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門檻再修正 柯建銘:現在不是時機
台灣基進黨籍立委陳柏惟罷免案第一階段連署達法定人數,報復性罷免爭議再起;針對選罷法是否應列優先法案再做修正,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說,當然值得討論,但現在不是時機,等這一波罷免告一段落,朝野再來談。
柯建銘晚間受訪表示,這一波發動罷免屬於報復式罷免、正當性不足,目前的罷免機制很容易引起政治動盪,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簡稱選罷法)是否修正,朝野可以討論、共同思考。
柯建銘指出,1994年環保團體推動罷免擁核立委,針對當時國民黨籍台北縣立委韓國瑜、洪秀柱、林志嘉、詹裕仁及台北市立委的魏鏞、丁守中發起罷免運動。
他說,當時的罷免相關程序源於1980年制訂時規定,提議與連署門檻各為「選舉區應選出之名額除該選舉區選舉人總數」的5%與15%,罷免成案後只要超過1/3投票且同意多於反對,即罷免立委成功。
他指出,1994年國民黨啟動選罷法修法墊高罷免門檻,不但調高門檻、也切割與台灣首次省長及縣市長選舉合併舉行。
柯建銘表示,該次修法將罷免門檻調整為「雙二一制」,即投票率超過總選舉人數1/2、同意票也要超過有效票1/2,遭質疑投票門檻過高,間接剝奪人民罷免權;因此,2016年再度修法,罷免案的提出門檻從2%降至1%、連署門檻從13%降為10%,罷免通過門檻則改為簡單多數,但同意票數總數須達1/4。
他說明,1994年反核團體原希望罷免投票與年底的省市長選舉合併投票,但當時立法院三讀修正通過的版本是罷免投票「不得與各類選舉同時舉行」;亦即,國民黨進行兩次修正,一次是不得與各類選舉同時舉行、一次是「雙二一制」。
柯建銘指出,2016年再修法降低罷免門檻,回顧兩次選罷法有關罷免機制的修正,都是因不同政治事件。
柯建銘說,1994年修法後進行罷免投票,該次投票率僅21%,罷免案都沒有通過,兩次修法都是政治性修法,1994年修得太嚴、2016年修得太鬆,這個當然值得討論;而現在的罷免多是政治動員、政治報復與操作,朝野應該可以理解,選罷法過一段時間後可以做冷靜、理性討論。
柯建銘說,過去國民黨修改選罷法,都是在選前推修法,但民進黨不能這樣做,等這一波罷免案告一段落再來談,現在不是時機。
柯建銘晚間受訪表示,這一波發動罷免屬於報復式罷免、正當性不足,目前的罷免機制很容易引起政治動盪,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簡稱選罷法)是否修正,朝野可以討論、共同思考。
柯建銘指出,1994年環保團體推動罷免擁核立委,針對當時國民黨籍台北縣立委韓國瑜、洪秀柱、林志嘉、詹裕仁及台北市立委的魏鏞、丁守中發起罷免運動。
他說,當時的罷免相關程序源於1980年制訂時規定,提議與連署門檻各為「選舉區應選出之名額除該選舉區選舉人總數」的5%與15%,罷免成案後只要超過1/3投票且同意多於反對,即罷免立委成功。
他指出,1994年國民黨啟動選罷法修法墊高罷免門檻,不但調高門檻、也切割與台灣首次省長及縣市長選舉合併舉行。
柯建銘表示,該次修法將罷免門檻調整為「雙二一制」,即投票率超過總選舉人數1/2、同意票也要超過有效票1/2,遭質疑投票門檻過高,間接剝奪人民罷免權;因此,2016年再度修法,罷免案的提出門檻從2%降至1%、連署門檻從13%降為10%,罷免通過門檻則改為簡單多數,但同意票數總數須達1/4。
