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自然人憑證需求增加 使用次數逾1261萬次

2025資訊月與台灣教育科技展登場,內政部也設置行動自然人憑證主題館。內政部長劉世芳今天表示,民眾對行動化服務需求日增,行動自然人憑證應用也快速成長,截至10月底,累計使用次數已超過1261萬次。

2025資訊月與台灣教育科技展昨天開展,內政部也設置「行動自然人憑證主題館」,並規劃安全驗證站、數位簽章站與身分識別站3大互動體驗區,緊扣數位生活通行證主題,同時也增設多維度海域資訊服務平台及高精地圖數位孿生應用體驗館,也推廣「台灣海圖APP」,滿足小型船舶或遊艇等所需參考圖資及提供電子航行圖顯示與資訊系統(ECDIS)。

劉世芳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行動自然人憑證APP是實現智慧政府及便利生活的關鍵工具,此服務符合國際FIDO 2.0網路身分識別標準,透過行動裝置的生物辨識技術,確保裝置持有人始能使用,民眾無須再攜帶實體IC卡或讀卡機,即可隨時隨地完成身分識別及數位簽章,大幅提升便利性及安全性。

劉世芳提到,隨著民眾對行動化服務的需求日增,行動自然人憑證的應用也快速成長,截至10月底止,憑證每天近1萬次進行線上數位簽章,憑證發行量已突破117萬張,累計使用次數超過1261萬次,更有近350個政府機關及民間企業系統導入此服務,廣泛應用於政府機關、資訊科技、金融保險、醫療社福、教育等多元場域。

自然人憑證是自民國92年起開辦,使用上擁有網路上「本人簽名」不可否認性的法律效力。內政部111年再推出「行動自然人憑證APP」,讓民眾只須在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下載APP,並使用實體自然人憑證完成註冊後,就能以指紋或臉部等生物辨識方式,進行身分識別或網路簽名,申辦報稅等政府服務,免插卡、免輸入帳號密碼。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