奇美食品的下一章,仍然值得期待。

更多內容請見2020年11月《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隨處都是我的辦公室〉
https://www.hbrtaiwan.com/journal_content_HBR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