他說明,1994年反核團體原希望罷免投票與年底的省市長選舉合併投票,但當時立法院三讀修正通過的版本是罷免投票「不得與各類選舉同時舉行」;亦即,國民黨進行兩次修正,一次是不得與各類選舉同時舉行、一次是「雙二一制」。
柯建銘指出,2016年再修法降低罷免門檻,回顧兩次選罷法有關罷免機制的修正,都是因不同政治事件。
柯建銘說,1994年修法後進行罷免投票,該次投票率僅21%,罷免案都沒有通過,兩次修法都是政治性修法,1994年修得太嚴、2016年修得太鬆,這個當然值得討論;而現在的罷免多是政治動員、政治報復與操作,朝野應該可以理解,選罷法過一段時間後可以做冷靜、理性討論。
柯建銘說,過去國民黨修改選罷法,都是在選前推修法,但民進黨不能這樣做,等這一波罷免案告一段落再來談,現在不是時機。
-
新聞關鍵字:
丁守中、 國民黨、 柯建銘、 民進黨、 洪秀柱、 環保、 罷免、 運動、 選舉、 陳柏惟、 韓國瑜
‧ 罷免 、 門檻 、 修法 、 柯建銘 、 修正 、 選罷法 、 投票 、 立委 、 選舉 、 1994 、 現在 、 罷免案 、 討論 、 政治 、 時機 、 連署 、 這一 、 朝野 、 指出 、 當時 、 超過 、 國民黨 、 舉行 、 2016 、 兩次 、 台灣 、 人數 、 針對 、 是否 、 民進黨 、 立法院 、 值得 、 告一段落 、 再來 、 表示 、 報復 、 機制 、 團體 、 選舉區 、 總數 、 同意 、 合併 、 該次 、 雙二 、 一制 、 投票率 、 各類 、 進行 、 一次 、 修得‧ 立委 、 罷免 、 台灣基進黨籍 、 舉行 、 台北市 、 連署 、 現在 、 機制 、 立法院 、 投票率 、 台北縣 、 朝野 、 選罷法 、 投票 、 時機 、 立法院黨團 、 告一段落 、 詹裕仁 、 表示 、 罷免案 、 進行 、 同意 、 韓國瑜 、 當時 、 柯建銘 、 是否 、 合併 、 陳柏惟 、 選舉區 、 指出 、 修正 、 人數 、 超過 、 台灣 、 總數 、 丁守中 、 林志嘉 、 民進黨 、 政治 、 洪秀柱 、 國民黨 、 團體 、 選舉 、 討論 、 針對 、 值得 、 門檻 、 修法‧ None
- 新聞來源:中央社
- 更多政治新聞 »
‧
罷免
、
門檻
、
修法
、
柯建銘
、
修正
、
選罷法
、
投票
、
立委
、
選舉
、
1994
、
現在
、
罷免案
、
討論
、
政治
、
時機
、
連署
、
這一
、
朝野
、
指出
、
當時
、
超過
、
國民黨
、
舉行
、
2016
、
兩次
、
台灣
、
人數
、
針對
、
是否
、
民進黨
、
立法院
、
值得
、
告一段落
、
再來
、
表示
、
報復
、
機制
、
團體
、
選舉區
、
總數
、
同意
、
合併
、
該次
、
雙二
、
一制
、
投票率
、
各類
、
進行
、
一次
、
修得
‧
立委
、
罷免
、
台灣基進黨籍
、
舉行
、
台北市
、
連署
、
現在
、
機制
、
立法院
、
投票率
、
台北縣
、
朝野
、
選罷法
、
投票
、
時機
、
立法院黨團
、
告一段落
、
詹裕仁
、
表示
、
罷免案
、
進行
、
同意
、
韓國瑜
、
當時
、
柯建銘
、
是否
、
合併
、
陳柏惟
、
選舉區
、
指出
、
修正
、
人數
、
超過
、
台灣
、
總數
、
丁守中
、
林志嘉
、
民進黨
、
政治
、
洪秀柱
、
國民黨
、
團體
、
選舉
、
討論
、
針對
、
值得
、
門檻
、
修法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