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抓,那也癢?幹細胞生長因子助你遠離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可能因遺傳、外在環境刺激造成,如此難纏的疾病究竟該如何治療?除了外用藥膏、口服藥物之外,幹細胞生長因子也是另一種解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嬰幼兒時期,常見症狀包含皮膚發癢、紅腫、苔蘚化,其中發癢是最主要的症狀,有時患部會有清澈液體流出,隨著發炎時間愈久,液體可能變得愈加濃稠。未滿足歲的嬰兒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紅疹會遍佈全身;隨著年紀增長,症狀會逐漸改變,年紀稍大時會發生在肘窩、腋窩等部位;成年以後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則好發於手腳等部位。無論是患者本人或其家族成員,除了皮膚相關症狀,也可能伴隨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以外用、口服為主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方法,主要分為「外用」和「口服」兩種。外用藥膏屬於第一線或第二線的治療藥物,醫師在診斷後,會根據病灶的部位、範圍來選擇不同強度的藥膏。
〈1〉局部類固醇藥膏
類固醇藥膏可抗發炎、免疫抑制效果,只要針對患部直接塗抹,即可獲得良好控制。然而,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會讓皮膚變薄、微血管擴張,帶來萎縮性高血壓、糖尿病、肌肉不適、月亮臉等副作用,更可能造成毛囊發炎、刺痛感染,停藥後甚至會導致症狀更嚴重。以12歲以下孩童來說,長期使用更會導致腎上腺功能障礙或「庫欣氏症候群」。「庫欣氏症候群」是因腎上腺皮質醇分泌異常造成的一系列症狀,患者外觀會出現月亮臉、軀幹性肥胖、肌肉無力、背部疼痛等問題,另導致高血壓、血糖升高、腹部皮膚出現暗紫色條紋,女性患者可能產生體毛增加,或月經不規則等症狀。
〈2〉保濕劑
使用類固醇藥膏時,可搭配保濕劑增加皮膚屏障、減少水分流失,避免乾燥、搔癢、紅斑、苔蘚化等症狀,藉以減少類固醇藥膏的用量。保濕劑分為油膏、乳霜、乳液等質地,可能讓皮膚產生黏膩、悶濕等不適感。
〈3〉免疫抑制劑藥膏
這類藥膏是利用免疫抑制的特性來抑制異位性皮膚炎,效果也十分良好,不過長期下來會增加淋巴瘤、皮膚癌的風險,所以也不適合長期使用。

當外用藥膏無法有效控制時,可使用口服抗組織胺來止癢,若傷口有細菌感染,則必須再加上抗生素治療,這兩種方法僅能減緩症狀,還要搭配口服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治療。然而,口服類固醇會導致腎上腺機能不足、生長抑制問題,增加嚴重感染的風險;口服免疫抑制劑則可能引發腎毒性、高血壓、多毛症、牙齦增生等副作用,也會增加感染風險,使用前應由醫師詳細評估。



「外用+注射」幹細胞生長因子 可幫助重建肌膚再生
除了外用藥膏、口服藥物之外,「幹細胞生長因子」也是另一種解方。它的作用和免疫抑制劑非常類似,最大差異在於免疫抑制劑有強烈副作用,而幹細胞生長因子沒有副作用,不會讓免疫系統有過度激烈反應,又可紓緩皮膚癢腫的症狀。不僅如此,幹細胞生長因子能抑制體內肥大細胞釋放的發炎因子,促進皮膚細胞的活化和再生,幫助去除老化、受損和苔蘚化的皮膚細胞,促進纖維母細胞活性,進一步修復真皮層組織環境,重建良好的膠原架構,幫助肌膚恢復白透健康。

由於皮膚細胞的修復、免疫抑制需要時間作用,幹細胞生長因子療程主要採「外用+注射」方式,每天在患部塗抹生長因子,同時搭配注射免疫抑制型的生長因子,藉以調理身體的免疫細胞。注射部分,初期建議每兩週注射一次,治療第一個月即會感覺搔癢減緩,兩三個月可以看見明顯效果,之後再由醫師評估、調整注劑量和時間,半年內患部就會逐漸康復。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飲食方面,必須避免容易致敏的食物,包含花生、巧克力、海鮮、牛奶、雞蛋,以及火腿、香腸、滷製品,醃漬品、罐頭食品、酒精等容易誘發組織胺釋放的食物,都應少吃為宜。在保養方面,最需要做好保濕工作,平時應以不過燙的清水來清潔皮膚,避免洗去油脂層,洗澡後趁著皮膚還溼潤時,盡快塗抹不含香料、防腐劑的保濕劑,不但能降低發炎的程度,也可幫助減少藥物用量。此外,由於塵蟎、灰塵都屬於誘發因子,居家環境應按時清潔、控制濕度,經常開啟空氣清淨機、除濕機,以減少發作頻率。

異位性皮膚炎容易復發,但也絕非無法根治,讀者若有相關困擾,千萬不可自行買藥亂擦,以免導致可怕的副作用。別忘了要遵循醫囑用藥、接受適合的治療,同時保持作息規律、睡眠充足和心情愉快,就能讓膚況獲得良好的控制喔!


陳人輔 博士
現任喜資生技創辦人暨科研總監|英國諾丁漢大學生物醫學博士|國立陽明大學口腔生物所碩士|致力於成人及胚胎幹細胞、再生醫學、幹細胞生長因子、美容再生醫學等相關領域進行研究與實際應用,曾於香港擔任亞太幹細胞研發副總及科技新報科學顧問

更多精采內容請至《醫美時尚》官網 www.dr-beaut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