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邱垂亮頒褒揚令 賴清德:頑固的民主鬥士
副總統賴清德今天出席前總統府國策顧問邱垂亮追思紀念會致詞說,邱垂亮在病榻也不忘關心台灣民主深化及香港的局勢,憂心香港前途;賴副總統也推崇邱垂亮生前所自稱的「頑固的民主鬥士」。
邱垂亮因病辭世享壽84歲,追思紀念會下午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副總統賴清德代表總統蔡英文頒發褒揚令,前總統陳水扁、前副總統呂秀蓮、前國安會秘書長康寧祥、外交部長吳釗燮、財政部長蘇建榮、僑委會委員長童振源、客委會主委楊長鎮、桃園市長鄭文燦等人到場追思。
賴副總統致詞,一方面感謝邱垂亮對國家社會貢獻;另一方面也很不捨他離開。這不只是邱家失去一位至親,也是民主台灣的重大損失。所以,總統蔡英文特別頒發褒揚令褒揚他對於台灣的犧牲奉獻。
副總統說,邱垂亮一生是真心疼台灣,是硬頸的客家人,從小對文學創作很有興趣,立志要當文學家,但台大外文系畢業後發現台灣的前途令人擔心,出國後轉而半工半讀在美國加州大學完成政治學博士學位,到澳洲昆士蘭大學擔任政治學教授。
他表示,邱垂亮也是民主鬥士,台灣從黑暗的專制時代走向今天光明民主時代,這個過程有千千萬萬人犧牲奉獻,在場很多人都為此打拚過,邱垂亮是當中很值得大家尊敬的一位。從台灣退出聯合國、美麗島事件、廢除黨禁、報禁,組黨、學運、總統全面改選,到最近的太陽花學運都可以看到邱垂亮的文章及與台灣人民站在一起。
即便邱垂亮在病榻也不忘台灣民主,關心台灣民主能繼續深化,也關心香港民主。副總統說,看到香港為了反送中事件上街頭、中國鎮壓,邱垂亮在病榻說他很悲哀、也很鬱卒。香港的事件發生後,有可能看不到民主的天光。他對香港的前途非常憂心。
賴副總統表示,從這裡看得出邱垂亮追求民主普世價值,真心實踐,也自稱是一個「頑固的民主鬥士」。
他也說,台南市長任內曾招待邱垂亮3個小時,邱垂亮從國際局勢講到兩岸,從歷史切入文化、現狀,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等種種問題。「我很少聽人家說明時聽到會流汗,心跳越聽越快。我可以充分感受到邱教授對台灣的關心」。
賴副總統提到,今年過年收到邱垂亮的簡訊,說病情已經轉好。本來想說邱垂亮一定可以度過難關,但是不久就聽到他離開的消息,非常不捨。他也要向邱垂亮報告,「你為台灣打拚的精神一定會與台灣人民同在,你未完成的的理念,我相信台灣所有有志者一定會繼續打拚,繼續完成我們共同的目標。」
陳水扁則以「永遠的國策顧問」稱呼邱垂亮,並提到2020年3月11日邱垂亮曾撰文建議中正紀念堂改名為民主紀念館,習皇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氣急敗壞,但不會、也不敢搞武統。
邱垂亮因病辭世享壽84歲,追思紀念會下午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副總統賴清德代表總統蔡英文頒發褒揚令,前總統陳水扁、前副總統呂秀蓮、前國安會秘書長康寧祥、外交部長吳釗燮、財政部長蘇建榮、僑委會委員長童振源、客委會主委楊長鎮、桃園市長鄭文燦等人到場追思。
賴副總統致詞,一方面感謝邱垂亮對國家社會貢獻;另一方面也很不捨他離開。這不只是邱家失去一位至親,也是民主台灣的重大損失。所以,總統蔡英文特別頒發褒揚令褒揚他對於台灣的犧牲奉獻。
副總統說,邱垂亮一生是真心疼台灣,是硬頸的客家人,從小對文學創作很有興趣,立志要當文學家,但台大外文系畢業後發現台灣的前途令人擔心,出國後轉而半工半讀在美國加州大學完成政治學博士學位,到澳洲昆士蘭大學擔任政治學教授。
他表示,邱垂亮也是民主鬥士,台灣從黑暗的專制時代走向今天光明民主時代,這個過程有千千萬萬人犧牲奉獻,在場很多人都為此打拚過,邱垂亮是當中很值得大家尊敬的一位。從台灣退出聯合國、美麗島事件、廢除黨禁、報禁,組黨、學運、總統全面改選,到最近的太陽花學運都可以看到邱垂亮的文章及與台灣人民站在一起。
即便邱垂亮在病榻也不忘台灣民主,關心台灣民主能繼續深化,也關心香港民主。副總統說,看到香港為了反送中事件上街頭、中國鎮壓,邱垂亮在病榻說他很悲哀、也很鬱卒。香港的事件發生後,有可能看不到民主的天光。他對香港的前途非常憂心。
賴副總統表示,從這裡看得出邱垂亮追求民主普世價值,真心實踐,也自稱是一個「頑固的民主鬥士」。
他也說,台南市長任內曾招待邱垂亮3個小時,邱垂亮從國際局勢講到兩岸,從歷史切入文化、現狀,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等種種問題。「我很少聽人家說明時聽到會流汗,心跳越聽越快。我可以充分感受到邱教授對台灣的關心」。
