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風險自行承擔?醫美合約該怎麼看?
日前有美魔女接受豐臀手術後,引發菌血症、蜂窩性組織炎和筋膜炎症狀,住院15天之後才保住性命,由於手術程序無誤、也無法證明蜂窩性組織炎與抽脂的因果關係,加上手術合約中明定「手術後得自行承擔風險」,所以醫院獲不起訴處分。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許多民眾時常不瞭解必須面對的風險,一旦發生預期外的結果,醫療糾紛常難以避免。究竟醫美合約該怎麼看?讓江皇樺律師為你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般而言,醫美合約規範了什麼?又保障了什麼?
對於消費者而言,用以確認接受療程、費用及治療期間的白紙黑字,都是在保護自己,避免日後衍生的糾紛;對於醫師或診所方而言,相關責任的歸屬、解除終止合約等內容,往往是用來明確、減輕或規避自己責任的方式。
因此,消費者在簽訂醫美相關療程的合約前,務必就「相關責任的歸屬」及「解除或終止合約的事由及方式」等內容詳細閱讀,並確實完全理解,才能避免日後雙方因對於內容的解釋不同而橫生糾紛。以筆者親身經驗來說,同樣一句話可以有一種、二種甚至三種解釋方式,彼此之間可以南轅北轍,足見充分理解合約文字的重要性。
✐ 醫美合約主要有以下重點內容: ✐
▸ 消費者接受的療程/手術內容
▸ 療程的費用及治療期間
▸ 相關責任的歸屬
▸ 解除或終止合約的事由及方式
✔ 簽下「手術後得自行承擔風險」的合約,是否意味著消費者必定求償無門?
醫美的「手術風險」一般並不會鉅細靡遺地寫在合約中,通常都是在「手術同意書」或「麻醉同意書」中說明。正常來說,手術風險不外乎手術失敗的可能性、術中及術後引起的併發症或副作用等,雖然有些診所會要求病患簽下「自行承擔手術風險」的條款,但實際上這類條款可能都是無效的。在刑法上,「得到病患的承諾或同意」或許能阻卻構成業務過失傷害或致死,但前提必須是病患已經充分瞭解手術可能的風險,並且同意或承諾,才得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