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三大進展 總統:面對歷史傷痛不重蹈覆轍
總統蔡英文今天到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出席2020年世界人權日活動,向政治受難者及家屬致意。她說,與4年前相比,現在台灣有轉型正義機制、人權教育機構,也有把關政府的國家人權委員會,「當我們能夠面對歷史的傷痛,不再重蹈覆轍,我們就一定可以走向共同的未來」。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上午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舉辦「2020年世界人權日典禮」,總統蔡英文、監察院長陳菊、文化部長李永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主委楊翠、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國史館館長陳儀深、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執行長楊振隆及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與家屬約200人與會。
總統致詞表示,下周四(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這一天是思考普世人權價值的日子,也是反思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人權與公義有無充分落實的日子,2016年就任總統第一年也到景美人權園區在傷痛的地方宣示要推動轉型正義,4年的時間過去了,有些在場的前輩已經離開,充分說明了時間是轉型正義最大的敵人。
回顧這段時間,總統表示,在轉型正義與人權工作上確實有明確的進展。第一,建立推動轉型正義的法律與組織,作為獨立機關的促轉會通過許多考驗後,委員已經聘滿,平反受難者的罪名、公布一份又一份的調查報告,積極把轉型正義的理念傳達給社會。
她提到,隨著政治檔案條例的實施,威權時期分散的、塵封的政治檔案已經有明確的法源,正在一一清查與徵集當中,即使是國安與情資機關的檔案也都必須依法配合。
第二,建立國家級的人權博物館,國家人權博物館從前年正式成立後,在人權教育的推廣上有目共睹,還獲得國際獎的肯定,除了今天的展覽與研究之外,人權博物館也結合藝術、音樂、劇場等多元形式,把人權理念傳達到生活的每一個層面,最近人權藝術生活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她說,前陣子到人權博物館參觀兒童權利公約特展,由一群小朋友幫忙導覽,人權教育向下扎根,真的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第三,建立獨立的國家人權委員會,經過長期討論,今年8月開始符合聯合國巴黎公約的獨立人權機構終於在監察院成立,包括調查人權侵害事件、檢討人權政策、提出人權報告到推動國內外的人權合作都由國家人權委員會負責推動是重要任務。
蔡總統表示,只有建立組織還不夠、需要人的行動,透過人的意志才能驅使組織貫徹人權保障的信念,特別謝謝陳菊及國家人權委員會成員。陳菊有兩種身分,第一, 是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將帶領國家的人權保障能夠持續進步,第二,陳菊本身也是政治受難者,可以理解與感同身受很多政治受難者在這個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與痛苦。
總統說,更重要的是很多家屬也歷經非常煎熬的過程,相信在陳菊領導之下,監察院的國家人權委員會將會挑起責任,負責跟多個機關共同努力使台灣人權可以鞏固、可以延續。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上午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舉辦「2020年世界人權日典禮」,總統蔡英文、監察院長陳菊、文化部長李永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主委楊翠、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國史館館長陳儀深、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執行長楊振隆及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與家屬約200人與會。
總統致詞表示,下周四(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這一天是思考普世人權價值的日子,也是反思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人權與公義有無充分落實的日子,2016年就任總統第一年也到景美人權園區在傷痛的地方宣示要推動轉型正義,4年的時間過去了,有些在場的前輩已經離開,充分說明了時間是轉型正義最大的敵人。
回顧這段時間,總統表示,在轉型正義與人權工作上確實有明確的進展。第一,建立推動轉型正義的法律與組織,作為獨立機關的促轉會通過許多考驗後,委員已經聘滿,平反受難者的罪名、公布一份又一份的調查報告,積極把轉型正義的理念傳達給社會。
她提到,隨著政治檔案條例的實施,威權時期分散的、塵封的政治檔案已經有明確的法源,正在一一清查與徵集當中,即使是國安與情資機關的檔案也都必須依法配合。