賴副總統提到,今年過年收到邱垂亮的簡訊,說病情已經轉好。本來想說邱垂亮一定可以度過難關,但是不久就聽到他離開的消息,非常不捨。他也要向邱垂亮報告,「你為台灣打拚的精神一定會與台灣人民同在,你未完成的的理念,我相信台灣所有有志者一定會繼續打拚,繼續完成我們共同的目標。」
陳水扁則以「永遠的國策顧問」稱呼邱垂亮,並提到2020年3月11日邱垂亮曾撰文建議中正紀念堂改名為民主紀念館,習皇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氣急敗壞,但不會、也不敢搞武統。
-
新聞關鍵字:
中正紀念堂、 反送中、 台南、 台灣、 吳釗燮、 呂秀蓮、 國安會、 太陽花學運、 李登輝、 童振源、 習近平、 蔡英文、 賴清德、 鄭文燦、 陳水扁
‧ 邱垂亮 、 民主 、 台灣 、 副總統 、 香港 、 追思 、 褒揚 、 鬥士 、 關心 、 賴清德 、 頑固 、 病榻 、 前途 、 總統 、 陳水扁 、 完成 、 表示 、 打拚 、 事件 、 繼續 、 一定 、 紀念堂 、 改名為 、 紀念館 、 今天 、 國策 、 顧問 、 紀念會 、 致詞 、 不忘 、 深化 、 局勢 、 憂心 、 自稱 、 台大 、 蔡英文 、 頒發 、 市長 、 國家 、 社會 、 不捨 、 離開 、 一位 、 犧牲 、 奉獻 、 大學 、 政治學 、 教授 、 時代 、 學運‧ 時代 、 民主 、 童振源 、 犧牲 、 完成 、 總統 、 改名為 、 美國加州大學 、 鄭文燦 、 頑固 、 建議 、 相信 、 聽到 、 學運 、 看到 、 民主紀念館 、 蔡英文 、 台灣 、 桃園 、 大學 、 提到 、 離開 、 中正 、 台南市長 、 不捨 、 呂秀蓮 、 台大外文系 、 褒揚 、 台大校友會館 、 顧問 、 追思 、 國策 、 香港 、 紀念館 、 美麗島事件 、 兩岸 、 反送中 、 陳水扁 、 聯合國 、 一定 、 太陽花學運 、 奉獻 、 紀念會 、 打拚 、 憂心 、 澳洲昆士蘭大學 、 表示 、 鬥士 、 副總統 、 病榻‧ 香港 、 蔡英文 、 民主紀念堂 、 美麗島事件 、 民主紀念館 、 台灣 、 中正紀念堂 、 邱垂亮 、 國安會 、 澳洲昆士蘭大學 、 兩岸 、 鄭文燦 、 台大外文系 、 台南市長 、 台大校友會館 、 陳水扁 、 外交部長 、 賴清德 、 中國 、 聯合國 、 財政部長 、 康寧祥 、 僑委會 、 李登輝紀念館 、 吳釗燮 、 蘇建榮 、 美國加州大學 、 桃園 、 習近平 、 呂秀蓮 、 總統府‧ None
- 新聞來源:中央社
- 更多政治新聞 »
‧
邱垂亮
、
民主
、
台灣
、
副總統
、
香港
、
追思
、
褒揚
、
鬥士
、
關心
、
賴清德
、
頑固
、
病榻
、
前途
、
總統
、
陳水扁
、
完成
、
表示
、
打拚
、
事件
、
繼續
、
一定
、
紀念堂
、
改名為
、
紀念館
、
今天
、
國策
、
顧問
、
紀念會
、
致詞
、
不忘
、
深化
、
局勢
、
憂心
、
自稱
、
台大
、
蔡英文
、
頒發
、
市長
、
國家
、
社會
、
不捨
、
離開
、
一位
、
犧牲
、
奉獻
、
大學
、
政治學
、
教授
、
時代
、
學運
‧
時代
、
民主
、
童振源
、
犧牲
、
完成
、
總統
、
改名為
、
美國加州大學
、
鄭文燦
、
頑固
、
建議
、
相信
、
聽到
、
學運
、
看到
、
民主紀念館
、
蔡英文
、
台灣
、
桃園
、
大學
、
提到
、
離開
、
中正
、
台南市長
、
不捨
、
呂秀蓮
、
台大外文系
、
褒揚
、
台大校友會館
、
顧問
、
追思
、
國策
、
香港
、
紀念館
、
美麗島事件
、
兩岸
、
反送中
、
陳水扁
、
聯合國
、
一定
、
太陽花學運
、
奉獻
、
紀念會
、
打拚
、
憂心
、
澳洲昆士蘭大學
、
表示
、
鬥士
、
副總統
、
病榻
‧
香港
、
蔡英文
、
民主紀念堂
、
美麗島事件
、
民主紀念館
、
台灣
、
中正紀念堂
、
邱垂亮
、
國安會
、
澳洲昆士蘭大學
、
兩岸
、
鄭文燦
、
台大外文系
、
台南市長
、
台大校友會館
、
陳水扁
、
外交部長
、
賴清德
、
中國
、
聯合國
、
財政部長
、
康寧祥
、
僑委會
、
李登輝紀念館
、
吳釗燮
、
蘇建榮
、
美國加州大學
、
桃園
、
習近平
、
呂秀蓮
、
總統府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