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別亂抓!這樣做,才能避免復發



濕疹是台灣人常見的的皮膚疾病之一,由於成因複雜,又不容易痊癒,因此成為許多人的惡夢。究竟濕疹肌膚該如何照護才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濕疹」是一種皮膚過敏反應,泛指所有令人發癢、不易痊癒的皮膚疾病,舉凡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過敏性濕疹等,都屬於濕疹家族的一員。濕疹在身體各部位都有可能發生,而且成因十分複雜,一般認為與遺傳、體質、環境、壓力、作息有關,加上容易復發、難以根治,所以是許多人的心頭大患。

濕疹之所以被稱為「濕疹」,是因為將患部的組織切片置於顯微鏡底下觀察時,會發現表皮層有許多發炎細胞浸潤,在表皮和真皮之間產生了空泡變化,使皮膚表面有潮紅、腫脹,以及水泡、丘疹、脫皮等症狀,甚至可能滲出組織液,讓皮膚變得濕黏,讓人感覺劇烈搔癢——這就是濕疹的第一個階段,稱為「急性濕疹」。

急性濕疹的症狀減輕後,皮膚狀態會以丘疹、鱗屑、結痂為主,並逐漸變乾、增厚,甚至出現整片脫屑的現象,患部的膚色會轉為紅色或淡紅色,這就是「亞急性濕疹」;隨著發炎反覆發作,肌膚角質的代謝會愈來愈不正常,無法產生天然保濕因子,角質層也無法抓住水分,使皮屑增加、膚色轉為暗沉,表皮層更會持續增生、變厚,變得乾硬粗糙有如厚繭,甚至產生裂縫,這就是所謂的「慢性濕疹」。

濕疹千萬別亂抓 以免症狀惡化
無論濕疹處於上述哪一個階段,相同的特徵都是讓人癢得受不了,而且愈抓愈癢,愈癢又愈想抓,形成難以挽回的惡性循環。當搔癢出現時,無論是用手掌拍打、指甲搔抓,甚至用熱水燙,都不是好方法,因為這些動作會破壞脆弱的表皮層,也會誘發病灶的微血管擴張,對肌膚都是莫大的刺激。不僅如此,萬一抓破了病灶,更可能造成細菌感染,導致症狀更加惡化。

如果真的癢得受不了,該怎麼辦才好呢?建議可先用冰冷或微涼的水沖洗,或利用冰袋或濕毛巾短時間冰敷,再塗上保濕產品來鎮定肌膚,接著就要求診皮膚科,由醫師找出濕疹的病因,真正對症下藥。只要按照醫囑擦藥、服藥,通常都能順利緩解發炎、發癢的症狀。

在日常保養方面,濕疹患者也有許多細節要留意
〈1〉清潔
過度的清潔容易對濕疹肌膚造成刺激,因此重點就在於「溫和」。若皮膚沒有太油、太髒,可優先只用微涼的清水,或是只搭配無香料的產品輕柔洗滌,避免使用強調清潔力的產品,以免帶走肌膚的天然保濕因子和生理性油脂,讓患部變得更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