第二,建立國家級的人權博物館,國家人權博物館從前年正式成立後,在人權教育的推廣上有目共睹,還獲得國際獎的肯定,除了今天的展覽與研究之外,人權博物館也結合藝術、音樂、劇場等多元形式,把人權理念傳達到生活的每一個層面,最近人權藝術生活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她說,前陣子到人權博物館參觀兒童權利公約特展,由一群小朋友幫忙導覽,人權教育向下扎根,真的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第三,建立獨立的國家人權委員會,經過長期討論,今年8月開始符合聯合國巴黎公約的獨立人權機構終於在監察院成立,包括調查人權侵害事件、檢討人權政策、提出人權報告到推動國內外的人權合作都由國家人權委員會負責推動是重要任務。
蔡總統表示,只有建立組織還不夠、需要人的行動,透過人的意志才能驅使組織貫徹人權保障的信念,特別謝謝陳菊及國家人權委員會成員。陳菊有兩種身分,第一, 是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將帶領國家的人權保障能夠持續進步,第二,陳菊本身也是政治受難者,可以理解與感同身受很多政治受難者在這個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與痛苦。
總統說,更重要的是很多家屬也歷經非常煎熬的過程,相信在陳菊領導之下,監察院的國家人權委員會將會挑起責任,負責跟多個機關共同努力使台灣人權可以鞏固、可以延續。
-
新聞關鍵字:
促轉會、 故宮、 李永得、 蔡英文、 陳菊、 館長
‧ 人權 、 總統 、 國家 、 轉型 、 正義 、 委員會 、 政治 、 受難 、 台灣 、 博物館 、 陳菊 、 歷史 、 傷痛 、 家屬 、 教育 、 表示 、 推動 、 建立 、 機關 、 面對 、 重蹈覆轍 、 白色恐怖 、 景美 、 世界 、 人權日 、 機構 、 能夠 、 一定 、 共同 、 落實 、 時間 、 已經 、 工作 、 組織 、 獨立 、 檔案 、 保障 、 進展 、 蔡英文 、 今天 、 紀念園區 、 2020 、 致意 、 年前 、 相比 、 現在 、 機制 、 把關 、 政府 、 走向‧ 李永得 、 今天 、 吳密察 、 致意 、 獨立 、 組織 、 世界 、 機構 、 日子 、 陳儀深 、 世代 、 推動 、 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 、 國家人權委員會 、 楊翠 、 重要 、 政府 、 謝謝 、 台灣 、 人權日 、 政治 、 調查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促轉會 、 落實 、 第一 、 努力 、 委員會 、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 、 轉型 、 檔案 、 工作 、 歷史 、 故宮 、 表示 、 委員 、 報告 、 前輩 、 總統 、 重蹈覆轍 、 時間 、 過程 、 基金會 、 國史館 、 楊振隆 、 白色恐怖 、 自由 、 成立 、 受難 、 正義‧ 李永得 、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 、 台灣 、 蔡英文 、 陳儀深 、 國家人權委員會 、 陳菊 、 國家人權博物館 、 監察院 、 國史館 、 楊翠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 、 監察院長 、 基金會 、 台大農化系 、 張則周 、 吳密察 、 景美人權園區 、 楊振隆‧ None
- 新聞來源:中央社
- 更多政治新聞 »
‧
人權
、
總統
、
國家
、
轉型
、
正義
、
委員會
、
政治
、
受難
、
台灣
、
博物館
、
陳菊
、
歷史
、
傷痛
、
家屬
、
教育
、
表示
、
推動
、
建立
、
機關
、
面對
、
重蹈覆轍
、
白色恐怖
、
景美
、
世界
、
人權日
、
機構
、
能夠
、
一定
、
共同
、
落實
、
時間
、
已經
、
工作
、
組織
、
獨立
、
檔案
、
保障
、
進展
、
蔡英文
、
今天
、
紀念園區
、
2020
、
致意
、
年前
、
相比
、
現在
、
機制
、
把關
、
政府
、
走向
‧
李永得
、
今天
、
吳密察
、
致意
、
獨立
、
組織
、
世界
、
機構
、
日子
、
陳儀深
、
世代
、
推動
、
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
、
國家人權委員會
、
楊翠
、
重要
、
政府
、
謝謝
、
台灣
、
人權日
、
政治
、
調查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促轉會
、
落實
、
第一
、
努力
、
委員會
、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
、
轉型
、
檔案
、
工作
、
歷史
、
故宮
、
表示
、
委員
、
報告
、
前輩
、
總統
、
重蹈覆轍
、
時間
、
過程
、
基金會
、
國史館
、
楊振隆
、
白色恐怖
、
自由
、
成立
、
受難
、
正義
‧
李永得
、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
、
台灣
、
蔡英文
、
陳儀深
、
國家人權委員會
、
陳菊
、
國家人權博物館
、
監察院
、
國史館
、
楊翠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
、
監察院長
、
基金會
、
台大農化系
、
張則周
、
吳密察
、
景美人權園區
、
楊振隆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