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劉揚偉登日經論壇 主張企業應適應地緣風險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今天在日經論壇演說時,提到美中關係緊張等地緣風險時主張「企業必須適應新的環境」,並認為配合國家與地區的經濟成長,企業建立與該區域政府溝通,以及與當地公司密切合作的組織架構相當重要。

「日本經濟新聞」與瑞士的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台灣俗稱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簡稱IMD)共同主辦日經論壇第27屆世界經營者會議,這屆會議為期2天,今天在東京都內的帝國飯店開幕。

這屆會議主題是「發生緊急事態(日文為有事)的領袖像~化危機為機會的力量」。「日本經濟新聞」舉例,緊急事態包含大規模網攻事件、以色列與中東各國的衝突、還有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措施推升美國與中國的緊張局勢,而企業面臨的緊急事態正在邁向常態化。而多名企業領袖會在會議期間討論如何在這種情況下做出判斷。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劉揚偉是這屆會議的演講者之一,他今天演講時提到,配合環境變化,已把製造據點分散到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地,目前中國據點的比例已下降到65%。

他表示,「(鴻海)重視在地性、區域性,並在分散布局的據點配置負責當地業務拓展,以及與當地政府溝通的『大使』」。

關於生成人工智慧(生成AI),劉揚偉主張,「這與初期的AI完全不一樣,會對所有領域帶來創造性破壞。」

他進一步把生成AI分為兩種概念:一類是用於會議紀錄、翻譯、資料蒐集等「日常型生成AI」;另一類則是能徹底改變既有模式的「改變遊戲規則的生成AI」。他強調,企業經營者必須高度重視後者,並以此視角來推動業務。

劉揚偉今天也在演講時提到台灣聚集許多提供製造服務的企業,但他認為台灣的國內市場非常小,受環境限制,要打造新的品牌並不容易。

他也表示,鴻海未來仍將持續作為提供製造服務的企業,並會維持「無品牌」(No Brand)的定位。

2016年鴻海集團透過轉投資入主日本夏普(Sharp)。劉揚偉今天提到鴻海參與夏普營運時表示,日本企業擁有出色的文化與傳統,並追求製造世界頂尖的產品。

劉揚偉認為,在傳統產業中品質很重要,不過高科技產業不僅著重品質,也看重速度,必須跟上新科技的步伐。

他也主張,若日本汽車製造商能追上全球速度,就能成為具備競爭優勢的企業,若以資訊通信技術為核心,結合台灣的速度與日本汽車製造的高品質,將會形成在市場取勝的方程式。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