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脊髓損傷,就交給幹細胞生長因子
根據資料顯示,國內每年每萬人當中約有2.46人發生脊髓損傷,不僅對生活造成極大不便,伴隨而來的照護花費更是龐大負擔。過去脊髓損傷是不可逆且無法治癒的,但隨著醫療科技進展,現在有機會利用幹細胞生長因子來改善症狀,讓患者有機會重新站起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謂脊髓損傷,是指脊椎受到外力等急性傷害,使神經訊息傳遞出現問題,於是身體喪失運動、感覺功能,甚至連自主呼吸、排泄都有問題。造成脊髓損傷的原因,通常分為以下兩種:
〈1〉外力造成的傷害:包含發生車禍、自高處墜落、摔倒、運動傷害、姿勢不良,或是脊椎遭槍傷、刀傷,於是脊椎移位、骨折導致內部的脊髓受到傷害。
〈2〉疾病造成的傷害:包含脊髓發炎、脊髓腫瘤、脊髓血管疾病、脊髓病變、自體免疫疾病等因素,都會對脊髓造成傷害。
脊髓損傷分成三類 嚴重者可能癱瘓
依照損傷部位和嚴重程度的不同,脊髓受損的症狀也有差異,包含運動功能障礙、感覺障礙、自主神經失調等三類。
〈1〉運動功能障礙:輕微時四肢有發麻症狀,嚴重者會導致無法自由活動行走,甚至出現下肢癱瘓、四肢均癱瘓等現象。
〈2〉感覺障礙:感覺功能發生異常,患者無法感到疼痛、觸覺、溫度,也有四肢發麻的症狀。
〈3〉自主神經失調:由於人體的脊髓神經掌管部分自主神經功能,若脊髓受損而使自主神經失調,會造成呼吸、心跳、血壓、排汗、大小便控制、性功能出現障礙。
脊髓損傷難恢復 急性期治療是關鍵
神經細胞壞死後,再生的機率相當低,換言之,脊髓一旦發生了損傷,就很難再恢復。因此,脊髓受傷後的急性期(約48小時內)應儘速接受適當的手術治療,不僅要保護脊髓不再受到傷害,也要將移位的脊椎復原,藉以減少脊髓壓力,降低受到壓迫的神經組織細胞持續壞死的機率,同時固定脊椎骨頭,讓損傷降至最低。手術結束後,患者必須持續接受復健治療,邁向足以獨立生活的階段,而復健時間取決於患部受傷及發炎的程度,短則數個月,也可能要持續好幾年。
幹細胞生長因子 可減緩脊髓損傷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