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宣高新明 「一生懸命」經營魂,人生70更精采



半導體是台灣產業的重要支柱,具備完整的生態鏈,但半導體業中的女性領導人,卻是鳳毛麟角。

帆宣系統科技董事長高新明,正是其中的少數。今年入榜《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台灣第一份最佳女性CEO調查中,上市公司傑出女董座15強。

高新明於1988年創辦帆宣,跟著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一起成長。她也跟許多半導體產業創辦人一樣,一開始在工研院任職,掌握住契機即創業。自公司成立後,至今累計年度ROE(股東權益報酬率)206.8%,近5年平均每股稅後盈餘(EPS)4元,市值成長率則為182.5%。

帆宣創辦時,一開始的主要業務是半導體廠需要的產品與材料,之後逐漸進入更高附加價值的廠務及製程系統規畫整合服務,如今已是艾司摩爾(ASML)、應材等國際一級大廠供應鏈的成員。知名度雖不如台積、聯電、日月光等,卻是這些大廠背後不可或缺的支援力量。

近年來半導體產業強強滾,帆宣也跟著蒸蒸日上,去年(2020)剛創下33年來營收新高251.2億元。今年前10月營收已突破260億元,EPS來到6.31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的4.88元。

百億女董也是「媽媽社長」

身為高科技業中少見的女性領導人,名字也很男性化,但高新明卻具備相當特殊的氣質。在眾人聚會的場合,她不多話,也不喜歡在媒體曝光,線條柔和的臉上總是堆滿笑容,很有媽媽的味道,而且始終活力充沛,完全看不出年屆七旬的她已經做祖母了。

「我的員工有人叫我高媽媽、高小姐,或是高董,叫什麼都可以,只要他們覺得親切就行,」高新明笑著說,創業前在工研院任職,那時才30多歲就有人叫她「高媽媽」了。

帆宣近年來積極投入智慧城市的基礎建設,與資通訊整合服務廠商皇輝科技有許多合作。皇輝執行長張智強觀察,高新明就像日本人常說的「媽媽社長」,帆宣就是她親手拉拔長大的孩子,所以她照顧員工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該管教的時候會管教,但面對老鷹攻擊的時候,會像母雞保護小雞。」

張智強與高新明是認識超過十年的好朋友。2014年,越南發生排華暴動事件,當地許多台商都被波及,帆宣也是其中之一,由於抗爭劇烈,許多台籍員工被困在工廠中,外面的情況不明,又不斷有人在外喊叫、敲打門窗,「她談到員工飽受煎熬和備受威脅的心情時,眼眶都泛淚,」張智強說,自己雖然不是帆宣的員工,卻可以深切感受到高新明的真情流露。

放下安逸去創業

但是這位「高媽媽」只要一談到工作,馬上變成一絲不苟的企業領導人。即便已經到了可以含飴弄孫的年紀,高新明每天還是工作十幾個小時。張智強說,有一次跟高新明約在她家樓下大廳談事情,結束已近晚上11點,回頭一看,高新明的特助站在後面,準備跟她開下一個會。

對高新明來說,帆宣就是她的孩子,也是她一生志業。「她對帆宣的重視,就像日本人說的『一生懸命』,用生命關注,」張智強形容。

其實高新明當年創業,並沒有什麼外部驅力,例如家中清貧,必須靠她翻身。創業之前她在工研院工作,先生宋朝欽是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的交大電子工程系同學、茂宣企業的創辦人,當年的經營績效可排進服務業前五百大。很多人眼中的她,是一個可以舒舒服服過日子的「董娘」。

但高新明好似天生具備創業的基因,追求的從來不是穩定安逸的生活。既然如此,「為何不進先生的公司,一起創業呢?」很多人好奇問她這個問題。

高新明的回答是,她也曾想跟先生一起創業,但先生拒絕,原因是不希望未來公司決策夫妻會不同調。這刺激了高新明:「那我就自己創業吧」。

她從30歲開始,每到年底就習慣在一張紙上寫下未來一年的3至5項重大目標,放在抽屜裡,一年後看看達成了多少,同時訂下未來的新目標。

寫著寫著,她突然領悟到,如果繼續留在工研院,未來5年應該還是在同一個位置上,做相同的工作,「我看不到任何改變的機會,」她說:「如果未來五年都沒有變化,我大概會在這裡窒息。」

80年代是台灣半導體與科技產業的創業高峰期,當她正想要改變時,契機很快就來臨了。

1987年,台積電從工研院電子所分出創立,除了需要興建廠房和進口大型機器設備外,其實還需要很多周邊的材料、設備,像是無塵衣、面罩、腳踏墊等等。當時產業剛萌芽,國內無人製造,幾乎都要從美國進口。高新明看到這個機會,先到美國成立了一家公司,專門處理半導體所需的品項進口,之後再回台灣成立帆宣。

帆宣總經理林育業,是高新明創業的重要夥伴,也是她在工研院的同事。「我跟他說,創業以後一輩子就不用再找工作了,」這句話還真的打動了林育業,決定離開工研院跟高新明一起「撩落去」。

