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大小眼 讓你炯炯有神
常聽到來看診的朋友們描述自己眼睛無法完全張開,看來像就沒睡飽;或是眼睛一大一小,眼球露出的比例不一,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看來就像沒睡飽」的眼睛模樣。其實這些可能都是提眼瞼肌無力的表現,也就是俗稱的眼瞼下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眼瞼下垂是什麼?造成的原因有哪些?
既然是眼皮無法正常張開的問題,我們就要先來瞭解一下眼睛睜開的機轉。一般來說,上眼皮張開主要是靠提眼瞼肌和米勒氏肌,這兩種肌肉都連接在眼瞼板上,其中又以提眼瞼肌為主要張眼力量來源,如果提眼瞼肌無力,就會導致眼瞼下垂。
眼瞼下垂定義為上眼瞼無法正常張開,也就是眼瞼蓋住過多的黑眼球(虹膜)。一般正常情況下,在輕鬆凝視正前方時,上眼皮約會蓋住虹膜1毫米之內,若是上眼瞼與黑色瞳仁(角膜)的上緣距離小於1毫米,就稱為眼瞼下垂。除此之外,常常還會導致代償性的前額肌肉出力,造成抬頭紋增深及眉毛提高的表現。
後天性眼瞼下垂包括有神經性、肌肉性、外傷性及機械性;其中以肌肉性佔大宗,主要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提瞼肌的功能會因肌肉退化或長年使用,使提瞼肌筋膜鬆弛,或與眼瞼板接合處脫位導致。臨床經驗發現,隨著時下年輕人越來越廣泛使用雙眼皮貼片和角膜放大片,出現眼瞼下垂症狀的比例有年輕化的趨勢,因為反覆頻繁的翻動眼皮的確可能造成提瞼肌筋膜鬆弛。
✔ 提眼瞼肌無力的治療方式?
治療眼瞼下垂要根據不同成因來對症下藥,而最常見的肌肉性眼瞼下垂則要視提眼瞼肌的功能,來做術式的選擇。在消除前額肌的代償作用之下,眼睛往最下方看再往最上方看,其間的距離,就是提眼肌作用功能的範圍。正常為12毫米以上,功能堪稱良好為10毫米~12毫米,尚可為6毫米~9毫米,不佳為5毫米以下。
〈1〉提眼肌功能正常:
一般採用提眼肌筋膜之對摺縮短縫合術即可達到很好的效果。
〈2〉提眼肌功能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