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也會「社交疲勞」?從這些行為變化看出牠的壓力信號 !
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當環境、人際互動或刺激太多時,貓咪也會出現類似人類的「社交疲勞」,牠的心理與感官都暫時「過載」了,了解這種壓力狀態,能幫助飼主更貼近牠真正的情緒,讓彼此相處更自在。
當貓咪開始「退縮」:社交疲勞的第一個信號
牠可能突然變得不愛靠近人、喜歡獨處,甚至藏到床底或櫃子裡。對於平時喜歡撒嬌、愛打呼嚕的貓咪來說,這樣的改變其實是牠在告訴飼主:「我需要一點安靜的時間。」
貓咪在面對持續的互動(例如過多的摸頭、被陌生人抱、或家裡來客)時,體內壓力荷爾蒙會上升,導致焦慮與行為退縮。這與人類在社交過度後感到疲倦的狀態極為相似。

睡眠時間變長或睡姿改變:身心壓力的反射反應
當貓咪的壓力累積時,牠會透過睡眠來調節情緒。若發現貓咪最近睡得特別多,或是經常蜷縮在隱密角落、背對人睡覺,這不單是「想休息」,更是牠在主動隔絕外界刺激。這段「自我隔離期」能幫助牠恢復心理平衡。
然而,若這種狀態持續超過一週,並伴隨食慾減退或過度舔毛,就代表牠的壓力已超出可自行調節的範圍,需要飼主協助介入。
過度清潔與異常舔毛:焦慮情緒的外顯表現
有些貓咪在感到不安時,會透過「舔毛」來平復情緒,舔毛能釋放內啡肽,使牠暫時獲得安定感,但若過度進行,反而會導致皮膚發紅或毛髮稀疏,這是一種典型的「強迫行為」,常見於環境變動後——例如搬家、新寵物加入、或家中氣味改變。
當貓咪開始頻繁清潔特定部位(例如腹部或腿內側),飼主不妨檢視近期生活中是否有變化,因為那往往正是牠壓力的來源。
行為突變:從冷淡到攻擊,都是在「喊話」
有些貓咪在社交疲勞時不會選擇逃避,而是用行為「表達不滿」,牠可能忽然對人低鳴、甩尾、拍打,甚至輕咬。這些看似壞脾氣的動作,其實是在設定界線。牠不是不愛你,只是想說:「現在不想被打擾。」
許多飼主會誤以為這是性格改變,事實上這是一種情緒界線的建立行為,尊重牠的節奏、給予空間,是恢復信任與安全感的第一步。

飼主該怎麼做?打造能「放鬆社交」的安全空間
讓貓咪遠離社交疲勞,重點不在「讓牠多互動」,而是給牠自由選擇的權利,在家中預留高處或隱蔽角落,讓牠能隨時退回自己的小世界,避免在牠休息時強行互動,也不要讓太多訪客靠近牠的活動區。
此外,柔和的光線、穩定的作息與熟悉的氣味,都是降低壓力的關鍵,飼主可以透過輕聲對話或溫柔撫摸重新建立信任,讓牠知道「你在,但不會強迫」。
理解,是最好的陪伴
貓咪的社交疲勞並不罕見,卻常被誤解成冷淡或叛逆,牠們其實只是在用最安靜的方式,告訴我們牠們也需要休息,當飼主學會觀察、尊重與調整相處節奏時,貓咪的焦慮自然會消散,重新展現親近與信任 !
這篇文章 貓咪也會「社交疲勞」?從這些行為變化看出牠的壓力信號 ! 最早出現於 火報。
- 記者:火報 時事新聞
- 更多寵物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