轉型+上市,引發高速成長

草創初期的台積電也在摸索階段,會不斷給帆宣「出考題」,高新明總是見招拆招,只要客戶有需要,就是使命必達。在與台積電共同成長的過程中,帆宣不斷累積專業知識和技能,取得業界的口碑,後來其他的半導體廠包括聯電、力晶等也都成為客戶。

除了創業時機得當,帆宣的成長還有二個關鍵。第一是從零件設備代理,轉型為廠務建設與系統整合。

由於半導體產業自1990年代快速成長,建廠的需求不斷增加,本來相關業務都交給國外的建廠團隊承接。之前是帆宣合作對象的日本廠商三菱氣體化學,覺得經常要派人來台灣做機電、氣體或是水處理的工程不敷成本,希望帆宣協助接手。

其實當時帆宣還只是一個零件代理商,要承接廠務等於從零開始。但高新明仍決定讓公司發展新的成長動能。事後證明,這是公司轉型的重要決策,讓帆宣在半導體供應鏈又往上跨了一步,邁入無塵室工程、氣體供應系統設計、廢液處理及廢水收集等更高階的領域。目前這類廠務工程在帆宣的營收占比已經逼近45%。

高新明指出,光做代理太辛苦,國外原廠看到代理商賺錢,就想拿回去自己做;如果利潤不好,又動不動威脅要換人代理。所以一定要強化自身競爭力。

第二個關鍵,是高新明體認到,帆宣要跟著客戶一起成長,不能甘於做一個小小的供應商。

當年帆宣是台積電晶圓製程的研磨漿料(CMP Slurry)最主要供應商。她還記得,一開始曾有一位台積電主管在進貨時,站在帆宣倉庫門口說:「將來台積八吋廠的研磨漿料就靠你們了,你們斷貨我們就停擺了。」

高新明思考,現在台積電很多東西靠帆宣供應,但對方不斷長大,帆宣如果沒有同步成長,「未來人家還看得上你嗎?你還能跟人家匹配嗎?」

「當然我那時也沒想到他會像今天這麼大,」高新明覺得,當客戶台積電一直走向國際化,帆宣不能一直做一個小規模的私人公司,應該要有更大的布局。這讓她想要把公司上市。

她先生的公司茂宣一直不上市,當高新明跟先生提到上市計畫時,宋朝欽有些遲疑,「他問我,妳確定要去拋頭露面?」當然最後因為要跟客戶同步成長的理念,還是決定朝這個目標邁進。

在創業的路上,宋朝欽一直是高新明最堅強的支柱,雖然他很少對太太的事業發表評論或建議,但周圍的朋友都很清楚,其實宋朝欽很關注帆宣的發展,有時還會開玩笑地跟朋友們說,帆宣做得很不錯,股票可以多買一些。

2000年時,高新明決定走上市櫃之路時,也喊出營收破百億的目標。當時公司營收還不到50億,身邊很多人都覺得她太過樂觀。但她真的說到做到,帆宣2002年上櫃,2004年上市,同年營收也正式突破百億大關。

高新明常會設定一些讓自己喘不過氣的目標,所以也完全沒有讓子女接班的計畫。「我都做這麼辛苦,還要他們那麼辛苦嗎?」再者,帆宣是技術導向的公司,應該要由專業經理人經營,子女們就讓他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好。

女性企業家的柔中帶剛

不過身為半導體業界少有的女性領導人,一路以來,仍有不少女性特殊的體會。創業初期,日本商社的社長來台灣,看到是一位女老闆,就會顯露「很奇怪」的表情。這類場合就需要請她的先生宋朝欽、也是公司股東出面,淡化「女人當家」的色彩。

這招很有效。因為高新明很有「好媽媽」的形象,讓日本人對她大為讚賞,「他們說我很有中國女性的味道,也跟日本女性一樣溫柔婉約,」高新明說到這段也不禁莞爾。

日本人應酬習慣「續攤」,這時高新明就不能參與了,同仁會跟她說:「高小姐,妳可以回家了」,她也會很有禮貌地說:「我先走了,你們繼續。」

不只日本人對女性有刻板印象,有一次德國公司駐新加坡代表來台談合作,一樣要請宋朝欽出面。因為當年帆宣知名度還不高,原廠都會主觀希望見到一位理工男的老闆。

抱著「一生懸命」的企業家精神,高新明目前還沒有退休念頭,而且正很認真地為公司規畫「第二曲線」。她常提醒同仁:「3、5年之後,我們吃什麼?喝什麼?帆宣不能再靠護國神山吃飯。」

因此帆宣已跨足智慧城市領域,發展電力、通訊系統、廢水處理等層面的基礎建設;未來還要進一步發展智慧交通、智慧教育和智慧醫療等領域。

以前高新明打算70歲退休,不過她現在覺得,如果體力、腦力還可以對公司有貢獻,就繼續做下去,帶領帆宣,衝出下一波高峰。

更多內容請見2021年12月《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專案經濟來臨!〉
https://www.hbrtaiwan.com/journal_content_HBR184.html

本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