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藥物「伊維菌素」可望抑制新冠病毒生長



新型冠狀肺炎病毒(Covid-19)肆虐全球,科學家們持續開發、測試各種藥物,只為找到能夠對抗新冠病毒的解方。最近有澳洲研究團隊發現,寄生蟲藥物「伊維菌素」可望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生長,讓我們一探它的真面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前,澳洲摩納希大學的研究團隊將寄生蟲藥物「伊維菌素(Ivermectin)」注入含有屬RNA病毒科的冠狀病毒的細胞培養皿內,發現在48小時後,RNA病毒減少5000倍,因此推論伊維菌素能抑制新冠病毒生長,並有潛在治療的功效。

什麼是伊維菌素?
伊維菌素是一種早已被全球廣泛使用的寄生蟲藥物,最早在1975年由日本化學家大村智發現,可用於治療多種寄生蟲疾病,舉凡頭蝨(head lice)、疥瘡(scabies)、盤尾絲蟲病(onchocerciasis,又名河盲症river blindness)、類圓線蟲病(strongyloidiasis)、滴蟲病(trichuriasis)、蛔蟲病(ascariasis)及淋巴絲蟲病(lymphatic filariasis)等,均能獲得有效治療。伊維菌素長年幫助人類對抗多種寄生蟲惡疾,對世界貢獻良多,因此讓大村智於2015年獲頒發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根據研究發現,伊維菌素與無脊椎動物特有的開口型麩胺酸鹽氯離子通道(glutamate-gated chloride ion channels),以及無脊椎動物肌肉中γ-胺基丁酸氯離子通道(GABA-activated chloride channels)活化的抑制有關,這樣的抑制作用可影響其神經傳導,讓肌肉麻痺、癱瘓,最終導致死亡。「寄生蟲正是一種無脊椎動物,所以科學家就利用伊維菌素來治療寄生蟲疾病。」曾德朋醫師指出,伊維菌素屬於處方藥物,目前已有口服、外用塗抹兩種劑型,前者可用於治療疥蟲感染的皮膚病,後者則可局部用於酒糟肌膚,有助緩解酒糟肌膚的不適。

▸ 伊維菌素結構圖


酒糟致病機轉複雜 蠕形蟎蟲僅是其中之一
酒糟主要分為「紅斑血管擴張型」、「丘疹膿皰型」、「鼻瘤型」、「眼睛泛紅型」等四種,各個型態可能獨立發生,也可能同時存在,其初步定義是指臉的中心部位泛紅,每次發作超過十分鐘,持續期間超過三個月,經由醫師診斷,排除某些免疫性及特定發炎性疾病,就有可能是酒糟肌膚。

「酒糟是一種容易受到環境影響的疾病,致病機轉非常複雜,蠕形蟎蟲是其中之一。」曾德朋醫師說明,其實每個人皮膚中都有蠕形蟎蟲的存在,在正常情況下,並不會引發任何症狀,但如果肌膚狀態失衡、變得脆弱,就可能讓蠕形蟎蟲增加,成為誘發酒糟的危險因子之一。舉凡過度勞累、免疫力下降、皮脂分泌過度旺盛,或是因為塗抹不適合的保養品、接受不當的醫美療程,讓肌膚屏障遭受嚴重破壞,都可能加速蠕形蟎蟲的繁殖,使肌膚產生泛紅、發炎等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