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交聯程度不是愈高愈好! 這些細節讓你更懂玻尿酸



玻尿酸能夠保濕、鎖水,讓皮膚澎潤有彈性,卻容易被人體分解,因此玻尿酸的「交聯程度」就是穩定結構、延長維持效果的關鍵。但交聯程度是愈高愈好嗎?又該如何聰明選擇適合的玻尿酸針劑?讓皮膚科專家陳振豐醫師告訴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玻尿酸(Hyaluronic Acid)又稱「透明質酸」,常被用於填補臉部凹陷、加強局部飽滿度,但在未經加工處理前,其分子結構有如一條條的細繩,結構鬆散而容易分解,約在24~48小時內就會被人體中的「玻尿酸酶」代謝。

為了讓玻尿酸的保水效果維持得更久,廠商在製作針劑時會在其中加入「交聯劑」,將玻尿酸細繩之間的交聯點連接起來,就像在每一條細繩之間綁上許多緞帶,使其鬆散的結構成為緻密的膠體。經過如此交聯加工的玻尿酸,就更可抵抗玻尿酸酶的代謝,小分子玻尿酸約可維持6~9個月,中大分子玻尿酸則為12~18個月。

✔ 決定玻尿酸特性的要素:交聯程度、顆粒、濃度
陳振豐醫師指出,決定玻尿酸產品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別是交聯程度、顆粒大小、濃度高低。當玻尿酸分子的交聯程度愈高,分子就愈大,具有愈高的黏彈性,通常被用來施打於臉部需要較強支撐力的部位,舉凡蘋果肌、鼻子、下巴等;而當交聯程度愈低,分子就愈小,具有愈高的延展性,因此容易在淺層皮膚中均勻平鋪,適合用以施打於淚溝、嘴周等精細部位。

換言之,玻尿酸要施打在哪些部位,取決於玻尿酸的交聯程度、分子大小和質地。交聯程度低、分子小、質地柔軟的玻尿酸,若被施打在需要支撐的部位,不僅幾乎看不出效果,維持時間也非常短;而交聯程度高、分子大、質地黏稠的玻尿酸,則是不適合用來施打在眼周、嘴周等精細部位,否則容易因塑形困難而導致皮膚凹凸不平,一旦選擇錯誤的產品施打,就可能必須使用「降解酶」溶解玻尿酸之後,再重新施打適合的玻尿酸。

然而,由於目前衛生署仍未核准降解酶針劑之藥品許可證,若消費者治療需降解酶針劑,必須由醫師向衛生主管機關專案申請才能使用,足見選用適合玻尿酸的重要性。

✔ 交聯劑添加濃度有規定 並非愈多愈好
「交聯劑並不是加得愈多就愈好!」陳振豐醫師指出,目前在台灣合法上市的玻尿酸產品,都是採用「BDDE交聯劑」來製作。製作時,除了用以連結玻尿酸分子的交聯劑之外,還會有部分交聯劑未和玻尿酸分子結合,因而游離在溶液當中。儘管與玻尿酸分子結合的交聯劑會隨著時間被代謝,對人體並無傷害,但游離在溶液當中的交聯劑卻可能產生致癌性,因此在製程中必須再經過純化過程,使交聯劑在玻尿酸產品中的濃度小於2ppm,才不會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